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股势力的整合初步已算是基本完成,林远没有给任何人,留下任何庆祝和喘息的时间。
他立刻着手,开始了对燕氏集团的重构工作。
第一阶段,人事整合,休克疗法与权力交接。
一场针对新燕氏核心管理层的民主生活会,或者说审判会正在召开。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
林远、刘华美、燕清池,三人,坐在会议桌的一侧代表着新东家。
而另一侧,则坐着十几位,从香港和京城,被紧急召回来的,新燕氏旗下的原核心高管,他们分别负责三大核心业务,雪域控股、燕山超算、燕云软件。
这些平日里,在各自领域里呼风唤雨的封疆大吏,此刻都像一群等待宣判的囚犯,一个个脸色煞白,如坐针毡。
他们内心十分清楚,改朝换代的时刻到了。
“各位,”林远率先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威严,“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集团最近发生的一些变故。”
“我今天请大家来,不是为了追究过去的责任。而是为了讨论未来。”
“新燕氏已经获得了重生。但重生的第一步,就是刮骨疗毒。”
他将目光,转向了身旁的刘华美。
刘华美心领神会,她站起身,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组织架构与人事任命方案投射到了巨大的电子白板上。
方案的内容,简单、粗暴,充满了林氏风格的快刀斩乱麻。
核心原则:保留业务骨干,清洗所有旧臣!
1. 雪域控股(智慧物流):
“原cEo,燕家旁系子弟,燕文涛就地免职,调任集团战略发展顾问。”
“原cFo,燕家外戚,张德海,就地免职,提前退休。”
“新任cEo,将由江南之芯集团消费者bG副总裁李思远兼任。”
“新任cFo,将由江南科创基金的财务总监担任。”
“所有副总裁级别以下的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原则上全部留任。但需要在一个月内,接受由新管理层组织的企业文化和业务能力再培训,考核通过者方可上岗。”
2. 燕山超算中心(大数据):
“原总经理,燕家远亲,曹坤,就地免职。”
“新任总经理,将由我们江南之芯集团,平台bG首席科学家,周川平教授挂帅担任!”
“同时,从大江创新和石头科技,抽调一个由20人规模的AI算法专家组进驻超算中心。他们的任务,是对超算中心现有的数据模型和算法,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造!”
3. 燕云软件(工业软件):
“原cEo,燕家女婿吴启明,就地免职。”
“新任cEo,将由我们江南之芯集团,特种bG副总裁,张明兼任!”
“同时,汉斯先生将作为首席技术顾问,带领他的德国专家团队与张明的团队,共同组建工业软件联合研发中心。他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一年内,将启明-I的标准与燕云现有的ERp和mES系统,进行底层深度融合!”
一份份任命,如同一道道惊雷在会议室里炸响。
所有新燕氏的原高管,都被这番堪称大清洗的雷霆手段给镇住了。
林远根本就没有给他们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他用一种直接粗暴的方式,将新燕氏所有核心业务的帅印,全部都换成了自己的嫡系。
并且他还巧妙地将启明联盟的其他成员如大江、石头,以及新的国际盟友汉斯以专家组和顾问的形式掺了进来。
这既是对新燕氏原有技术团队的赋能,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监视与制衡。
“各位,”刘华美宣布完任命,看着眼前这群面如死灰的旧臣,脸上露出了职业化的微笑,
“对于以上任命,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意见?
谁敢有意见?
他们知道,从今天起燕家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林远的时代正式来临。
接着是技术整合,标准统一与底层替换。
人事洗牌72小时后,江州 、京城 、佛城三地联动。
就在新燕氏内部还在消化那场人事地震带来的巨大冲击时,一场更深层次的技术革命,已经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全面展开。
林远签发了启明联盟成立以来的第一号指令。
(2025)第001号:《关于全面启动启明-I工业标准与新燕氏核心业务深度融合的专项行动》
命令要求:由王海冰和汪韬,共同挂帅成立技术整合专项工作组,工作组下设三个并行的攻坚小组,分别进驻雪域控股、燕山超算、燕云软件。所有小组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第一阶段的技术摸底与方案设计。六个月内,拿出可供测试的‘融合版’产品原型。一年之内,实现核心系统的全面替换!
一场跨越了物联网、大数据、工业软件三大领域的技术大会战正式打响。
攻坚小组一:雪域控股天网计划。
组长:李思远(江南之芯)
副组长:丹尼尔·科恩(新燕氏)
李思远带领着一支由50名江南之芯软硬件工程师组成的先遣队,正式进驻了雪域控股位于京畿地区的华北枢纽中心。
他们的任务代号天网。
目标是将雪域控股那张庞大老旧,却又至关重要的物理网络升级为一张由启明标准定义的数字天网。
天网计划分为三个并行的子项目:
1.蜂巢,终端智能化改造。
目标: 在六个月内完成对雪域控股旗下,3万辆冷链运输车、1500个仓储中心、以及超过100万个标准货位的全面智能化升级。
淘汰所有现有的、由国外厂商(如霍尼韦尔、斑马)提供的条码扫描枪、RFId读写器和车载终端。全面替换为由江南之芯集团提供的新一代工业智能模组。
实现所有货物,从入库到出库的全流程,100%自动化数据采集。
将人工盘点和录入的错误率,从目前的3%,降低到0.01%以下。
2.天眼,全流程可视化监控。
目标: 建立一个可以对每一辆车、每一个包裹进行7x24小时,实时追踪和监控的中央指挥中心。
在每一辆冷链车上安装集成启明-I芯片、5G通信模块、以及北斗\/GpS双模定位模块的智能网关。
该网关将实时回传车辆的位置、速度、油耗、以及冷藏室的温度、湿度等超过50项数据。
实现对所有在途货物±0.5c的精准温控。
任何温度异常系统都将在10秒内,自动向司机和后台发出预警。
3.阿尔法智能调度算法引擎。
目标: 淘汰现有的由甲骨文公司提供的,运输管理系统。开发一套属于基于AI算法的智能调度引擎。
由汪韬的AI团队提供底层的运筹学和强化学习算法支持。
该引擎将综合考虑实时路况、天气、车辆载重、油耗、配送时效等数百个变量,为每一辆车规划出最优的行驶路径和配送顺序。
在保证配送时效的前提下,将整个车队的平均空驶率降低15%,将单车百公里油耗降低8%。
攻坚小组二,燕山超算,盘古计划。
组长:周教授(江南之芯)
副组长:汪韬(大江创新)
周教授和汪韬,这两位分属不同世代的技术大神联手接管了那座关系到国家数字命脉的燕山超算中心。
他们的任务代号盘古,意为开天辟地。
目标是将这座主要由Ibm、Intel、Nvidia等美国技术构建起来的旧大陆,彻底重塑为一个完全由国产技术驱动的新世界。
盘古计划同样分为三个阶段:
1.固巢,底层硬件的国产化替代。
目标: 在一年之内,完成对超算中心30%的服务器进行国产化替换。
联合华为(鲲鹏\/昇腾)、寒武纪、海光等国内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共同定义和开发下一代的信创服务器。cpU采用鲲鹏或海光架构;AI加速卡采用昇腾或寒武纪架构。服务器操作系统则全面迁移至开源的openEuler系统。”
新服务器集群的综合性能,必须达到甚至超越现有Ibm power系列服务器的水平。
而单位算力的成本和功耗,则必须降低20%以上。
2.炼数,构建国家级行业大模型
目标: 依托超算中心的海量数据,在三个核心领域训练出自己的行业垂类AI大模型。
如气象大模型,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利用过去五十年的气象卫星数据,训练一个能对未来15天的天气,进行公里级、分钟级精准预测的AI模型。
医疗大模型,联合协和医院、华西医院,对超过一百万份,经过脱敏处理的医疗影像和病历数据进行学习。训练一个,能对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的AI模型。
金融大模型,联合工商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海量的金融交易数据进行建模。训练一个能实时监测和预警洗钱、欺诈、异常资本流动等金融风险的AI模型。
3.开天,打造东数西算的智能调度平台。
目标: 将燕山超算中心从一个单纯的数据仓库,升级为一个能智能调度全国算力资源的超级大脑。
开发一套名为天河的算力调度系统。
该系统能根据不同任务的优先级、成本和时效要求,智能地将计算任务分配到西部地区的,成本更低的绿色数据中去执行,如青川。
最终实现东数西算的最优成本效益。
攻坚小组三:燕云软件,铸剑计划。
组长:张明(江南之芯)
副组长:汉斯(西门子)
张明和汉斯,这对充满了反差萌的中德组合,则一头扎进了工业软件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里。
他们的任务代号铸剑。
目标是为中国的工业之心,铸造一把既锋利又可靠的倚天剑。
铸剑计划的核心是打造一个全新的启明工业操作系统平台。
这个平台将由三个核心模块构成:
1.鸿蒙内核的工业化改造
目标: 联合华为的鸿蒙团队,对现有的鸿蒙oS进行深度的定制化改造,使其能满足工业场景,对实时性和确定性的极端要求。
引入微内核设计理念,将内核功能精简到极致。
同时,引入时间敏感网络协议栈,确保关键控制指令的传输能达到微秒级的精准同步。
2.SImAtIc协议的底层融合
目标:将汉斯带来的西门子SImAtIc通信协议,与AoS系统进行底层硬件级的融合。
在启明-I芯片内部,设计专门的硬件协处理单元,来负责SImAtIc协议的解析和执行。
实现与西门子pLc的无缝高效的对话。
3.工业App的低代码开发平台
目标:彻底改变传统工业软件,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维护难的困境。
在AoS系统之上,构建一个低代码开发平台。
将所有复杂的工业逻辑,都封装成一个个可以拖拽的功能模块。
让江钢的那些普通工程师,只需要像搭积木一样,就能快速地为自己开发出所需要的工业App。
三大攻坚小组,三大作战计划。
天网、盘古、铸剑。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一个以启明芯片为基石,以新燕氏为试验田,旨在彻底重塑中国物流、数据、工业三大核心领域,并最终定义未来标准的宏伟蓝图,清晰地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会议室里的众人,听的是目瞪口呆。
所有参与到这场会议中的技术骨干,无论是来自江南之芯,还是来自新燕氏,都被林远这个庞大计划惊掉了下巴。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男人。
也许一场足以被载入史册的伟大工业革命,将在这片土地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