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宫内,端贵妃姜氏斜倚在暖玉榻上,指尖那枚冰魄凝神珠转动得比平日稍快了几分。
她听着心腹竹溪禀报瑶华宫传来的灵力波动与后续反应,凤眸微眯,唇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金丹中期……她倒是会挑时候。”端贵妃声音慵懒,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在禁足期间突破,是想向陛下表明她悔过自新、潜心修炼的态度?还是想借此机会,试探陛下的心意?”
玉魄在一旁低声道:“娘娘,惠妃突破,瑶华宫一系势必气焰复炽。虽说她仍在禁足,但毕竟实力大涨,恐生变数。尤其是那姬瑶婉仪,之前被娘娘您罚了禁足,心中必然怨恨。”
端贵妃冷哼一声:“跳梁小丑,何足道哉。本宫能压她一次,就能压她第二次。陛下既然未立刻解除她的禁足,便说明心中仍有芥蒂。此刻她若敢有异动,便是自寻死路。”
她顿了顿,吩咐道,“竹溪,让我们的人盯紧瑶华宫,尤其是他们与外界的任何隐秘联系。本宫倒要看看,惠妃是想安安分分地‘反省’,还是暗地里在搞什么小动作。”
“是,娘娘。”竹溪躬身领命。
“至于那个虞璎……”端贵妃目光转向青鸾宫的方向,指尖在冰魄珠上轻轻一点,
“她近日倒是安分,听说丹道还有所精进?是个知道轻重的。暂且不必过多理会,让她先顶着瑶华宫那边的压力也好。你适当透露些惠妃突破的消息给她,看看她的反应。”
“奴婢明白。”
……
青鸾宫内,虞璎在得知惠妃突破的确切消息后,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惊慌失措。她屏退了挽秋,独自在静室中沉思了许久。
压力是实实在在的。惠妃实力大增,瑶华宫一系复起之势不可避免。
自己作为近期与长乐宫走得较近、又自身“得宠”的妃嫔,很容易成为对方立威或打击的目标,尤其是在端贵妃可能有意让自己分担压力的情况下。
但危机之中,也未必没有转机。
“惠妃仍在禁足,这是最大的限制。”虞璎冷静地分析着,“她不敢,也不能在明面上有大动作。否则,便是对陛下权威的挑衅。所以,短期内,直接的冲突应该不会发生。”
“她需要时间稳固境界,也需要等待陛下解除禁足的契机。这段时间,同样也是我的机会。”
“我必须利用好这段时间,尽快提升实力。”她的目光落在悬浮于身前的青帝长生鼎胚上。
“《青帝长生源液法》的练习不能停,丹道境界也需继续巩固。更重要的是,必须尽快突破到炼罡境!”
只有自身实力足够,才能在未来的风波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保之力。指望端贵妃的庇护是不现实的,那位更在意的是平衡与掌控。
她回想起之前成功凝练出的那一滴蕴含微弱生机的液体,虽然品质低劣,远达不到“源液”的标准,但至少证明她的方向是对的,手法也在不断纯熟。
“资源……还需要更多的资源来练习,尤其是更高品质的木系灵物。”虞璎思忖着。司药局的边角料终有极限,而且频繁调用也可能引起注意。她想到了自己新晋的四转丹师身份。
“或许……可以借此做些什么。”
她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模糊的计划。可以通过为一些交好的、或需要拉拢的低位妃嫔、乃至一些宫中势力不算庞大的女官、侍卫家属炼制丹药,来换取一些她所需的、不算特别扎眼但品质更好的木系灵材,或者打探相关的消息。
这既能巩固人脉,又能获取资源,还能进一步打响她丹师的名号,提升自身价值,一举多得。
“另外,甲木阳华罡那边,也不能干等。”虞璎蹙眉。钦天监只说找到了踪迹,等待成熟,但具体位置、守护情况、可能存在的竞争者,这些信息都掌握在陛下和少数重臣手中,她无从得知。
“需要想办法了解更多的信息,哪怕只是外围的……”
她想到了弟弟虞衡。虞衡如今在朝为官,虽然位份不高,但身在宫外,消息渠道总比她灵通一些。
或许可以通过族中隐秘的渠道,让他留意打听关于万古青木林海、擎天木遗迹相关的公开信息或流言,聊胜于无。
打定主意后,虞璎不再迟疑。她先是唤来挽秋,吩咐道:“挽秋,你暗中留意,看看宫中哪些人近期可能需要炼制四转以下的丹药,尤其是与木系功法滋养、或是疗伤固本相关的。”
“可以适当放出风声,言明本宫近来丹道略有心得,或可帮忙,但需自备主要材料,且本宫只挑选合适的出手。”
挽秋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主子的意图:“是,娘娘!奴婢知道该怎么做了。”
接着,虞璎又亲自执笔,以特殊的家族密文,写了一封简短的家书,信中除了寻常问候,只隐晦地提及自己在修炼上遇到一点关于“东方青木之气”的疑惑。
希望族中兄弟在外为官时,若能接触到与“古老林海”、“擎天遗迹”相关的典籍或见闻,可帮忙留意收集一二,以开阔眼界。
她相信,以大长老虞明道的智慧和对她的重视,定能明白其中深意,并妥善安排。
做完这些安排,虞璎感觉心中的紧迫感稍稍缓解了一些。将被动等待转化为主动准备,总能让人更加安心。
她重新将目光投向青帝长生鼎,眼神变得更加专注。
静室内,青色灵光再次亮起,映照着她坚毅而美丽的侧脸。
鼎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灵材边角料,在她的操控下,再次开始了缓慢而艰难的蜕变之旅。这一次,她感觉自己的手法更加流畅,对鼎内生机之力的感应也越发清晰。
夜色渐深,秋月如钩,清冷的银辉洒落在重重宫阙之上,仿佛为这片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而肃杀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