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当场表态,只是摆了摆手,语气轻松:“报告我看了,咋办,我回去慢慢琢磨。”
“忙你的去吧,别累着。”
弗拉基米尔立正,深深一鞠躬:“明白,长官!”
“为了联邦,不叫苦!”
等门关上,谢涅夫才咧开嘴,把那份报告拿起来,翻来覆去看了三遍。
这就是我亲手调教出来的人才!
看来,再让这小子在格洛多熬两年,该送他进政界了。
到时候,我看谁还说我眼光不行!
他把报告一张张整理好,塞进一个厚牛皮纸袋,封口处,用俄语工整写了两个大字:机密。
然后叫来贴身秘书:“把这个,亲手交到苏勋宗手上,别经别人手。”
此时,克里姆林宫最顶层的办公室里,苏勋宗正叼着烟,翻着一堆军费报表。
胡子拉碴,面相粗粝,典型的北方硬汉模样。
秘书敲门进来,把档案袋轻轻放他桌上:“老板,谢涅夫那边递来的,格洛关于龙国使团的汇报。”
苏勋宗瞥了一眼,没吭声,只点点头,继续批文件。
等手头的事忙完,他才慢悠悠把那袋子拆开。
报告写得清清楚楚,条理像刀切豆腐,不废话,不绕弯,看得他连连点头。
他看完,嘴角一咧,笑出了声:“这小子,就是谢涅夫说的‘接班人’?”
“有点东西啊,脑子活,路子正,再打磨打磨,真能扛起大毛的天。”
他盯着报告里的几个名字,喃喃道:
“龙国……盛兴军工……郁鸿明……”
“外交部惦记他,格洛看重他,这家伙,不简单。”
他敲了敲桌面,眼神慢慢沉下来:
“这些年,咱们跟龙国掐来掐去,图啥?
别的国家,跟我们结了死仇,掰扯不清。
可龙国……似乎,还有得谈。”
他沉默半晌,拿起笔,在空白纸上唰唰写了几行字。
——国际上,没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家门口蹲着一个随时能爆炸的巨人,不如拉它一把,当朋友,总比当死对头划算。
他写下命令:
“商务口,主动接触龙国,先搞试点贸易。
别急,别逼,一点一点来。”
写完,甩给秘书:“发下去,谁敢拦,就地免职。”
刚处理完这档子事,他顺手捞起桌上几张照片,脸色瞬间变了。
照片里,是大毛使团在龙国军演现场拍的——一队队金属战甲列队行进,寒光逼人,像从科幻片里爬出来的鬼兵。
“这……这玩意儿,是人能造出来的?”
苏勋宗手心冒汗。
要是真跟这种部队干仗,咱们士兵连开枪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人从头踩到脚了。
这不是武器,是降维打击!
美国搞“星球大战”都还在画图纸,龙国呢?
人家的战甲,已经在操场上踢正步了!
堂堂大毛联邦,世界第一的军工大国,反倒落后了?
传出去,整个欧洲都得笑掉大牙!
他猛地把照片拍在桌上:“立刻召集军工部头头,给我盯死这事儿!”
“照着龙国那套,哪怕抄,也要给我抄出一模一样的来!”
“这玩意儿一旦普及,单兵战斗力直接起飞,未来战场,谁有这个,谁就是老大!”
顿了顿,他又低声道:
“……不过,真要跟他们交好,也未必是坏事。”
“能看,能学,还能不打仗,这买卖,稳赚。”
另一边,阿三那边刚看完视频,立马开记者会,吹得震天响:
“我们也开干单兵装甲了!性能碾压龙国!一拳能打穿美国航母!”
——而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已经连续开了七场会议。
没人拍板,没人敢拍板。
因为郁鸿明那句话,牵动的,是千家万户的饭碗。
首先,得从全国各地、各族百姓里选出代表,集中到京城开大会。
这会儿不能随便拍板,得有九成以上的人举手同意,政策才算过。
万一中途有人跳出来唱反调,或者意见吵得太凶,那好,推倒重来!重新谈、重新改,直到所有人都点头说“成”为止。
至于会上到底吵了啥,郁鸿明压根儿没兴趣知道。
领导本来想拉他去参会,说他眼界宽、见识多。
可郁鸿明心里门儿清:他去也就是坐着听,能说啥?厂子里一堆事儿等着他盯着,连饭都顾不上吃,哪有闲工夫掺和这些文绉绉的争论?
干脆跟上面说了句:“厂子忙得脚打后脑勺,真走不开。”
领导们一听,笑了笑,也没拦。
反正这政策铁定能过,人去不去都一样。
眼下盛兴集团接的大单子,比这政策值钱多了。
就这样,三个月一晃就过去了。
期间开了不下二十场会,熬了无数个通宵,翻来覆去改了十几稿。
最后,全票通过——农业税,彻底取消!
为啥这么费劲?还不是因为底下百姓代表心里打鼓。
“没农业税了,国库咋撑?”
“粮食不收了,军队吃啥?”
“大毛那帮人,压根儿不拿咱当自己人,跟他们做粮食生意,靠谱吗?”
是啊,大毛国平日里瞧不上龙国人,说话带刺,交易都像在施舍。
谁能信得过?
可偏偏,盛兴和大毛的“霹雳鬼步鞋”生意,硬是搞成了!一船船的鞋子换回一车车的粮食,真金白银的账目摆在桌上,谁还能说这不是条活路?
那些原本摇头的农民代表,一看这事儿真能落地,眼眶都红了。
他们祖祖辈辈种地,交公粮是本分,没二话。
可要是不用交了,还能赚国家的钱,谁不盼着?
不光是图轻松,是真想让娃儿吃饱穿暖,家里能买得起油盐,老了能存点钱。
消息一出来,当天下午,广播就传遍了全龙国:
“《龙国社报》快讯:今日,国家正式通过《农业发展一号法案》!”
“自明日起,全国范围内,农业税全免!”
“农民同志种粮,再也不用上交一粒公粮!”
这话像火苗窜进干草堆,瞬间燎原。
农村里,八成以上的人家都是土里刨食的。
城里人呢?家家户户亲戚里头,哪个没几个乡下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