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啃总统顿时来了兴趣。此时已无更好出路,只能抓最后一根稻草,哪怕希望渺茫。
失败无非是继续挨打,可万一成了,局面或将彻底逆转!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天朝和第二帝国之间的关系,似乎不像从前那么紧密了?
特别是汉军深入伏尔加河流域,从毛子手里夺走大片领土之后,双方的裂痕愈发明显?”
由于长期专注于抵御汉军攻势,鹰酱对全球局势掌握有限。但对于那个曾在欧洲战场异军突起的德意志,他们始终保持着一定关注。
“既然如此,那就派人去试探一下吧。成不成先不说,总得试一试。万一运气好呢?”
林啃总统最终拍板。
此刻别无良策,唯有赌一把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机会。
美利坚那边动作极为迅速,或许是因为强敌压境,感受到了真切的危机,他们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派出了游说特使,借助在欧洲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联络了几位中间掮客,暗中接触了第二帝国的部分官员。
消息很快传到了帝国宰相俾斯麦耳中。
“是否需要我们出手,将这些人一网打尽?他们可是专门来挑拨我们与盟友关系的细作!”
警察署得知情况后,立刻赶到俾斯麦府邸,请示是否应即刻拘捕并审讯这些可疑人员。
俾斯麦沉吟片刻,缓缓摇头:“暂且按兵不动。先暗中监控,确保他们无法脱身便是。”
警方对这番指示虽感疑惑,却不敢多问。他们看得出,宰相心中另有盘算,且无意透露。既然如此,唯有遵令行事,把人盯死,不出差池便是尽责。
交代完毕后,俾斯麦立即启程前往皇宫,请求面见威廉一世皇帝陛下。
自从击败协约国后,威廉一世的心态悄然发生了变化。曾长期悬于德意志头顶的三重威胁,如今已尽数瓦解。
近邻法兰西在战事中被彻底击溃,如今元气大伤,再难构成实质性威胁;
海峡彼岸的大英帝国,海军全军覆没于天朝之手,失去制海权的它,宛如一头断牙猛兽,短期内已无力东顾;
而东方那头令人畏惧的北极巨熊,在汉军雷霆攻势下节节败退,眼看即将分崩离析,来自东线的压迫也随之烟消云散。
自古有言:金角银边草肚皮。地处欧陆心脏的德意志帝国,从诞生之初便深陷四战之地,常年面临多方势力的围堵与觊觎。
也因此,这片土地千百年来始终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火不断,动荡不息。三十年战争期间,北欧、西欧、东欧、中欧乃至南欧数十个邦国在此混战不休,德意志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大量人口远走北美,家园荒芜。
那时的德意志尚如一盘散沙,无力主宰自身命运,只能任由列强在其领土上纵横捭阖,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局与牺牲品。
正因如此,德意志民族内心深处始终埋藏着挣脱枷锁、自主命运的渴望。
历史上,他们曾两度奋起抗争,皆以失败告终。
可在这段时空中,借助天朝之力,他们终于打破宿命,将四周强敌逐一击倒。这让威廉一世倍感荣光——他自认功业已不输腓特烈大帝,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普鲁士在腓特烈时代曾遭法兰西重创,首都一度沦陷,几近亡国;
其身后,国家迅速衰落,拿破仑战争中屡遭羞辱,沦为欧洲笑柄,声名狼藉,犹如后世之战败国意大利。
而如今,在他威廉一世治下,普鲁士不仅完成了德意志统一,更一举扫平三大劲敌,彻底解除帝国长久以来的战略困境。
放眼未来,即便他驾崩之后,帝国仍将屹立不倒,牢牢压制法兰西与不列颠等旧敌,甚至有望实现统合欧洲的宏图伟业。
想到此处,威廉一世不免心生骄意。
正是在这种心境之下,他的性情逐渐转向自负与独断,对俾斯麦昔日那般言听计从的态度,也开始悄然转变。
“哦,是俾斯麦来了?有何要事?”
面对宰相的突然求见,皇帝语气平淡,神情间并无多少热忱。
根本原因在于,近期俾斯麦屡次向他进言,主张第二帝国应立即缩减军备规模,压缩军事开支,将节省下来的资源转投到工业发展与科技进步之中。如此一来,便可借着此次战争带来的红利窗口期,迅速拉大与欧洲其他列强在工业能力和科技实力上的差距。
这场战事中,汉军所展现出的先进武器给俾斯麦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曾与多位前线指挥官深入交谈,这些将领无不对汉军装备赞不绝口。
不少人直言,正是凭借汉军提供的尖端武器,才得以扭转战局、速战速决;若无这些利器支持,这场胜利绝不可能来得如此迅速。
而汉军之所以能拥有这般领先时代的武器系统,归根结底是其科技水平远超同期各国。因此,加快本国科技建设、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毕竟,意识到这一点的绝不只是汉斯一国。倘若德意志在这场技术竞赛中稍有迟疑,被别国抢先一步,那么眼下这来之不易的优势局面,恐怕很快就会化为泡影。
然而,裁减军队这一提议,却直接触碰了威廉一世皇帝的底线。
此时的他正处于威望巅峰,雄心勃勃,正欲乘胜追击。他的心中早已绘就宏图:先取高卢之地,再踏足伊比利亚,继而横扫东欧与中欧诸邦,最终统合整个欧洲大陆,成就如古罗马帝国般的千秋霸业。
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便是强大的武力支撑。他必须拥有一支数量庞大、战斗力强悍的铁血之师。否则,难道靠空谈便能开疆拓土?
在威廉一世看来,自己年事已高——生于1797年的他,如今已逾古稀之年,时日无多。他无法预知生命还剩几载,因而迫切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毕生抱负,唯有如此,方能在离世之时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正因如此,君臣之间的理念分歧日益激化,矛盾终于浮出水面。
念及俾斯麦过去为帝国立下的赫赫功勋,威廉一世并未当场发作,也没有直接罢免其职令其退隐,而是选择暂时留用。
他深知俾斯麦才干卓绝,是一位极为难得的治国之才。留下此人,不只是为了眼前政局稳定,更是为将来托付给自己的继承人做准备——待他身故之后,若有此人在朝掌舵,帝国不至于轻易动摇根基。
因此,只要俾斯麦不再频频提及裁军之事,威廉仍愿以礼相待;但若对方执意坚持己见,那他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
大不了现在将其解职,等自己百年之后,再由儿子重新启用便是。权力更替之间,自有回旋余地。
俾斯麦何等精明之人?岂会看不出皇帝对自己的建议心存不满?此刻自然不会自讨没趣,主动提起敏感话题。
他转而汇报了美洲鹰酱方面的动向,随后对威廉一世说道:
“陛下,鹰酱方面主动派人接触我方,其用心昭然若揭——无非是想在我帝国内部寻找突破口,企图破坏我们与天朝之间的盟谊,甚至妄图从我们手中谋取利益支持。”
威廉一世并非愚钝之辈,当然清楚鹰酱此举包藏祸心。
于是他问道:“依宰相之见,我们应当完全拒绝他们?”
俾斯麦轻轻摇头:“问题不在我们如何回应。关键是,鹰酱人已经派来了使者。这件事一旦发生,无论我们作何反应,只要传入天朝耳中,对方心中难免会产生猜忌。换句话说,损害其实已在无形中造成,两国关系已然蒙上阴影。”
威廉一世沉思片刻,觉得确是如此。
鹰酱这一手确实阴狠——若他们真想挑拨离间,只需迈出第一步,把人送来,目的便已达成大半。
在这种局面下,汉斯的辩解,天朝未必肯信——毕竟在天朝眼中,汉斯完全有可能捏造事实、避重就轻。
这样一来,两国想要恢复从前那般紧密的关系,恐怕已是难上加难。
威廉一世眉头微蹙,他对鹰酱人素无好感。自三十年战争以来,百余年间,欧洲尤其是德意芷一带,大量百姓远走北美,而这一切的背后,鹰酱难辞其咎。
当初鹰酱刚挣脱殖民枷锁时,地广人稀,四面受敌:北有日不落国虎视眈眈,西有原住民部落游猎边境,南面又与墨西国纷争不断。为稳固根基,他们竭力从欧洲招募移民,充实人口。
而北美大地气候宜人,土地丰饶,千里沃野绵延不绝,对饱受战乱与贫困之苦的欧洲平民而言,无疑是一片乐土。
更关键的是,相较于欧洲常年战火纷飞、政局动荡的局面,北美整体局势相对平稳。尽管鹰酱年年用兵,但战事多集中于边疆地带——除了对北方的日不落国有所忌惮外,其余征战几乎都针对西部的土着和南方的墨西国人。
而这两大对手实力孱弱,难以抗衡鹰酱的扩张势头。因此,鹰酱虽征战频繁,却胜多败少。战争带来的破坏被压至最低,而领土、资源等收益却持续增长。
没有大规模内乱,加上优越的自然条件,这片土地自然成了欧洲流民心中的“新世界”。尤其在鹰酱独立前后,大批欧洲人陆续迁徙至此,其中尤以身处战火之中的德意芷地区流失人口最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