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的聚光灯尚未完全黯淡,赞誉的余音仍在耳畔回响。《财富》封面的荣光仿佛为“梅家”品牌镀上了一层金边,订单如雪片般从世界各地飞来,国内媒体的追捧更是达到了顶点。
“梅家云绣”的股价一路飘红,连带着与梅家集团有关联的县域企业都享受着这份红利。三姐妹回国后,几乎来不及倒时差,就投入了新一轮的扩张与规划中,每个人都像是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在喜悦与疲惫中高速运转。
然而,市场的顶峰往往潜藏着最陡峭的悬崖。
就在梅小丽主持新一期智能芯片量产攻坚会议时,秘书神色紧张地推门而入,俯身在她耳边急促低语了几句。
梅小丽的眉头瞬间锁紧,会议室的屏幕上也几乎在同一时间,被一条突然弹出的新闻快讯覆盖了原本的芯片架构图——
“重磅!国际环保组织‘地球正义(Earth Justice)’发布报告,指控中国梅氏集团供应链存在严重环境违规,碳排放数据造假!”
标题血红,触目惊心。
会议室的空气骤然凝固。
所有人都愣住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梅小丽。她深吸一口气,示意秘书将新闻投放到主屏幕。报告长达数十页,图文并茂,矛头直指梅家集团的核心环节:
针对梅小丽电子厂:
报告引用所谓“匿名内部数据”,指控其芯片制造过程中的高能耗问题被系统性低估,部分附属供应商存在使用劣质能源、污水处理不达标等问题,并附有几张模糊的、疑似排放污水的照片(经后期鉴定,照片拍摄地并非梅家供应链企业)。报告称梅家电子产品的“碳足迹”远高于其对外宣传的水平,是“披着绿色创新外衣的高污染产业”。
针对梅小艳合作社及其纺织供应链:
报告重点抨击印染环节,指责其部分合作印染厂化学品使用超标,废水处理记录不全,并质疑“云绣”产品所谓“天然环保”的宣称,暗示其原料种植可能涉及过度用水和农药滥用。
针对梅小红超市的物流体系:
报告甚至批评其冷链运输和仓储系统能效低下,造成了不必要的碳排放。
报告最后总结道:
“梅氏集团在其光鲜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且仍在扩张的碳足迹。其商业模式建立在对环境成本的漠视和转嫁之上,所谓的‘共生’理念更像是精致的营销话术,而非实际行动。我们呼吁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重新评估与梅氏集团的合作,敦促其立即停止‘洗绿’(Greenwash)行为,并接受独立的国际环保审计。”
报告发布的时机极为刁钻,正值欧洲市场对环保议题高度敏感的时期,且选择在梅家集团股价处于历史高位时抛出。
效果是立竿见影且毁灭性的。
会议室里,一位年轻的工程师难以置信地低语:“这……这简直是污蔑!我们的污水处理系统是行业标杆,能源使用效率年年提升,都有认证的……” 但资本市场不会等待辩解。屏幕上,梅家集团(主要上市主体为“云绣科技”和部分电子厂业务)的股价曲线如同断了线的风筝,直线俯冲,短短半小时内触发了熔断机制。绿色的数字像诅咒一样疯狂跳动,市值以惊人的速度蒸发。 “立刻联系公关部和法务部!启动紧急预案!”梅小丽的声音冷峻如铁,但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她内心的惊涛骇浪。“通知我大姐和二姐,一小时后顶层会议室开会!”
顶层会议室的氛围压抑得让人窒息。梅小红气得脸色发白,一掌拍在桌上:“胡说八道!我们的农产品供应链全程可追溯,农药化肥使用量比行业标准低百分之三十!物流车队去年刚全部更换了新能源车!他们调查了吗?就凭几张不知道哪来的破照片?” 梅小艳则显得更加忧虑和困惑:“合作社的印染合作厂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每年都有第三方审计报告……‘地球正义’?我们之前还和他们中国的办事处有过交流,他们当时还称赞我们的模式……”
梅小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快速浏览着团队初步整理的资料:“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失误或误判。报告引用的所谓‘数据’看似专业,但关键部分模糊不清,指控方式极其武断且具有煽动性。这是一次有预谋、有组织的狙击。目标是我们的股价,我们的国际声誉,甚至可能是想阻止我们刚刚打开的国际市场。”
就在这时,梅小丽手机响起,是一个来自海外的陌生号码。
她犹豫了一下,按下接听和免提。 一个经过变声处理、冰冷诡异的电子音传了出来:“梅女士,米兰的星光很耀眼,但碳足迹的阴影更漫长。这份礼物,喜欢吗?如果不想看到更糟糕的,或许可以考虑接受‘蓝海科技’当初的提议,或者……其他更‘友好’的合作方式。”电话戛然而止。
会议室一片死寂。
何启明的阴影,以及他背后可能盘根错节的势力,再次如同幽灵般浮现。 “是他们!一定是他们!”梅小红咬牙切齿,“商业上打不垮我们,就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梅小丽面色阴沉:“现在不是猜测的时候。我们必须立刻反击,用事实说话。”
然而,传统的危机公关手段在这次全球化的舆论风暴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国内媒体的澄清报道难以抵达海外受众,而国际主流媒体更倾向于报道耸人听闻的指控,对后续澄清则兴趣缺缺。
集团发布的严正声明和部分数据,被对方轻蔑地称为“又是来自内部的、不可信的数据”。要求“地球正义”提供具体证据和调查方法的要求,也石沉大海。所谓的“独立国际审计”,其背后标准制定者和执行者与西方某些利益集团关系暧昧,令人难以信任。
股价持续下跌,部分欧洲客户发来质询邮件,甚至暂停了订单。压力如同巨石般压在三姐妹心头。
就在焦头烂额之际,一直在幕后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的小梅(梅小红之女,集团数字转型负责人)站了出来。
她刚刚结束了在哥本哈根的一个数字可持续发展峰会,亲眼目睹了国际舆论对梅家的质疑浪潮。 “妈,大姨,小姨,”小梅通过视频连线接入会议,她的表情异常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属于年轻人的锐利和叛逆,“他们想用他们制定的规则和话语体系来审判我们。我们不能再被动辩解了。” “你想怎么做?”梅小丽问。 “他们不是说我们的数据不透明、不可信吗?”小梅目光灼灼,“那我们就透明到极致!我们发起一个‘透明供应链’行动(transparent Supply chain Initiative)。不是只公布最终漂亮的ESG报告,而是开放我们整个产业链的实时环保数据监测端口——当然,是在确保商业机密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 “这太冒险了!”一位资深高管惊呼,“这意味着我们将毫无隐私可言,任何一点小波动都会被放大解读!” “但这也是我们自证清白最彻底的方式!”小梅争辩道,“我们要用比他们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让全世界都看得到!我们可以邀请国内外权威的、真正中立的第三方机构(包括中国的和真正独立的国际机构)入驻监测,数据直接上传到基于区块链的公开平台,不可篡改!我们要让他们所谓的‘匿名数据’和模糊指控,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这个大胆到近乎激进的方案,让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
这无异于一场豪赌。
梅小丽沉思良久,猛地抬起头:“小梅说得对!堵不如疏,藏不如亮。我们不能被他们拖入自证清白的泥潭,我们要主动设置议程,重新定义规则!就这么办!立刻成立‘透明供应链’工作组,小梅任组长,我亲自牵头,调动一切资源,用最快的速度推进!”
说干就干。
梅家集团这台庞大的机器,在危机中爆发出惊人的效率。
小梅带领她的年轻团队,日夜兼程,与技术部门、各子公司、上下游供应商沟通协调,搭建数据监测和上传系统,与国内外多家具有公信力的检验认证机构洽谈合作。
与此同时,梅小丽展现了其作为行业领袖的魄力和视野。她主动联系了华为、比亚迪等同样经历过类似国际风波、并且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走在前的中国顶尖企业,提议共同成立一个“中国绿色制造联盟”(china Green manufacturing Alliance)。 “单打独斗无法对抗不公正的指控和标准壁垒,”她在联盟筹备会议上说,“我们需要团结起来,共享经验、技术和标准,共同研发更低碳、更环保的生产技术,并且用同一个声音,向世界讲述中国制造业真实的绿色转型故事!”她的倡议得到了积极响应。
而在技术层面,阿鹏(电子厂技术核心)临危受命,带领一个突击小组,全力攻关低碳纺织技术——这是报告中对“云绣”抨击最猛烈的环节。
他们与材料学家合作,尝试开发新型生物基染料、无水印染工艺,并探索将电子厂的余热回收技术应用于纺织厂的能源系统。
就在“透明供应链”平台即将上线的关键时刻,一直在海外处理业务的陈志远,从北欧发回了一条加密信息。
他的调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地球正义”这份报告的最终资金支持方,通过层层复杂的基金会和离岸公司壳套,最终追踪到了某家与“蓝海科技”及何启明关系密切的欧洲老牌消费品巨头。
这家巨头自身正陷入环保丑闻,急于转移视线。
更重要的是,陈志远挖到确凿证据,显示该巨头正游说欧盟议会,试图推动一项针对中国高科技和纺织产品的“碳关税”法案,而梅家集团正是其重点“关照”对象之一。
所谓环保指控,不过是商业竞争和政治博弈包装下的肮脏武器。
其目的不仅是打击梅家,更是为了遏制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维护其固有的市场垄断和技术优势。
收到消息的梅小丽,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城市。
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脸上,映照出疲惫,但更多的是洞悉真相后的冷静与决绝。
她拿起内部电话,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通知全体,‘透明供应链’平台按计划全球上线。同时,将陈志远获取的证据,通过合适的渠道,有选择地释放给我们的盟友和友好的国际媒体。这场仗,我们要赢,而且要赢得光明正大。”
危机的暗流汹涌,但梅家这艘大船,在经历了最初的剧烈摇晃后,正调整航向,准备迎着风浪,驶向更广阔的深海。
她们不再仅仅是被告,而是要成为规则挑战者和新叙事构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