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然明白香奈乎是想理解“刚柔并济”的运用,但木刀与日轮刀的材质天差地别。
他摇了摇头,如实相告: “木刀和你的日轮刀是不同的,没法(像那样弯曲),除了换刀,我也没办法。”
香奈乎偏头想了想,觉得是这个道理,材料限制确实无法改变。
但她没有放弃,立刻又写了一张纸条递过去: 「那有其他办法吗?」
她没有执着于“柔软”,而是寻求任何能提升实战能力的“技巧”。
他看着纸条,再看向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静地反问了一个问题: “你在乎危险吗?”
香奈乎眨了眨眼,没完全理解这个问题的含义。
他不再多问,直接拿过她手中的木刀,一边摆出姿势,一边用他那特有的、毫无波澜的语调开始讲解:
“就像这样。在你到了战斗最后一刻,你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
他双手握住木刀,摆出一个看似普通的下段突击架势,但细节却截然不同:
“你用下段双手握刀冲过去,但这个时候,你的惯用手要是反握的。”
他演示着,一手正握刀柄末端,另一手(惯用手)则反握在靠近刀镡的位置。
“也就是说,你拿刀是一正一反的。反的那边不要让鬼看见。”
“鬼就不敢身体下倾了,因为他知道你是冲下往上砍(利用反手握刀制造的假象)。”
紧接着,他演示核心变招:
“然后借用惯例(惯性),迅速放开另一只手,只用一只手反手握刀,自劈他脖子。”
他的动作在瞬间完成,从双持下段突击的假象,骤然变成单臂反手自下而上的撩斩,直取咽喉!速度快得惊人,轨迹刁钻。
“这个期间不要让他察觉。”
他考虑到香奈乎的力量可能不足: “我知道你力量不够。在砍到鬼脖子的时候,用双手压,用腿给鬼绊倒。”
他演示了一个配合压刀发力、迅捷无比的绊腿动作。 “记住,往你压刀的方向踢,像踢毽子一样。”
最后是应对反击的保命技巧,语气依旧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
“他抓你或者咬你,你就整个身体围着刀防御就行。”
他做了一个近乎贴地旋转、以刀为核心轴的闪避动作。 “不过他们基本反应不过来就是。”
演示完毕,他放下木刀,看向她: “明白了吗?”
这一连串的演示与讲解,融合了诡计、假动作、惯性运用、地面技以及极限反应,完全是为生死一线间设计的、不择手段的杀招。
它不华丽,却极度有效,充满了在血与火中淬炼出的实战智慧。
香奈乎看着刚才那一连串复杂凶险的变招,脑子里还在努力消化,但她立刻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拿起笔迅速写下:
「那鬼如果往后退呢?」
如果目标后撤,那精心设计的近身绞杀岂不是全部落空?
他看到她这个问题,非但没有觉得麻烦,眼中反而掠过一丝极淡的、类似于“问到点子上了”的微光。
他没有直接用语言解释,而是再次拿起了木刀,重新做回了那个双手下段(一正一反握刀)的起始动作。
“看好了。”
他低喝一声,再次发起了看似要与对方同归于尽般的下段突击。
然而,就在突进的过程中,在对方(假想中的鬼)因预判他的反手上撩斩而后撤的瞬间——
他的动作变了!
但这一次的变化,与方才截然不同!
就在那只反握的惯用手即将发力上撩的电光火石之间,他手腕极其灵巧地一松,那反握的刀柄在他掌心如同活物般瞬间旋转、滑动,原本反握的手掌顺着刀柄(从靠近刀镡的刀镖处)闪电般滑到了刀柄的末端,并再次紧紧握住!
这样一来,原本“反手短距上撩”的架势,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借着前冲的惯性以及滑握延长了攻击半径,骤然变成了正手大范围的突刺或纵劈!攻击距离和覆盖范围瞬间暴增,恰好封死了对手后撤的路径!
这一下变招,流畅、诡异、且出乎意料,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攻击逻辑。
他收住架势,气息平稳,看着目瞪口呆的香奈乎,语气依旧平淡地解释: “原本还是想给你后面讲的,但你问了,我就回答吧。”
这意味着,他脑中所掌握的,并非零散的技巧,而是一整套环环相扣、可以根据战况瞬息万变的、极其成熟的实战体系。
香奈乎的一个问题,仅仅揭开了这套体系冰山一角。
看着她依旧茫然的眼神,纸上悬停的笔尖,他知道光靠语言和快速的演示,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过于复杂了。
他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语气里没有不耐烦,反而多了一丝耐心。
“我给你演示一遍吧,” 他说道,“你看好了。”
这一次,他不再追求速度和威力,而是将整个杀招分解开来,如同慢镜头般,一步一步地展示给她看。
1. 起始:他稳稳地摆出那个关键的双手下段架势,特意停顿,让她看清一正一反的握法,并强调:“反手这边,藏好。”
2. 突进与假动作:他缓慢地向前踏步,做出要全力下段突击的姿态,同时反握的手腕微微内扣,做出即将上撩的预备姿态。
3. 应对后撤的变招:他口中模拟鬼后撤的时机,“现在,他退了。” 同时,他演示了那个关键的手部滑握——反握的手如何灵巧地松开,顺着刀柄滑向末端,变成正手长距离握法,动作清晰而稳定。
4. 追击与致命一击:他演示滑握后借助惯性发动的、延长了攻击距离的追击刺击或劈砍。
5. 考虑到她的力量不足:在最后模拟砍中鬼脖子的步骤时,他特意强调并演示了如何用双手全力压刀,将身体的重量和力量都灌注下去,而不仅仅是依靠臂力。同时,配合压刀的方向,清晰地做出了那个“像踢毽子一样”的绊腿动作。
整个演示过程缓慢、清晰,每一个发力点、重心转移和脚步配合都一目了然。他将一个在电光火石间完成的致命杀招,拆解成了可以学习和模仿的步骤。
演示完毕,他收刀而立,看向她: “看明白了吗?重点是手的变化要快,要隐蔽,身体的力道要跟上,尤其是最后压刀的时候。”
他将木刀递还给香奈乎,看着她若有所悟却又尚未完全消化的眼神,用简洁的语言为她梳理了这套战术的精髓:
“你已经封死了他两个地方。”
他平静地陈述,“下倾,”(利用反手上撩的假象迫使对手不敢低头前冲)
“假如你惯用手是右手,你就往右边往左劈,左避也没了。”
(利用滑握变招后的正手劈砍封锁左侧闪避路线)
“他敢右避或者后避都会中招,”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基于绝对计算的笃定,“除非他会飞。”
随即,他像是随口补充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后手,轻描淡写地说道:
“不过他会飞我也有方法。”
这句话里蕴含的深意,让人无法不去想象他究竟还藏着多少未曾显露的手段。
但他没有继续深入,而是将重点拉回眼前: “你先拿我练,”他主动提出作为陪练,“你试试,打慢点。”
他站在原地,收敛了所有气息,仿佛一个无害的标靶,等待着香奈乎将刚才所学的、慢速演示的杀招,第一次运用到“活物”身上。
这是将理论转化为身体记忆的关键一步,而他,愿意成为她练习道路上的那块试剑石。
在香奈乎开始练习前,他再次叮嘱,语气里带着一丝告诫:
“记住,这招迫不得已别用,危险太大。你就先练这个动作,滑刀的要诀以后我教你要诀。先不考虑。”
他将最核心、也可能最危险的发力技巧暂时保留,只让她熟悉动作框架。
然后,香奈乎便以他为目标,开始一遍又一遍地、缓慢地练习这个复杂的连招。
他则站在一旁,偶尔出声纠正她的握姿、脚步,或者发力的时机。
两人就这样在渐亮的晨光中默默练习,直到东方既白,金色的阳光穿透竹林,洒在庭院之中。
香奈乎收起木刀,气息微喘,额角带着细密的汗珠。她看着眼前这个教导方式奇特却无比有效的先生,心中充满了好奇。
她拿出纸条,写下了最后一个,也是盘旋在她心头许久的问题: 「先生,你学过刀法吗?」
他接过纸条,看了看,又抬眼看了看刚刚升起的太阳,随手用袖子擦了擦额角并不存在的汗。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香奈乎身上,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给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回答:
“座头市,我师父,以前家里老头儿罢了,他教我的逆手一文字。”
说完,他不再多停留一秒,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项日常任务,转身便走,留下香奈乎一个人僵在原地,脑子里仿佛有惊雷炸响。
座头市? 逆手一文字?
香奈乎彻底懵了,眼睛瞪得圆圆的,手里的纸条飘落在地都浑然不觉。
她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在疯狂回荡: 逆手一文字……?啊?那不是……小说和民间传说里……盲剑客的绝技吗……?
那位传说中的盲侠,以及他那神乎其神的“反手拔刀术·逆手一文字”,早已是流传于市井街巷的故事。可他……他竟然说那是他的师父?还教了他?
这究竟是某种比喻,还是一个……她不敢细想的、颠覆常理的事实?
晨光中,香奈乎独自站在原地,望着他消失的方向,第一次觉得这位神秘的先生,周身缠绕的迷雾,非但没有散去,反而变得更加浓郁、更加深不可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