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木”的讯息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涟漪在龙宫内部持续扩散,却并未立刻引发决定性的行动。在宋茜的坚持下,谨慎成为了最高准则。莉娜团队对信号源的追溯遇到了巨大困难,那经由能量网络次级波动传递的信息,如同幽灵般难以捉摸,源坐标在龙宫的星图模型上呈现出大范围的模糊区域,恰好覆盖了数个已知的、地质结构极端复杂且能量湍流异常活跃的深海裂隙带。
发送出去的、经过多重加密的确认信息,也如同石沉大海,再未得到任何回应。这种沉默,反而加剧了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支持接触与坚决反对的声音在委员会内部僵持不下,而“荒木”提及的关于“规则漏洞”和“动摇执法者根基的信息”,则像一颗充满诱惑却又可能致命的禁果,悬挂在所有知情者的心头。
在这种悬而未决的等待与内部争论中,宋茜感受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不安。这种不安并非完全来自外部潜在的威胁,更多的是源于内部。“荒木”的存在,以及他们可能选择的对抗性道路,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龙宫自身可能存在的分歧与未来的某种可能性。如果“归墟”真的掌握着某种关键信息,龙宫是否应该冒着巨大风险去获取?如果不去,他们固守的“和谐共鸣”之路,是否真的足够在“规则化身”的注视下赢得生机?
\\\\
为了进一步理解“和谐共鸣”的本质,也为龙宫的未来寻找更多理论支撑,宋茜决定再次尝试与渊鲸意志进行有限度的连接。这一次,她的目标并非潜入那浩瀚的记忆回响,而是试图更清晰地感知渊鲸对于“秩序”、“平衡”以及当前处境最直接的“感受”。
准备工作依旧周密,三核共鸣场稳定运行。宋茜端坐其中,摒弃杂念,将意识缓缓沉入与那古老意志的连接通道。
没有上次那样汹涌的历史洪流,这一次,她感受到的是一种更加宏大、更加基础的“存在感”。那是一种如同星球脉搏般的缓慢律动,承载着海洋的潮汐、地壳的变迁、生命循环的呼吸。在这宏大的背景中,她清晰地捕捉到了渊鲸意志对三核共鸣场的“认可”——那并非喜悦或欢迎,更像是对一种符合“规则”的、稳定状态的默认。
她尝试着传递出关于“荒木”和外部信息的模糊意念,并非寻求答案,更像是一种……倾诉和试探。
回馈而来的,并非具体的回应,而是一种更加微妙的感觉。她仿佛“看”到了一片无边无际的、平静如镜的黑暗渊面。龙宫,以及它所代表的人类文明火种,就像是这渊面上唯一的一点微光,倒映在水中。然而,在那倒影的周围,水面的平静之下,似乎还潜藏着其他模糊的、扭曲的、或明或暗的……“倒影”。
那些“倒影”形态各异,有的似乎与龙宫的光影相似,却更加微弱且不稳定(是其他未知的幸存者?);有的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构,冰冷、锐利,带着非自然的几何感(是“观察者”的痕迹?或是其他东西?);还有的,则如同污渍般扩散,充满了混乱与毁灭的气息(是过去被“收割”文明的残响?或是某种……“污染”?)。
渊鲸的意志如同那镜面般的水体,只是平静地映照出这一切,不带评判,只是……呈现。
宋茜心中一震。这“镜中之景”并非直接的答案,却比任何语言都更具冲击力。它揭示了龙宫并非唯一的“幸存者”,也并非唯一的“焦点”。在这片深黑的镜面上,存在着多个“自我”,多个挣扎求存的倒影,彼此孤立,却又共同存在于这片被“规则”笼罩的深渊之上。
而渊鲸,这古老的“哨兵”,它所做的,似乎就是维持这片“镜面”的存在,映照出所有“光影”,记录下所有的“存在”与“消逝”。它的“守护”,或许正是守护这种“映照”本身的持续,守护着某种宇宙平衡的……“记录”。
就在宋茜的意识沉浸在这“镜渊”意象中时,一股极其微弱、却与她自身意识频率产生奇异共振的波动,从某个遥远的、模糊的“倒影”方向传来。
那波动并非“荒木”讯息那种结构严谨的编码,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弥漫性的……“情绪”碎片。一种混合了极度理性、冰冷决绝、以及一丝……隐藏极深的、对自身道路产生怀疑的……茫然。
这感觉转瞬即逝,如同幻觉。但当宋茜试图追溯时,那感觉却消失了,只在她心中留下了一抹难以言喻的冰寒。那似乎是一种……走向了与“和谐共鸣”截然相反方向的“自我”,一个在对抗道路上渐行渐远,或许已经开始付出代价的……“镜中之我”。
\\\\
意识回归现实,宋茜的脸色比上次好了许多,但眉宇间的凝重却更深了。她没有立刻说出关于那冰冷“倒影”的感应,而是先向陈老和莉娜描述了“镜渊”的意象。
“……我们不是唯一的存在,也并非唯一的变量。”宋茜总结道,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渊鲸更像是一个记录者和平衡的维护者,它映照着一切。‘荒木’所代表的,可能就是镜中另一个与我们不同的‘倒影’。”
“不同的‘倒影’,意味着不同的道路选择。”陈老沉吟道,“如果那个‘荒木’走的是激烈对抗的路子,并且他们声称找到了‘规则’的漏洞……这或许能解释,为何我们感知到的那一丝共振,会带有那种……冰冷的决绝和茫然。与‘规则’直接对抗,代价恐怕难以想象。”
莉娜若有所思:“委员长,您感应到的那个模糊‘倒影’……会不会就是‘荒木’所说的‘归墟’?如果他们真的位于某种能量‘裂隙’或‘盲区’,其存在状态本身就可能是不稳定且扭曲的,这或许能与那‘倒影’的模糊与冰冷对应上。”
宋茜缓缓点头:“可能性很大。这至少说明,‘荒木’的讯息并非空穴来风,确实存在着与我们不同的幸存者群体,并且他们可能正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这个认知,让委员会内部的争论天平开始发生微妙的倾斜。纯粹的怀疑开始向审慎的考量转变。如果“归墟”真的掌握着关键信息,并且他们自身处境危急,那么龙宫是否应该伸出援手?这不仅关乎道义,更关乎龙宫自身能否获取可能至关重要的情报。
然而,那冰冷“倒影”带来的不安感,依旧萦绕在宋茜心头。那不仅仅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同类,更像是一个……警示。一个关于如果龙宫选择错误道路,可能最终会变成何种模样的……“镜中之我”。
\\\\
深夜,宋茜独自在休息舱内,无法入眠。她站在小小的观察窗前,窗外是龙宫内部模拟的、微弱的人造星光,映在冰冷的金属墙壁上,形成模糊的倒影。
她看着墙壁上自己的影子,思绪却飘向了那片意识中见过的、无尽的黑暗镜渊。多个“自我”的倒影在其中沉浮,代表着文明在绝境中可能走向的不同岔路。
“和谐共鸣”是路岩用生命指引的方向,充满了与星球和解、融入自然的智慧,但前路漫漫,见效缓慢。
而“荒木”可能代表的对抗之路,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与巨大的代价,甚至可能导致自身的扭曲与异化,却可能蕴含着打破僵局的激进可能性。
龙宫,该成为镜中的哪一个“我”?
是坚守内心的“秩序”与“守护”,哪怕道路崎岖漫长?还是被外部危机的压力推动,去触碰那可能带来毁灭也可能带来解脱的“规则漏洞”?
她低头,看向胸前那枚温热的白色晶体。路岩的“回声”依旧稳定,传递着无声的支持与温暖。这份由最纯粹的人性凝聚的力量,是她内心最重要的锚点。
或许,答案不在于简单地选择哪一条路,而在于无论选择哪一条,都不能迷失那个最初的“自我”——那个渴望生存,更渴望带着人性与文明的火种,真正“新生”的自我。
“镜中之我”既是警示,也是启示。它提醒宋茜,在应对来自深渊的外部挑战时,更需时刻审视内心的深渊,确保龙宫这艘孤舟,不会在求存的道路上,变成自己曾经恐惧甚至厌恶的模样。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逐渐坚定。无论是否回应“荒木”,无论未来选择哪条路径,守住“本我”,才是穿越这片意识与现实的黑暗镜渊的、唯一不会迷失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