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禅师为了上主楼去取阵图,他不走楼梯,却飞身跃上栏杆,而且,只走一三五七,不走二四六八,转眼之间,跃上二楼,红衣道姑和李恕古也跟了上来。飞来禅师道:“女施主,三层楼如何上法?”张桂兰道:“当然还是走栏杆了。”
飞来禅师一笑,飞身又跃上栏杆,这回他不走一三五七,却是走二四六八,眨眼之间又平安地上了三楼,几个人也跟了上去。
李恕古暗想:好厉害的阵法,若不是飞来禅师引路,我们还真上不了这座阵楼,张桂兰此时也不知所措了,暗想,这老和尚果然厉害,他怎么对此阵了如指掌呢?他是会摆此阵,还是探过此阵呢?
飞来禅师不但对阵图深有研究,而且对这十绝阵已探过十几次,对阵内大部分机关埋伏都已探清,只是有几个要害之处没敢轻易触动。
飞来禅师笑道:“女施主,上四楼如何走呢?”张桂兰知道飞来禅师的厉害,不敢撒谎,于是老老实实地说道:“小妇人不敢撒谎,上梯时不能走楼梯,只能从栏杆上走,单层走单数,双层走双数,错了轻则带伤,重则丧命,此话句句属实。”
红衣道姑笑道:“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有恶念,天必诛之。张施主如此向善,必可赎罪。”红衣道姑本着一片仁慈善念,不时地警告张桂兰,但张桂兰报仇之心一直没变,仍然冷冷地问道:“是老禅师先上,还是小妇人先上?”红衣道姑见张桂兰并未转念,暗暗吁了一口气道:“真是良心好渡人难变呀。”飞来禅师笑道:“这倒不妨,路总是人走出来的,老衲先上就是啦”说罢由三楼跃上四楼,又由四楼跃上五楼。众人也依次而上。
众人来到五楼之上,但见八扇朱门紧紧关闭,红衣道姑问道:“我们从哪个门入内?”张桂兰淡淡地说道:“从哪个门进去都一样。”“里面可有机关埋伏?”张桂兰本想说没有,但又怕被飞来禅师识破,一旦弄僵,不但仇报不了,自己更无法脱身,索性说道:“里面到处都是埋伏。”红衣道姑道:“好,那就请你引路吧!”但见张桂兰走到东南方向的一个门,她并不用手推门,而是抓住门旁的一个八楞白瓷疙瘩,向左连拧三圈,只听得吱地一声,朱红漆门缓缓而开,然后用手一指道:“阵图就在里边。”众人抬头看时,见里面有八扇朱红格子,格子里面放着一张八仙桌子,桌上放着一个用黄云缎包着的四方匣子。李恕古问道:“那阵图是否放在匣子里面?”张桂兰道:“就在里面。”
李恕古听罢,迈步就要往里闯,飞来禅师一把拦住道:“且慢,还是请女施主去取。”张桂兰迟疑了一下,随即点头道:“小妇人遵命。”张桂兰转身跃入屋内,双手抓住格子上的棂子,将身靠在格子上,又用手拧了三拧上面的铁疙瘩,格子缓缓打开,她又纵身一跃,抓住八仙桌旁的两条铜链子,双手抱起桌上的匣子叫道:“接匣子!”说罢扔了出去,李恕古伸手接住,轻轻地放在地上,解开包袱皮儿,见里面是一个朱漆描金彩匣,用金锁头锁着,锁上用红绒绳拴着一把明光闪闪的钥匙,李恕古伸手就要开锁,红衣道姑一把拦住道:“不必如此费事,将身闪开,用刀尖把它撬开。”李恕古用刀尖把匣盖一挑,只见从 匣内射出九枝毒箭,幸而李恕古闪在一旁,红衣道姑和飞来禅师各接住两枝,细看那箭头时,暗蓝发青,显然箭头上喂有剧毒,伤人必死。再看匣内,空空如也一无所有。三人一惊,再找张桂兰时,早已无影无踪了。
李恕古顿足道:“阵图没有找到,又让这贼婆跑了。这却如何是好?”飞来禅师道:“阵图尚未到手,量她也走不了。”说罢伸手拧了一下楼柱子上的瓷疙瘩,那铜链子缓缓上升,张桂兰正伏在上面。红衣道姑笑道:“我劝你还是把阵图交出来,再走不退。”张桂兰心想,看来这老和尚不好对付,他竟知道机关所在,毒箭也未伤着他们,这却如何是好,张桂兰正在琢磨,飞来禅师笑道:“女施主,你到底是献图不献?”张桂兰听罢吓得一哆嗦,心说:我若不献必死无疑,不如先献出来再想对策,于是说道:“也是小妇人一时慌张,按错了机关,将箭匣引出,待我再来取图。”说罢一抖铜练,一按机关,天花板上裂开一道缝,从缝内缓缓系下一个匣子,与前一个一模一样。张桂兰抓住匣子,又扔了出去,李恕古接在手中,轻轻放在地上,用宝剑撬开,里面果然是一卷十绝阵图。红衣道姑嗅了嗅,并无异味,忙将图交与飞来禅师。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股硫磺气味,紧接着一股浓烟涌来,原来,火从楼下已烧到楼上,眼看无法下去,李恕古大惊道:“这却如何是好?”转身又对张桂兰骂道:“好一个狠心的泼妇,二位仙长几次宽恕于你,饶尔性命,你却生此恶念,真乃天良丧尽!”张桂兰放声大笑:“李恕古,我们两家之间生死仇恨,岂能一笔勾销?我丈夫被杀,儿子下落不明,黄家被你们闹得家破人亡,我纵然一死,也要与你们同归于尽。告诉你吧,此楼到处藏有硫磺焰硝,少时大火便烧到楼上,你们二位仙师神通再大,也难免葬身火海,你们就等死吧!”只气得李恕古怒目圆睁,伸手取出弹弓,骂道:“贼泼妇,休要得意,我叫你这泼妇死在我的弹子之下!”张桂兰笑道:“不必发怒,怎么死都一样,我死是甘心情愿,你们的死都是无可奈何了。”李恕古正要发弹,飞来禅师一把拦住道:“且慢,女施主既然愿身归极乐,就让她玩火自焚吧!”此时大火已烧至三楼。李恕古道:“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葬身火海不成?”飞来禅师笑道:“你能否跳将下去?”恕古摇头道:“跳将下去还不是中了埋伏。”飞来禅师道:“我们还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休得惊慌。”回头又对张桂兰道:“女施主真愿随你丈夫下地狱吗,如欲求生,为时不晚。”张桂兰冷笑一声:“飞来长老,你已自顾不暇,焉能救我,我看你还是赶快诵上几段经文,为自己超渡吧!”说罢又是一阵大笑。此时火已烧上四楼,楼板啪啪山响,楼内烟雾弥漫。
等在楼外的秀姑、玉妹、虎儿,见楼内火起,飞来禅师、红衣道姑、李恕古还未回来,急得大声呼唤:“师父,师父!”五行长老已来此处,说道:“尔等不必惊慌,待我进阵看看去!”但见五行长老飞过水面,进了阵中,见火势已烧到四楼,遂用传声入密的内功唤道:“师弟,师妹,你们在哪里?”
飞来禅师见张桂兰已铁了心,对红衣道姑道:“良言难劝执迷人,还是由她去吧!”这时,听到五行长老的呼唤之声,说道:“师兄在下已心急了,我们快下楼吧!”说着来到栏杆之旁,飞来禅师道:“师妹请!”红衣道姑也不推辞,双手扯住衣裙,往下一纵身,犹如一只凤凰轻飘飘飞下,正好落在五行长老身旁。飞来禅师对李恕古道:“你下得去吗?”李恕古道:“如今黄天霸已死,弟子心愿已偿,纵然一死也对得起我那窦尔敦兄长和金娘了。如今火势如此大,弟子下不去了,仙师不必以弟子为念,可速速下楼,我再让那贼婆吃我一顿弹子,虽死无怨!”说罢转身欲进,飞来禅师道:“我们活着绝非单纯为了个人恩怨,岂能轻生,待我带你下楼去吧!”李恕古见火势已烧上楼来,不忍心连累师父,便道:“师父不必以弟子为念,请你老人家速速离此火海,何必玉石俱焚!”飞来禅师笑道:“言重了,量这五层楼也难不住老衲,你可抓住我的丝绦,只管随我跳下。”李恕古不再推辞,说道:“既然如此,我再送给张桂兰一颗贴心丸!”说罢撤出弹弓,按好铁丸,回身对张桂兰骂道:“狗贱人,你杀了我的妻子,今日我要讨还血债了!”说罢将铁丸打出,就听得张桂兰惨叫一声,倒在地上。李恕古回身抓住飞来禅师的丝绦,飞来禅师纵身一跳,双臂一展,犹如雄鹰滑翔,慢慢向地下落去。楼外之人看得真切,齐声称赞:“老禅师果真会飞。”飞来禅师带着李恕古轻飘飘地落在地上,声息皆无。众人回头看时,见那十绝阵火光冲天,五行长老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张桂兰恶心难渡,只好落此下场。”
众人出了十绝阵,虎儿见人们均无受伤,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抱着飞来禅师的大腿,说道:“师祖,我什么时候能练会你那一手呀?”飞来禅师笑道:“学无止境,艺无尽头,只要肯下苦功,迟早就能练成。”红衣道姑看着十绝楼上的冲天大火道:“此处乃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不然官兵一到,又是一场杀戮,我们还是早点出城吧!”众人依言。
众人分头来到天津城外狮子林,回首看时,十绝阵的烟雾还在天空弥漫,五行长老道:“恕古,日后意欲何往?”李恕古道:“弟子今日大仇已报,我打算先给窦寨主祭灵,然后带虎儿去东北黑龙江,与大东兄长及众弟兄汇合,继续奋力抗清廷。”虎儿一旁笑道:“对对,找我大伯去,我们可先去北京,杀死皇上老儿,让五行爷爷做皇上,我们都当大将军!”五行长老笑道:“好小子,有志气。”回头又对李恕古道:“依我之见,你们不必急于去东北,清兵在那里的力量单薄,天高皇帝远,鞭长莫及,大东他们定能在那里扎根。我看你可与伍氏三雄去山东,与侯德滋会合,刘祥、玉妹、秀姑、秀英及李氏弟兄可奔沧州,广结仁人志士,伺机而动;我与红衣师妹去南方各省,帮助天地会与清兵抗衡;飞来禅师与谢素贞等人可在长城附近组织力量,骚扰京、津两处官兵。”虎儿不解地问:“祖爷爷,这不把我们分散了吗?”五行长老笑道:“这叫到处点火,处处冒烟,使清廷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待时机成熟,便可汇合起来,大业指日可待了。”众人听罢都点头称赞。
这时,突然远处号旗招展,金鼓齐鸣,喊声震天,从天津城杀出来一彪人马。虎儿惊叫道:“官兵来了。”五行长老笑道:“他们这是给黄天霸夫妇送葬的,也是为了应付皇上,不得不虚张声势,我们不必理他们,可以离开此处,照计划行动。”众人依言。
在御河的大堤上,走着十几位英雄,他们踏着殷红的夕阳,沿着长长的河堤,向前走着。
水连着水,河通着河,千万条河流汇成了无边的大海。这古老的御河,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明的象征,它不知疲倦地奔流着。此时正是秋霜初染,红叶如舟的季节,河畔的芦苇长满了利剑似的长叶,茁壮、顽强,迎着风霜拼搏冲刺。正是:古道惊雷裂长空,茫茫黑夜路不平。征途漫漫多艰险,英雄浩气贯长虹。
本书到此全部更新完了,欢迎阅读或收听下部《刘秀传》
《刘秀传》的主要情节是:西汉末年,太师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害死平帝。太子刘秀被窦融所救,逃出长安,到白水村汉室宗亲刘良家中避难。刘秀历经艰险,结识马武、岑朋等人。王莽开设武科场,封岑朋为武状元,马武不服,反出武科场,刘秀起兵反王莽,太平庄三请姚期,收服王莽的驸马吴汉,最后昆阳大战告捷,于白蟒台杀死王莽,恢复汉室,刘秀称帝,此后史称东汉。
《刘秀传》源于小说《东汉演义》。原书又名《东汉十二帝演义》,全书仅 20 万字,126回,其中写刘秀故事的96 回书,每回少则几百字,多则千余字,情节极为简略,评书《东汉》中情节有很大发展。田连元的演出本《刘秀传》,扩大到 50 万字。田本集评书、鼓书之长,并吸收了有关历史与传说,使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广播后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