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的太阳刚爬过山头,县里农业培训中心的院子就挤满了人。乐乐抱着一摞“救命菜”种植手册站在台上,台下坐着来自各个乡镇的农户,手里都攥着笔记本,目光紧紧盯着她手里的育苗盘——盘里的幼苗刚长出两片真叶,嫩得能掐出水来。
“大家看,这‘救命菜’育苗关键在控温,白天保持二十度左右,晚上不能低于十五度,土壤要见干见湿,浇多了容易烂根。”乐乐拿起一棵幼苗,展示着发达的根系,“像这样根系发白、叶片舒展的,就是壮苗,定植后成活率能到九成以上。”
台下立刻有人举手:“乐乐老师,我们村夏天雨水多,怎么防涝啊?”乐乐笑着拿出提前画好的示意图:“可以起高垄,垄宽留一米,中间挖排水沟,再在根部铺层碎秸秆,既能保墒又能防涝。”她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农户们赶紧低头记,有的还掏出手机录视频。
培训结束后,几个农户围着乐乐不肯走,有的想订种子,有的想请她去村里现场指导。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笑着说:“乐乐,你这‘救命菜’现在成了香饽饽,局里打算帮你建个‘救命菜’种植示范基地,把周边村的零散种植户整合起来,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你看怎么样?”
乐乐眼睛一亮:“这太好了!我正愁怎么帮大家打通销路呢!”工作人员拿出基地规划图,指着上面的育苗区、种植区、加工区说:“局里会协调资金建育苗棚和冷库,你负责技术指导,小周帮忙管理农户,咱们争取秋天就能投产。”
回到村里,乐乐把建基地的消息告诉了王奶奶和小周。小周激动得直搓手:“以后农户们种的菜不用愁卖了,还能卖个好价钱!”王奶奶端出刚煮好的绿豆汤,笑着说:“这都是你一点点攒下的好缘分,现在终于有了大盼头。”
没过几天,基地选址就定在了村东的空地上。开工那天,农户们自发赶来帮忙,有的平整土地,有的搭建育苗棚,连孩子们都提着小水桶来浇水。老陈也特意从城里赶来,还带来了餐馆的厨师:“等基地建成了,我们餐馆跟你们签长期供货合同,再开发几款‘救命菜’预制菜,让更多人能吃到。”
乐乐站在基地边上,看着忙碌的人群,忽然想起去年大暑时收到的那张签满名字的纸条——那时“救命菜”还只是院子里的一小片,如今却要长成连片的基地。她拿出“救命菜笔记”,在新的一页上写下:“芒种授艺,传的是技术,更是希望;基地初成,聚的是力量,更是人心。”
傍晚的时候,夕阳把基地的钢架染成了金色。乐乐走到刚搭好的育苗棚里,看着工人师傅调试温控设备,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等基地建成,会有更多的“救命菜”从这里出发,走进更多的餐馆、更多的家庭,而那些因“救命菜”结缘的人,也会把这份温暖,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睡前,小林发来视频,孩子们举着刚收获的“救命菜”嫩叶,兴奋地说:“乐乐姐姐,我们种的菜丰收啦!下次去基地,我们也要帮忙育苗!”乐乐笑着答应,看着屏幕里一张张笑脸,忽然觉得,这株小小的“救命菜”,早已长成了连接城乡的大树,每一片叶子,都藏着一个温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