如果说,林家的蜕变,是下溪村这幅宏大画卷上最亮眼的一抹色彩。
那么,整个村庄的变化,则是一场足以让所有亲眼目睹者都为之失语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一九九五年,初夏。
一辆挂着外省牌照的丰田面包车,颠簸着驶离了麓山县城,朝着下溪村的方向开去。
车里坐着《南方周末》的几位记者。
为首的,是报社的王牌记者老邱。
他来宁川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调查那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全国第一村”。
“老邱,你说那下溪村,真有报纸上说的那么玄乎吗?”
一个年轻的实习记者满脸怀疑地问:“家家住洋楼,户户开小车?我看多半是宣传过度了。”
老邱推了推眼镜,没有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记者,他向来不信那些充满了溢美之词的官方报道。
他只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
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行驶了近一个小时。
实习记者的屁股都快被颠成了八瓣。
“哎哟,这路也太烂了!”他忍不住抱怨,“就这条件,还能是全国第一村?我看是吹牛第一村!”
就在这时,车子猛地一震,然后瞬间变得平稳起来。
实习记者惊讶地朝窗外看去。
只见眼前出现了一条崭新的、宽阔平坦的双向四车道柏油马路。
马路两旁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还有一排排亮着白光的太阳能路灯。
这在九十年代的内陆山区,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景象。
“这……这是到下溪村了?”实习记者结结巴巴地问。
司机点了点头:“前面那个牌坊,就是村口了。”
所有人都朝前方看去。
只见一座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气势恢宏的牌坊矗立在前方。
牌坊上龙飞凤舞地刻着三个烫金大字——下溪村。
面包车缓缓驶入牌坊。
车内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像是被点了穴道,呆呆地看着窗外那如同幻境般的景象。
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规划得整整齐齐的三层高的白色小别墅。
每一栋别墅都带着一个种满了花草的独立小院。
院子里的车库里都停着崭新的小汽车。
桑塔纳,捷达,丰田,甚至还有几辆更高级的奥迪。
村道干净得一尘不染。
穿着统一制服的环卫工人正开着小型的电动清扫车,悠闲地打扫着路面。
路边三五成群的村民聚在一起聊天。
他们穿着得体,神态从容,脸上洋溢着一种富足而安逸的笑容。
看到有外来的车辆,他们也只是投来好奇而友善的目光。
并没有乡下人常见的那种围观和局促。
“这……这他妈是个村子?”实习记者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彻底颠覆了。
“这比我们省城的高干别墅区还要气派啊!”
老邱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
他拿起相机的手在微微发抖。
他知道,这次他可能真的要见证一个时代的奇迹了。
在村委会,接待他们的是下溪村的老支书顾长山。
“顾支书,久仰大名!”老邱主动伸出手。
顾长山笑呵呵地握住他的手:“哪里哪里,欢迎你们来采访。”
“我们想实地看看下溪村的真实情况。”老邱开门见山地说。
“没问题!”顾长山爽快地答应,“我带你们转转,保证让你们看个够!”
他们首先来到了那座堪比大学校园的“福娃希望学校”。
朗朗的读书声从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传出。
多媒体教室里,孩子们正通过卫星电视和华京的特级教师上着远程互动课。
图书馆里摆满了最新的图书和杂志。
体育馆里有标准的篮球场和恒温游泳池。
老邱看得目瞪口呆:“顾支书,这么好的学校,学费一定很贵吧?”
顾长山摆了摆手,自豪地笑道:“在我们下溪村,从幼儿园到高中,所有孩子上学一分钱都不用花!”
“课本,校服,营养午餐,全都是合作社包了!”
实习记者惊讶地问:“那得花多少钱啊?”
“每年大概三百多万吧。”顾长山轻描淡写地说,“对我们合作社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
“每年我们还会从福娃慈善基金里拿出一笔钱,资助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
“学费,生活费,全包!唯一的条件,就是毕业后要回村里为合作社至少服务五年。”
记者们再次被深深地震撼了。
接着,他们又参观了“下溪村中心医院”。
那是一栋五层楼高的现代化医疗建筑。
ct机,核磁共振仪……各种从德国、美国进口的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应有尽有。
坐诊的都是从省城大医院用高薪聘请来的专家教授。
“我们村的村民,看病,拿药,住院,全都免费。”顾长山介绍道。
“大病,小病,合作社的医疗基金全给你报了。生孩子,还给营养补贴。”
老邱忍不住问:“顾支书,这得花多少钱啊?”
“去年医疗基金支出了五百多万。”顾长山笑着说,“但我们觉得很值!”
“村民们身体健康了,才能更好地为合作社工作嘛!”
最后,他们来到了村子后山那片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这里建着一座规模宏大的“福娃颐养中心”。
与其说是养老院,不如说是一个山水间的度假村。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
老人们有的在湖边垂钓,有的在棋牌室里打麻将。
有的在书画室里练习书法,还有的在理疗中心享受着专业的按摩和推拿。
一日三餐都有专业的营养师负责搭配。
每个人都精神矍铄,红光满面。
实习记者看着眼前这悠闲安逸的景象,喃喃地说道:“这……这是神仙过的日子吧?”
老邱放下了手中的相机。
他知道,任何的镜头和文字,在眼前这真实的乌托邦般的景象面前,都显得太过苍白无力。
他找到了一个正在晒太阳的老大爷,聊了起来。
“大爷,你们现在这日子,过得舒坦吧?”
老大爷眯着眼睛,咧开没牙的嘴,笑了。
“舒坦!咋能不舒坦?”
“吃穿不愁,看病不花钱,养老有保障。娃儿们又有出息。”
老大爷激动地说:“俺活了八十多年,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还能过上这种跟画里一样的日子!”
“这都得感谢谁啊?”老邱追问道。
老大爷的脸上瞬间露出了一种近乎虔诚的表情。
他朝着村东头林家那栋最气派的别墅方向拱了拱手。
“那还用问?”
“都得感谢我们村的活菩萨!”
“感谢我们的小福娃呀!”
老邱又问:“您能具体说说吗?”
老大爷感慨万千地说:“几年前,我们村还是全县最穷的村。”
“那时候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
“自从小冒烟被神仙附体后,带着我们种菜,养猪,办合作社。”
“这才几年啊,我们村就变成了全国第一村!”
“去年分红,我们家分了三十多万呢!”
老大爷的眼眶湿润了:“小冒烟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听着老大爷发自肺腑的话语,老邱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当晚,老邱在招待所的房间里彻夜未眠。
他点燃了一支烟,在稿纸上写下了他这篇报道的标题。
——《一个真实的桃花源——探秘华夏第一村》。
他知道,当这篇报道刊登出去后。
下溪村这个名字,将会彻底成为一个承载了全华夏农民最美好梦想和向往的神圣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