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皇宫广场的青石板,王师傅就推着补好的婚礼自行车走了过来 —— 车把上的新红绸带系成了蝴蝶结,车座上的向日葵刺绣补得严丝合缝,连车后架的小篮子里,都新放了两束带着晨露的新鲜向日葵,远远望去,像辆裹着喜庆的小马车。
“陛下,您看!补好了!比之前还好看!” 王师傅把车停在广场中央,拍了拍车座,语气里满是骄傲,“俺连夜换了最结实的红绸,刺绣用的线是太后宫里送的金线,在太阳底下能反光,婚礼当天肯定亮眼!”
林风走过去,伸手摸了摸车把上的蝴蝶结,又看了看车座上的金线刺绣,笑着点头:“好!就放这儿,让大家都看看咱们的婚礼自行车。对了,场地布置得怎么样了?”
这话刚出口,礼部尚书就急匆匆地跑过来,手里攥着本《皇家婚典旧制》,脸皱成了疙瘩:“陛下!万万不可啊!您怎么能把婚礼场地定在广场?还说要邀请百姓进皇宫观礼?《皇家婚典旧制》里写得明明白白,婚礼要在太和殿内举行,只邀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百姓岂能随意入宫?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乱了规矩?”
林风早就料到他会反对,从旁边的石桌上拿起一张图纸,铺开来 —— 上面画着皇宫广场的布局:四周种满向日葵,中间搭个简易的礼台,礼台两侧摆着传声筒,广场边缘设着茶点区,还标注着百姓观礼的区域,旁边用炭笔写着 “百姓共乐,盛世之喜”。
“尚书,你看这图纸,” 林风指着图纸上的向日葵,“之前种的向日葵正好能用来装饰,百姓站在广场外围,既能看到婚礼,又不会打扰仪式;礼台两侧装上传声筒,不管站多远,都能听清流程,比在太和殿里闷着强多了。”
“可…… 可规矩不能乱啊!” 礼部尚书急得直跺脚,翻着手里的旧制,“历代皇帝的婚礼都在殿内举行,要是陛下开了这个头,以后的皇家婚典该怎么按规矩办?”
“规矩是人定的,” 林风合上图纸,语气温和却坚定,“朕的婚礼,不是为了摆皇家的架子,是为了跟百姓一起开心。之前推广自行车、传声筒,都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现在办场露天婚礼,让他们来观礼,吃点茶点,难道不是好事?难道非要关起门来,才算规矩?”
周围的工匠和侍卫都跟着点头 —— 王师傅凑过来说:“尚书大人,俺觉得陛下说得对!上次陛下办自行车比赛,邀请百姓进来,大家都高兴得很,没一个捣乱的;这次婚礼让他们来,肯定也守规矩,还能沾沾喜气。”
小李子也举着个刚剪好的彩带,凑过来说:“是啊尚书大人!百姓都盼着陛下的婚礼呢,昨天还有卖糖画的王大叔问俺,能不能在广场外摆摊子,给孩子们画‘自行车载新娘’的糖画,多热闹啊!”
礼部尚书看着大家的表情,又看了看林风坚定的眼神,知道再反对也没用,只能无奈地合上书:“罢罢罢!陛下说了算,老臣…… 老臣听陛下的,只是要多派侍卫维持秩序,别出乱子。”
“放心!” 林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侍卫早就安排好了,广场四周会设围栏,百姓凭领的‘喜帖’入场,喜帖上还印着向日葵图案,既好看又好管理。”
接下来的两天,皇宫广场彻底热闹起来 —— 工匠们扛着彩带、灯笼往广场四周的柱子上缠,有的把彩带缠成向日葵形状,有的缠成 “喜” 字,还有的不小心缠到了传声筒的木架上,引得小李子在旁边喊:“王师傅,您这彩带缠得跟蜘蛛网似的,传声筒都快看不见了!”
王师傅赶紧停下来,尴尬地笑:“俺这不是想缠得喜庆点嘛,马上改!”
老周带着伙计们,把之前在花园种的向日葵移栽到广场四周的花畦里,每株花前都插个小牌子,写着 “喜结连理,向阳而生”,有的牌子上还画着小小的自行车图案,是小李子偷偷加上去的。“这些向日葵都是陛下和苏晴姑娘看着长大的,用来装饰婚礼场地,最合适不过了!” 老周擦着汗,看着一片金灿灿的花田,心里满是欢喜。
最忙活的是装传声筒的工匠 —— 他们在礼台两侧各装了四个带喇叭口的传声筒,喇叭口对着百姓观礼区,还在每个传声筒旁贴个小牌子,写着 “听婚礼流程,就靠它”。小李子凑过去,对着传声筒喊:“各位百姓,婚礼当天有火锅吃!张师傅做的喜字火锅,又香又辣!”
传声筒的声音顺着广场飘出去,正好被路过的张师傅听到,他提着个食盒跑过来,笑着说:“小李子,你别瞎喊!喜字火锅还在试做呢,不过肯定让大家吃够,还有刚煮的奶茶,加了海岛国送的蔗糖,甜得很!”
百姓们听说能去皇宫广场观礼,早就炸开了锅 —— 天还没亮,就有人去宫门口领 “喜帖”,领完喜帖的人,有的拿着喜帖在广场外的石板路上来回走,有的跟卖糖画的王大叔预定糖画,还有的凑在一起,猜婚礼当天陛下和苏晴姑娘会不会骑着自行车入场。
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刚领的喜帖,拉着母亲的手说:“娘,喜帖上的向日葵真好看!婚礼当天,俺要给陛下和苏晴姑娘送俺画的画,画里有自行车和向日葵,还有火锅!”
母亲笑着点头,从怀里掏出块刚做的千层糕:“好,娘跟你一起送,再给他们带块千层糕,沾沾喜气。”
林风站在广场中央,看着忙碌的工匠、热闹的百姓,又看了看身边的苏晴,心里满是踏实 —— 苏晴穿着淡粉色衣裙,正帮着老周整理向日葵的叶子,阳光落在她的发梢,比广场上的彩带还亮眼。“你看,大家多开心,” 苏晴轻声说,“比在殿内办婚礼热闹多了,这样才像咱们的婚礼。”
“是啊,” 林风握着她的手,“以后咱们的日子,也要像这广场一样,热热闹闹,跟百姓一起过。”
可就在婚礼前一天傍晚,负责巡逻的侍卫突然跑来,脸色有点凝重:“陛下,广场西侧的围栏下,发现了个小小的铁钩,像是有人想偷偷翻进来,铁钩上还沾着点黑色的布料,跟之前破坏自行车的人留下的布料一样!”
林风心里一沉 —— 破坏者果然没放弃,还想在婚礼场地搞小动作。“把铁钩收好,作为证据,” 他沉声说,“再派两倍的侍卫巡逻,尤其是传声筒和礼台附近,别让他们靠近;另外,检查一下所有的传声筒和装饰,看看有没有被动过手脚。”
“是!” 侍卫赶紧应下,转身去安排。
苏晴看着林风的表情,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别担心,咱们有这么多侍卫和百姓,他们肯定不敢乱来。再说,婚礼当天人多,他们想捣乱也没机会。”
小李子也凑过来说:“陛下,俺晚上跟侍卫一起巡逻!俺拿着小铜锣,要是看到可疑的人,就敲锣,保证让他们跑不掉!”
林风看着他们,心里的焦虑少了些:“好,咱们一起守着,不让他们破坏这场婚礼。”
夕阳西下时,广场的装饰基本完成了 —— 四周的向日葵花畦金灿灿的,柱子上的彩带随风飘动,传声筒的喇叭口对着观礼区,礼台上铺着红色的地毯,上面摆着两个用向日葵编的花束,连广场边缘的茶点区,都摆上了张师傅提前做好的芝麻糖和奶茶壶。
百姓们渐渐散去,却还有人站在广场外,远远地看着装饰好的场地,嘴里念叨着明天的婚礼;邻国的使者也来广场参观,看到向日葵和传声筒,忍不住称赞:“陛下的婚礼真是特别,既喜庆又亲民,比咱们国家的婚典热闹多了!”
林风站在礼台上,看着远处的夕阳,又看了看广场西侧的围栏 —— 那里的铁钩已经被收好,可他知道,破坏者还在暗处,说不定正在策划着什么。但他不担心,因为他身边有苏晴,有王师傅、小李子,有侍卫,还有盼着婚礼的百姓,这些人,都是守护这场婚礼的力量。
夜色渐浓,广场上的灯笼被一盏盏点亮,彩带在灯光下泛着彩色的光,传声筒的喇叭口映着灯光,像一个个小月亮。小李子提着小铜锣,跟在侍卫后面开始巡逻,嘴里还哼着刚学的 “喜庆歌”;王师傅则在检查自行车,确保明天不会出问题;苏晴站在林风身边,手里拿着个刚编好的向日葵花环,轻声说:“明天戴上这个,肯定好看。”
一场围绕露天婚礼场地的筹备,在理念碰撞与热闹日常中接近尾声。林风知道,明天的婚礼,会是一场让百姓难忘的盛世之喜,而那些想捣乱的人,也一定会在这场热闹与祥和中,无处遁形。只是,他没料到,破坏者的计划,比他想象中更隐蔽,一场围绕 “婚礼流程” 的小意外,正在悄悄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