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厅的地下入口,并非预想中隐蔽的暗道,而是一个宽敞、向下倾斜的金属坡道,仿佛当年城市的建造者毫不介意他人进入这地下的核心。坡道两侧的墙壁上,蚀刻着难以计数的、复杂到令人眼晕的几何图案与能量流线,它们并非静止,而是在缓缓流淌、变化,如同某种活着的、阐述宇宙底层代码的史诗。
越向下走,那种源自“沉寂螺旋”星域本身的“现实稳定场”就越发强烈。林墨感觉灵魂中的“奇点”如同被置于万吨水压之下,运转滞涩,与“协奏曲协议”模块的共鸣也变得微弱而艰难。莉娜尝试启动扫描设备,却发现探测波传出不到十米就仿佛陷入泥潭,解析度暴跌。张猛甚至觉得连动力甲关节的运转都多了几分阻力。
“这里的‘现实’……太‘硬’了。”莉娜小声抱怨,感觉自己的思维速度似乎都变慢了。
“并非变硬,而是回归其最本质、最不受干扰的状态。”苏婉的声音通过数据链传来,也带着一丝被压制后的凝滞,“所有超规现象在这里都被极大抑制。这本身就是一种保护,防止‘现实锚点’的力量被滥用或污染。”
坡道的尽头,是一扇巨大得超乎想象的门。它并非金属铸造,而是由某种纯净、剔透、内部仿佛有星云流转的深紫色晶体构成。门上没有任何把手或锁孔,只有中心位置,镶嵌着一个与林墨手中“协奏曲协议”模块形状完美契合的凹槽。
“看来,这就是钥匙孔了。”林墨取出那温热的模块,深吸一口气,将其缓缓按入凹槽。
没有轰鸣,没有闪光。晶体大门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荡漾开一圈柔和的涟漪,随即悄无声息地向内滑开,露出后面的景象。
门后,并非幽深的地穴或辉煌的殿堂,而是一片……无法用言语准确描述的空间。
它没有上下左右的方向感,也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光源。无数条粗细不一、颜色各异、由纯粹信息与规则符号构成的“光带”,如同宇宙的神经网络般,在无尽的黑暗中缓缓流淌、交织、延伸向视线不可及的远方。这些光带时而汇聚成类似星云的结构,时而散开如流淌的星河,它们本身,就是空间,就是时间,就是构成“现实”的经纬。
这里就是“基石大殿”——并非一个物理场所,而是“现实锚点”力量影响下,规则与信息具象化的高维界面!
探索队踏入这片奇异的空间,脚下并非实体,却有一种脚踏“真实”的稳固感。那些流淌的光带偶尔会擦过他们的身体,带来一瞬间海量的、关于某种物理常数、生物基因序列或是文明发展轨迹的信息碎片,又瞬间流走。
“不要主动接触这些信息流!”苏婉立刻警告,“它们蕴含着过于庞大的底层规则,未经保护的心智会被瞬间同化或冲垮!”
就在众人小心翼翼地在这片规则之海中前行时,一个宏大、古老、不带丝毫情感的声音,仿佛从四面八方、又从他们内心最深处同时响起:
“检测到‘钥匙’载体及附属意识单元。身份验证通过。欢迎抵达基石之间。”
声音落下,前方流淌的信息光带开始急速汇聚、编织,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由无数旋转齿轮、杠杆、光镜和能量导管构成的、复杂到超越任何已知机械造物的 “结构体” 。它没有固定的形态,在不断的变化中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仿佛它就是“运行”与“维持”这两个概念本身。
这就是棱镜所说的“守门的大家伙”——“现实锚点”的守护者,或者说,是这座“基石大殿”的管理程序具象化。
“吾乃‘持秤者’。”那结构体发出轰鸣,每一个零件的转动都仿佛带着规则的重量,“负责维护此间‘现实’基准,裁定‘存在’资格。汝等既为‘钥匙’所引,当明晓,‘现实锚点’非是力量之源,乃是 ‘定义之基’ 。”
它的“目光”(或许是某个聚焦的光镜)扫过探索队每一个人,最终停留在林墨身上。
“‘钥匙’载体,林墨。汝可知,‘现实’为何物?”
一个看似简单,却直指本源的问题。
林墨沉吟片刻,回想起一路走来的经历,回想起“镜海”中的“初始之梦”,回想起星澜的牺牲与同伴的守护,缓缓答道:“‘现实’,并非一成不变的背景。它是所有可能性碰撞后的结果,是生命意志与客观规则相互作用的舞台,是……我们能够感知、能够影响、能够为之奋斗的……一切之总和。”
“持秤者”的齿轮发出一阵低沉而富有韵律的转动声,似乎是在考量这个答案。“接近,但未触及核心。汝所言,乃‘现象现实’。而‘现实锚点’所涉,乃 ‘基础现实’——即支撑所有‘现象’得以存在的、不可动摇的底层规则与常量。生命的情感、文明的兴衰、乃至星辰的生灭,皆是在此‘基础现实’之上演绎的戏剧。”
它的话揭示了“现实锚点”的真正意义——它并非用来直接战斗或创造奇迹,而是用来 确保“现实”本身不会崩溃,是用来对抗那些试图从根本上篡改物理规律、抹消因果、乃至否定“存在”本身的终极威胁(例如“寂静之影”)的最终防线!
“汝等寻求‘现实锚点’之力,意欲何为?”持秤者继续发问,这一次,它的“目光”仿佛能穿透灵魂,直视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动机。
张猛下意识地想吼出“为了干死那帮混蛋”,但话到嘴边,感受到那无形的压力,又憋了回去。
莉娜想着是为了保护希望号和伙伴。
伊芙琳则思考着为了探寻知识与真相。
林墨迎着那洞彻一切的目光,坦然道:“为了守护。守护我们所珍视的、存在于这片现实中的一切——生命、文明、记忆、情感,以及……未来可能性的权利。我们不需要篡改现实的力量,我们需要的是,确保我们所守护的这一切,不会因为某些存在的意志或宇宙的灾变,而被轻易抹去。”
“守护……而非支配。”“持秤者”的零件转动速度微微变化,“此动机,符合‘基石’存续之初衷。然,空言无凭。汝等需证明,汝等之‘存在’,具备承载此‘定义之基’的 ‘资格’。”
证明资格?如何证明?
不等众人反应,周围流淌的信息光带猛然亮起!无数画面、声音、情感洪流,如同决堤的江河,瞬间将探索队淹没!
这一次,不再是挖掘内心的恐惧,而是 展现他们过往的一切——
林墨重生归来的血战,与李静在废墟中的相互扶持,星澜化为火种的决绝,阿雅牺牲时的微笑,帕拉斯昏迷前的守护,在“虚无回廊”中领悟平衡,与“星萤”共鸣的希望,于“镜海”触及“初始之梦”的升华……他生命中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次痛苦与抉择,每一次守护与牺牲,都如同最清晰的纪录,在这规则的空间中飞速流转。
同时展现的,还有张猛在战场上的咆哮与对战友的维护,莉娜在技术难关前的执着与灵光一闪,伊芙琳在绝望中的坚守与对知识的渴求,乃至希望号上每一位船员平凡却不可或缺的付出与信念……
这一切,构成了他们作为“存在”的完整图景。
“持秤者”那宏大的声音在信息洪流中响起,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审视:
“衡量开始——”
“基于过往行为数据、意识倾向性、情感联结强度、对‘可能性’与‘秩序’的平衡把握……”
“评估汝等‘存在’之‘重量’、之‘韧性’、之……‘价值’。”
无数的数据在“持秤者”那复杂的结构中疯狂运算、比较、权衡。探索队的成员们感觉自己仿佛被放在了一个无形的、无比精密的天平上,过往的一切,无论是光辉还是晦暗,都被拿出来仔细称量。
时间(如果这里还有时间概念的话)仿佛过去了很久,又仿佛只是一瞬。
那宏大的信息洪流缓缓退去。
“持秤者”那不断变化的结构体,缓缓停止了大部分零件的转动,聚焦的光镜再次投向林墨。
它的声音,依旧古老而无情,却似乎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
“评估完成。”
“结论:汝等之‘存在’,具备高度复杂性与矛盾统一性,兼具秩序之追求与变数之包容,情感联结构成稳定核心,守护意志超越个体局限……”
它顿了顿,仿佛在确认最终的裁决。
“判定——具备‘基石’共鸣之初步资格。”
资格获得了!
众人刚松了一口气,却听“持秤者”继续说道:
“然,‘共鸣’非是‘掌控’。”
“汝需独自前行,‘钥匙’载体。”
“前往‘锚点’核心,直面‘定义’之源。”
“汝之灵魂,汝之意志,汝对‘现实’的全部理解……将在此,接受最终的……”
“‘存在性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