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北境驰援
战争的潮水退去,显露出的并非皆是和平的沙滩。在地球广袤的北部,广袤而寒冷的俄罗斯土地上,饕餮主力撤离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和混乱并未平息,反而因恶魔残留势力的发酵而变得更加棘手。曾经在恶魔扶持下建立的反叛政权并未因主子的离去而树倒猢狲散,反而与一些因各种原因滞留地球、或是由恶魔基因种子催化出的相对高等的恶魔个体勾结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更具威胁的武装集团。
俄军在长达一年多的全面战争中损失极为惨重,最精锐的部队和装备在对抗饕餮的正面战场上消耗殆尽,指挥体系和后勤补给也曾一度濒临崩溃。虽然依靠恢复的北斗通讯系统和残存的军事力量稳住了基本盘,并开始逐步清剿叛军,但面对那些拥有超自然力量、装备了搜刮或恶魔赐予的武器、且战术狡诈的高等恶魔与叛军混合部队时,常规的俄军部队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伤亡巨大,推进缓慢。北境的压力,如同西伯利亚的寒流,持续侵袭着这个尚未从战争创伤中喘过气来的国家。
不得已,克里姆林宫再次通过加密信道,向北京发出了紧急军事支援的请求,重点提及了高等恶魔的出现以及可能存在的、来自恶魔军团直接干预的威胁。
---
天刃七号,舰桥指挥中心。
怜风站在巨大的全景星图前,身姿挺拔,上将常服一丝不苟。她刚刚结束了与俄方总参谋部的视频会议,眉宇间带着一丝凝重。她转过身,目光落在安静站在一旁的冷枫身上。
“冷枫,”她的声音清晰而平稳,带着公事公办的严肃,却又自然流露出一份熟稔的信任,“俄罗斯境内出现确认的相对高等恶魔个体,活动猖獗,与当地反叛军勾结,对平民和俄军部队构成严重威胁。此外,有情报迹象表明,恶魔军团有可能后续派出更专业的恶魔战士进行渗透或支援。”
她顿了顿,继续传达指令:“基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稳定,履行大国责任,以及人道主义救援原则,指挥部决定派遣你前往俄罗斯执行支援任务。”
“这次行动,新疆军区的‘金猎’特种大队将与你一同前往。你先行抵达他们位于新疆的集结地,汇合后一同乘机出发。俄方已经协调好入境和后勤事宜。需要注意的是,俄空军在战争中遭受毁灭性打击,目前无法为你们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必要时候,我们的空军力量会进行跨边境支援。你的主要任务是应对并清除那些高危的超自然目标,至于常规的反叛军和低等恶魔,‘金猎’可以解决。”
冷枫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只是在怜风话音落下后,干净利落地回应:“是。保证完成任务。”
怜风点了点头,补充道:“任务期间,保持通讯畅通。遇到任何特殊、复杂、超出预定预案的情况,第一时间向我汇报。我来协调解决。” 她没有多说关怀的话语,但这句“我来解决”,已然包含了足够的支持与担当。
“明白。”
---
数小时后,冷枫的身影出现在新疆某处戒备森严的军用机场。这里地处内陆,受到的战火波及相对较小,但紧张的战备气氛依旧弥漫在空气中。他与早已在此等候的“金猎”特种大队中队长萧寒会面。
萧寒依旧是那副精干的模样,皮肤因长期野外作战而显得粗糙黝黑,眼神锐利如鹰。他和冷枫在全面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上曾有过数次协同作战的经历,彼此之间算得上是熟悉的战友。
“冷队!”萧寒见到冷枫
冷枫目光扫过萧寒以及他身后正在列队、检查装备的“金猎”队员。他注意到队员们身上的作战服和武器系统,依旧是熟悉的“黑色长城”系列标志,属于战争中期的那批过渡性装备。
“你们的装备,还没换装最新的?”冷枫问道,语气平淡,只是单纯的询问。
萧寒咧嘴笑了笑,拍了拍胸前那挺造型彪悍、但线条明显不如新一代装备流畅的通用机枪:“听说最新的宇航级装备生产线优先保障太空军和几个重点方向的甲种部队了。我们大队预计还得等两个月。不过,”他话锋一转,带着军人特有的乐观和自信,“就现在这身行头,对付北边那群靠着捡破烂和恶魔施舍的反叛军,也足够领先他们两三代了!够用!”
冷枫点了点头,不再多言。他理解国家的资源分配,也相信“金猎”这群老兵的战斗力。
很快,几架庞大的运-20战略运输机轰鸣着降落在跑道上。地勤人员迅速开始进行装载作业。“金猎”特种大队的队员们,携带着他们的武器装备、必要的补给和侦测设备,以娴熟的动作依次登机。冷枫也与萧寒一同,踏入了为首的运输机舱内。
引擎的轰鸣声逐渐加大,庞大的机群依次升空,调整航向,朝着北方那片广袤而寒冷的土地飞去。
飞行跨越了漫长的边境线,最终降落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一处略显简陋、但戒备森严的军事机场。跑道边缘还残留着一些未及完全清理的战机残骸,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经历的激烈空战。
当运输机的尾舱门缓缓打开,全副武装的“金猎”队员们鱼贯而出,迅速在机场一侧列队集结时,前来接应的俄军官兵们,目光不由自主地被这支来自东方的精锐小队所吸引。
与中国军人相比,这些俄军士兵身上的装备显得……颇为复古。许多人还穿着老式的迷彩作战服,缺乏系统化的携行具,手中的武器也以经典的AK-74m及其改进型为主,虽然保养得不错,但设计理念明显停留在上个时代。甚至能看到个别士兵肩上扛着更老的pKm通用机枪,或是使用着库存的、带着浓厚冷战气息的装备。战争巨大的消耗,让他们不得不启用封存多年的库存,与眼前这支小队形成了鲜明的时代差。
反观“金猎”特种大队,虽然装备的还是“过渡”产品,但其科技感和集成度已然远超俄军。队员们身着深灰色、带有一定棱角隐身设计的数字化作战服,面料本身似乎就具备某种基础防护功能。头上佩戴的是全覆盖式的信息化头盔,目镜部分集成了多种传感和信息显示功能。从战术背心到护膝护肘,再到作战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符合人体工学的防护与携行系统。就连他们手上的战术手套,指尖部位也闪烁着微弱的蓝色光芒,显然是内置了某种感应或操控单元。
一名身材魁梧、留着浓密胡须的俄军中年军官,大概是这里的负责人,走上前来与萧寒握手。他的目光在萧寒以及他身后队员们那相对“单薄”的作战服上停留了片刻,忍不住用带着口音的英语问道:“中校,你们……就穿这些?西伯利亚的夜晚,气温可以降到零下三十度以下。”
萧寒闻言,微微一笑,拍了拍自己作战服的臂膀处,那里有一个不起眼的微型调节装置:“谢谢关心,上校。我们的作战服内置了主动温控系统,可以适应从极寒到酷暑的大部分环境。这点寒冷,没问题。”
俄军军官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不易察觉的羡慕,他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仅仅是这套作战服所展现出的技术,就已经超出了他们目前大多数部队的保障水平。这还只是对方口中的“过渡装备”?
中俄两军的装备,在这片寒冷的机场上,完成了一次无声的对比。一方是历经血火、资源枯竭后不得不倚重经典型号甚至库存的坚韧,另一方则是虽然在自身体系内已属“旧款”,却依旧展现出跨越代差的技术优势和完备的系统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