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界西陲的风带着沙砾的粗糙,拂过临时搭建的疗愈棚时,卷起几片干枯的草叶。青芜蹲在棚下,指尖抚过声脉修复仪的莹白外壳,仪器上的淡蓝纹路随着她注入的脉气缓缓流转,如同一条苏醒的溪流。棚外排着长长的队伍,百姓们脸色泛着不正常的青灰,眼神涣散,正是异声潮过后残留的“脉气紊乱症”症状——紊乱的声脉在体内冲撞,轻则乏力眩晕,重则经脉痉挛,甚至危及性命。
“下一位。”青芜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温和。她已连续疗愈了三个时辰,额角渗出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滴在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一名中年妇人被搀扶着走进棚内,刚坐下便忍不住颤抖,牙关打颤道:“仙长……我这身子……总像有无数根针在扎……”
青芜点头,将声脉修复仪的探头轻轻贴在妇人手腕的脉门处,“别怕,放松些,仪器会引导你的脉气归位。”她催动传承印中的木灵脉气,顺着探头涌入妇人体内,与修复仪的能量交织,形成一道温和的气流,缓缓梳理着紊乱的声脉。
修复仪的屏幕上,原本杂乱无章的脉气波形渐渐变得平缓。妇人脸上的痛苦神色慢慢褪去,眼神也逐渐清明,忍不住轻叹:“舒服多了……像有暖风在身子里绕……”
青芜刚松了口气,仪器突然发出一声轻微的嗡鸣,屏幕上的波形又开始波动。她眉头微蹙,正要调整脉气输出,一只骨节分明的手递过来一块莹亮的晶能块,沈砚的声音在身侧响起:“晶能快耗尽了,换这个。”
她侧头望去,沈砚站在棚边,身上的青衫沾了些尘土,手中捧着一叠晶能块,显然是刚从储物袋中取出。他没有多言,只是在她接过晶能块时,顺手拿起帕子,轻轻擦去她额角的汗珠,动作自然得仿佛做过千百遍。
青芜的动作微顿,脸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热意,连忙转过头,将新的晶能块嵌入修复仪。仪器瞬间恢复稳定,淡蓝光芒再次柔和下来,“多谢。”她的声音细若蚊蚋,被棚外的风声掩去了大半。
沈砚没有应声,只是在她身后的角落坐下,目光落在她忙碌的身影上。他本想帮忙,却深知声脉疗愈需精准操控木灵脉气,自己的剑脉气过于刚猛,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便只能默默为她递换晶能块,随时留意她的状态。每当她额角汗珠汇聚,他便会及时递上帕子,不多言,不打扰,却让棚内的氛围多了几分安稳的暖意。
疗愈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日头渐渐西斜,排队的百姓越来越少。最后一位走进棚内的是个约莫七八岁的孩童,由老祖父牵着,小脸蜡黄,浑身无力地靠在祖父怀里。
“仙长,求您救救我的孙儿……”老人哽咽着,将孩童轻轻放在青芜面前的草垫上,“他爹娘在异声潮里没了,如今只剩我这把老骨头和他相依为命,要是他再出事……”
青芜心中一软,伸手轻轻摸了摸孩童的头顶,“爷爷放心,我一定会治好他。”她将修复仪的探头调至最低功率,小心翼翼地贴在孩童的脉门处,木灵脉气如细线般缓缓渗入,生怕惊扰了这脆弱的小生命。
孩童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看着青芜,轻声问道:“姐姐,你是仙女吗?”
青芜被他清澈的眼神打动,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不是仙女,是守护这片土地的人。”
沈砚坐在角落,看着她温柔的侧脸,眼中闪过一丝柔和。往日里坚毅果敢的青芜,此刻在孩童面前,竟流露出这般细腻的温情,如同春风拂过冰封的湖面,漾起圈圈涟漪。他抬手,将一块新的晶能块放在她手边,轻声道:“慢些来,不急。”
青芜点头,专注地操控着脉气。孩童体内的声脉紊乱虽不严重,却格外脆弱,她不敢有丝毫大意,直到修复仪屏幕上的波形彻底平稳,孩童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才松了口气。
“好了,没事了。”青芜收回探头,摸了摸孩童的头,“以后要好好吃饭,好好休息,身体会越来越强壮的。”
孩童咧嘴一笑,露出两颗缺了角的门牙,“谢谢姐姐!”他从怀里掏出一颗用红绳系着的小石子,递到青芜面前,“这个给姐姐,是我捡的最漂亮的石头。”
青芜接过石子,入手温润,上面还带着孩童手心的温度。她郑重地将石子收好,“谢谢,我很喜欢。”
老人连忙拉着孩童磕头道谢,青芜连忙扶起他们,“快起来,不必多礼。”
送走最后一位百姓,青芜终于支撑不住,瘫坐在草垫上,长长地舒了口气。夕阳透过棚顶的缝隙照进来,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汗水浸湿的衣衫紧贴着后背,勾勒出单薄却挺拔的轮廓。
沈砚走过去,递给她一壶水,“喝点水,歇会儿。”
青芜接过水壶,仰头喝了几口,清凉的水流滋润了干涸的喉咙,疲惫感稍稍缓解。她看着沈砚,眼中带着一丝歉意,“让你一直在这里陪着我,辛苦了。”
“不辛苦。”沈砚摇头,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小石子上,“倒是你,累了这么久,该好好休息了。”
两人正说着,棚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循声望去,只见一群穿着声芽教服饰的弟子簇拥着一位长老走来,正是声芽教的现任掌事长老。
“青芜大人,沈砚大人!”掌事长老快步走进棚内,脸上带着敬佩的神色,“听闻两位大人在此为百姓疗愈脉气紊乱症,我等特来相助。”
青芜站起身,微微颔首,“长老客气了,百姓受苦,我等理应尽力。”
“我已让弟子们在周围搭建了临时讲堂,准备教百姓们‘晶能呼吸法’。”掌事长老说道,“此呼吸法可引导百姓自主梳理脉气,配合大人的疗愈,效果事半功倍。”
“甚好。”青芜眼中闪过一丝欣喜,“有劳长老和各位弟子了。”
掌事长老笑着摆手,“大人客气了。我等声芽教本就以守护凡界声脉为己任,如今能为百姓出一份力,是我等的荣幸。”他转头看向沈砚,“沈砚大人,听闻您以藏弦剑联动三晶修复界域声脉,真是功德无量!”
沈砚淡淡颔首,没有多言。他向来不善言辞,只是默默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随后几日,疗愈工作愈发有序。青芜每日在棚内为百姓疗愈,沈砚依旧在旁为她递换晶能块,擦拭汗珠;声芽教的弟子们则在讲堂中教百姓们“晶能呼吸法”,百姓们学习得格外认真,毕竟这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
青芜的木灵脉气对脉气紊乱症有着奇特的疗效,再加上声脉修复仪的辅助,越来越多的百姓恢复了健康。他们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看向青芜和沈砚的眼神也充满了感激与崇敬。
这日午后,青芜正在为一位老者疗愈,棚外传来一阵孩童的嬉笑声。她抬头望去,只见几个恢复健康的孩童正在草地上追逐打闹,其中便有那日送她小石子的孩童。孩童看到她,立刻停下脚步,朝着棚内挥手大喊:“姐姐!姐姐!”
青芜笑着朝他挥了挥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些百姓的笑容,便是对她最大的肯定。
疗愈结束后,老者握着青芜的手,激动地说道:“仙长,您真是活菩萨啊!要不是您,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散架了!”他转头看向沈砚,笑着打趣道,“仙长夫妇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都是我们凡界的大救星!”
青芜的脸颊瞬间红透,连忙摆手,“老爷爷您误会了,我们不是……”
话未说完,旁边几位正在休息的百姓也纷纷附和起来:“是啊,青芜仙长温柔善良,沈砚仙长沉稳可靠,真是‘和声双护’!”
“‘和声双护’说得好!有两位仙长在,我们就放心了!”
“以后我们就尊称两位为‘和声双护’!”
百姓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真诚的敬意。青芜看着他们热情的笑脸,一时竟不知如何反驳,只能无奈地低下头,脸颊烫得厉害。
沈砚站在一旁,听着百姓们的打趣,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浅浅的弧度。他看向青芜泛红的脸颊,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却没有解释,只是默认了这个称呼。
声芽教的掌事长老也笑着说道:“‘和声双护’,这个称呼甚好!两位大人并肩守护凡界,当之无愧!”
青芜窘迫不已,只能转移话题,“长老,百姓们的晶能呼吸法学得如何了?”
掌事长老收敛笑容,认真回答道:“进展十分顺利。大部分百姓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只需每日坚持练习,体内的残留紊乱脉气便能彻底清除。”
“那就好。”青芜松了口气,“再过几日,等所有百姓都疗愈完毕,我们便可以着手加固凡界的声网节点了。”
沈砚点头,“光声界弟子已传回消息,凡界大部分声网节点已修复完毕,只剩西侧几个偏远节点还需加固。”
“如此一来,凡界的声脉便能彻底稳定了。”青芜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等这里的事情结束,我们便去西侧加固节点。”
夕阳西下,余晖将疗愈棚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百姓们渐渐散去,声芽教的弟子们也收拾好讲堂,准备返回驻地。青芜和沈砚并肩走在草地上,晚风拂过,带来阵阵青草的芬芳。
“他们都误会了……”青芜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懊恼。
沈砚侧头看她,夕阳的光晕落在她脸上,让她泛红的脸颊更加动人。他轻声道:“误会也好,‘和声双护’,听起来不错。”
青芜一怔,转头看向他,正好撞见他眼中的笑意。那笑意如同星辰般璀璨,驱散了他往日的清冷,让他整个人都变得温暖起来。她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连忙转过头,望向远方的天际,不敢再看他的眼睛。
沈砚看着她略显慌乱的背影,嘴角的笑意愈发柔和。他知道,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两人之间的距离早已悄然拉近。这份默契与温情,如同悄然生长的和声花,在不知不觉中,绽放出最动人的光芒。
夜色渐浓,繁星点点缀满夜空。青芜和沈砚回到临时居所,简单吃过晚饭后,便各自调息休息。青芜坐在窗前,手中摩挲着那枚孩童送她的小石子,脑海中不断回响着百姓们“和声双护”的呼喊,脸颊依旧有些发烫。
她抬头望向窗外,沈砚的房间就在隔壁,窗户紧闭,只能看到一丝微弱的烛光。她知道,沈砚此刻定在调息恢复脉气,为明日的疗愈工作做准备。
想到这里,青芜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无论百姓们如何称呼他们,她知道,自己与沈砚之间,是并肩作战的伙伴,是彼此信任的战友。这份情谊,如同凡界的声脉一般,坚韧而温暖,支撑着他们一路前行。
窗外的风渐渐温柔,带着和声花的淡淡香气。青芜闭上双眼,开始调息。传承印中的木灵脉气缓缓流转,滋养着她疲惫的身体,也滋养着她那颗因百姓的笑容而充满温暖的心。
她知道,创伤的抚平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有沈砚在,有所有守护和声的人在,凡界的百姓定能重获安宁,这片土地也定能恢复往日的生机与繁荣。而她与沈砚,这对被百姓们称为“和声双护”的伙伴,也将继续并肩前行,守护着这片历经战火却依旧充满希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