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息:别被“小便宜”勾住魂,看不清风险早晚栽大跟头
晋献公跟荀息商量:“我想打虞国,但虢国肯定会来救;要是先打虢国,虞国又会帮忙,这咋办?”
荀息说:“虞公这人又贪心又爱宝贝,咱们可以把屈地出产的好马、垂棘产的美玉送给他,跟他借条路去打虢国。”
晋献公有点担心:“虞国不是有宫之奇吗?他肯定会劝虞公别答应。”
荀息笑了:“宫之奇这人心眼透亮,但胆子小,而且从小跟虞公一起长大。心思透亮的人说话往往点到为止,不会啰嗦;胆子小就不敢硬怼;跟虞公从小熟,虞公反而不把他当回事。再说了,宝贝就摆在眼前,好处看得见摸得着,而亡国的风险在后面,只有中等以上智商的人才能想到。我猜虞公,也就比傻子强点有限。”
晋国的使者一到虞国,宫之奇果然劝虞公:“老话说‘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冻着’!虞国和虢国就像嘴唇和牙齿,不是互相给好处,是互相保命啊!晋国今天灭了虢国,明天就该灭虞国了!”
虞公哪听得进去,满脑子都是好马美玉,最终还是答应借路给晋国。晋国顺利灭了虢国后,转头就攻打虞国。最后虞公只能抱着当初收下的美玉、牵着那匹好马,乖乖投降。
荀息算准 “人心弱点”,虞公栽在 “短视贪利”,这故事太扎心!
荀息的厉害,不是想出 “借道” 的点子,而是把虞公和宫之奇的性格摸得透透的:知道虞公 “见小利忘大义”,也知道宫之奇 “能看透却拦不住”,连 “宝贝当前,人会忽略风险” 的人性规律都算到了,简直是 “人形读心术”。而虞公的悲剧,完全是自己作的 —— 眼里只有眼前的好处,看不见背后的亡国坑,把 “唇亡齿寒” 的道理抛到脑后,最后只能 “抱着宝贝当俘虏”。
荀息和虞公的故事,本质是 “人心弱点” 和 “长远眼光” 的较量:荀息利用了 “人容易被眼前利益迷惑” 的弱点,虞公则因为这个弱点丢了国家。放到现在也一样 —— 生活里遇到 “天上掉馅饼” 的好事(比如免费领东西要填身份证、高收益理财门槛低),别先高兴,想想 “这好处背后有没有坑”;职场上遇到 “轻松拿业绩却可能违规” 的机会,别贪快,琢磨 “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就像虞公没了虢国这个 “唇”,自己这颗 “齿” 早晚保不住;我们要是为了小利丢了 “原则”“警惕心”,最后只会吃大亏。记住:所有 “不用付出就能得的好处”,要么是陷阱,要么早标好了代价。
【管理智慧】
一、荀息的“贪婪拿捏术”:用“眼前甜”钓“短视者”,一钓一个准
荀息敢用宝马美玉当诱饵,核心是看透“贪婪者的死穴”——这类人眼里只有“当下的好处”,看不到“好处背后的坑”:虞公盯着宝马美玉,忘了“借道等于引狼入室”;就像现在有人盯着“高利息理财”,忘了“可能是骗局”,盯着“短期奖金”,忘了“项目有风险”——短期利益就像糖衣炮弹,甜在嘴里,炸在后面。
这种“用小利换大利”的操作,放现在商业、职场里随处可见:比如竞品用“低价合作”当诱饵,借你的渠道抢客户;比如同事用“帮你背锅”当人情,让你帮他做违规的事——只要对方贪,就容易掉进“借道灭国”的坑。
当代案例1:商业“借道灭店”:用低价合作挤垮同行,虞公式贪婪翻车
老周开了家社区超市,对面有个小超市是老王开的,两家竞争挺激烈。有天,一家连锁超市找老王,说“想跟你合作,我给你低价供货,你帮我在社区里推会员,赚的钱咱们分”。老王一看“低价供货能省成本”,立马答应了,还把自己的老客户都推给了连锁超市。
结果不到三个月,连锁超市就在老王超市旁边开了家分店,用更低的价格促销,还把老王的老客户都拉走了。老王的超市没了客户,又没法再拿到低价货,最后只能倒闭——这就是现代版“借道灭国”:老王贪“低价供货”的小利,忘了“连锁超市是来抢市场的”,最后把自己的店都赔进去了,跟虞公贪宝马美玉丢国家一模一样。
当代案例2:职场“借道背锅”:为奖金接高风险活,短视操作坑自己
小李在销售部做业绩,领导说“有个大客户,你要是能拿下,给你发5万奖金,但这客户要求咱们先垫10万货款”。小李盯着“5万奖金”,没多想就接了,同事劝他“先查下客户的信用,别垫了钱收不回来”,小李说“没事,客户看着挺有钱的”。
结果小李垫了10万货款,客户却迟迟不付尾款,后来才发现客户是“空壳公司”,早就欠了一屁股债。公司让小李赔这10万,小李不仅没拿到奖金,还扣了半年工资,最后只能辞职——这就是虞公式短视:贪短期利益,不听劝,最后把自己的职场路都坑了。
二、荀息的“劝谏者预判术”:懦弱型提醒,拦不住贪婪的脚步
荀息算准宫之奇“劝不动”,不是因为宫之奇笨,是因为他有三个“软肋”:脑子清楚但不敢硬怼(懦)、跟领导太熟导致没威信(少长于君)、说话太简洁没冲击力(达心则言略)——这种“软劝谏”,对贪婪的人来说,跟“耳边风”没啥区别。
放现在,这就是“无效劝谏”:比如同事劝你“别贪高息理财”,只说“有风险”,没说具体咋风险;比如家人劝你“别裸辞”,只说“不稳”,没说裸辞后的困难——这种没力度、没细节的提醒,根本拦不住想贪短期利益的人。
当代案例:职场“无效劝谏”:同事软提醒,拦不住小李踩坑
前面说的小李接高风险客户,同事小张劝过他:“你别随便垫钱,客户可能不靠谱。”小李问“咋不靠谱”,小张只说“我觉得不像好人”,没去查客户的信用记录,也没说“垫钱后收不回会咋样”。小李觉得“小张就是羡慕我拿奖金”,还是接了活。
后来小李赔了钱,跟小张说:“当初你要是把客户的问题说清楚,我也不会踩坑啊!”小张也无奈:“我当时就觉得不对,但没敢跟你硬争,也没查具体情况——现在说啥都晚了。”这跟宫之奇劝虞公一样:劝谏没力度、没细节,只能看着对方掉进坑里,自己也帮不上忙。
三、荀息的“认知预判术”:中智以下,看不到“唇亡齿寒”的连锁坑
荀息说虞公“中智以下”,核心是他“看不到长远风险的连锁反应”——虞公只知道“借道能拿宝贝”,却想不到“虢国灭了,自己也会被灭”;就像现在有人只知道“网贷能快速拿钱”,却想不到“利滚利会欠更多”,只知道“跟风开网红店”,却想不到“热度退了会倒闭”——认知不够,就只能看到眼前,看不到“一步错、步步错”的连锁坑。
当代案例:投资“中智以下操作”:跟风买虚拟货币,看不到崩盘风险
前几年虚拟货币火的时候,邻居老王听朋友说“买比特币能赚钱”,没搞懂“虚拟货币是啥、有没有监管”,就把养老钱10万都投进去了。家人劝他“这东西没保障,跌了就没了”,老王说“朋友都赚了,我肯定也能赚”。
结果没过多久,虚拟货币价格大跌,老王的10万亏得只剩1万,想卖都卖不出去。老王后悔得直拍大腿:“我当时就想着赚钱,没想着会跌这么狠,现在养老钱都没了!”这跟虞公看不到“唇亡齿寒”一样:认知不够,只能看到“赚钱”的眼前,看不到“崩盘”的长远,最后把老本都赔了。
四、核心启示:想避开“虞公式翻车”,记住3个“反拿捏”动作
不管是商业合作、职场选择,还是生活投资,想不被“荀息式操作”拿捏,不犯“虞公式错误”,照着这3步做:
1.遇到“天上掉馅饼”,先问“饼里有没有坑”
别人给你“低价合作”“高奖金”,别先高兴,先想“他图我啥?”——连锁超市图老王的渠道,晋国图虞国的道;想清楚对方的目的,再决定要不要接,别被“馅饼”砸晕。
2.听劝谏时,优先信“敢硬怼+有证据”的人
宫之奇式“软提醒”没用,要听“敢跟你争、还能拿出证据”的人——同事劝你别垫钱,要是能拿出“客户失信记录”,比只说“不靠谱”管用。
3.做决策前,算“三步后的风险”,别只看当下
虞公要是想“借道后,虢国灭了我咋办”,就不会翻车;你要是想“买虚拟货币跌了咋办”,就不会踩坑。做决策前,至少想“一步操作后,会引发啥问题;问题再发展,又会咋样”,算清连锁风险,再动手。
简单说,虞公的翻车,是“贪婪+短视+认知低”的三重坑;荀息的厉害,是精准拿捏了这三重坑。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别当“虞公”——不贪短期小利,听硬劝,看长远,才能避开“借道灭国”的大坑。
【原文】荀息
晋献公谋于荀息曰:“我欲攻虞,而虢救之;攻虢,则虞救之,如之何?”荀息曰:“虞公贪而好宝,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宫之奇存焉,必谏。”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唯中智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公,中智以下也。”晋使至虞,宫之奇果谏曰:“语云:‘唇亡则齿寒’。虞、虢之相蔽,非相为赐。晋今日取虢,则明日虞从而亡矣!”虞公不听,卒假晋道。行既灭虢,返戈向虞。虞公抱璧牵马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