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水,月光静洒,青虚峰上的灯火依旧明亮。冯渊盘膝而坐,面前的炉火微微跳跃,映照出他沉思的神情。
秘境归来后,他已渐渐在宗门内门站稳脚跟,但心底始终有一个执念挥之不去——那就是母亲的病。
他的母亲早年因寒毒侵体,虽靠凡俗药物勉强维持,却日益虚弱。冯渊每每想到家中那张瘦削的面容,便心神不宁。他明白,若不能以灵丹妙药治疗,母亲恐怕难以支撑到自己飞黄腾达的一日。
这一夜,他终于鼓起勇气,拜入师傅清虚子洞府。
清虚子正于案前抚卷,见徒儿叩首而入,眉目间浮现温和之意:“徒儿,观你心神不宁,今日来此,可有难解之惑?”
冯渊恭声道:“师傅,弟子欲求凡人延寿之法。非为修炼,乃为救治母亲。”
清虚子沉吟少许,目光深深注视着他:“你的母亲,旧疾缠身?寒毒之症,极难根治。凡俗药石不过权宜之计。唯有灵丹温养经脉,驱散寒毒,方有转机。”
冯渊连忙叩首:“弟子愿求此丹方,亲手炼制,唯求母亲一线生机。”
清虚子目中闪过欣慰之色。他缓缓起身,袖袍一挥,案上顿时浮现数卷古老竹简:“既如此,为师便传你一丹方。此为《青阳丹谱》,其中记载三转青阳丹,能温阳驱寒,固本培元,正合你母亲之症。但此丹炼制极难,火候、灵草缺一不可,你须谨记。”
冯渊双手接过,目光凝重:“弟子谨记。”
自此,冯渊白日修炼功法,夜里潜心研读丹谱。
三转青阳丹需以七种灵草为引,辅以火灵芝、冰心草,彼此冲突矛盾,必须以精妙火候调和。冯渊在丹房反复尝试,往往药液翻腾,炉鼎炸裂,灰头土脸。
但他并不放弃。每一次失败,他都仔细记录火候变化与灵草特性,推演改正。
清虚子偶尔亲临指导,淡淡点评:“火太急,草性反噬。”
“灵液未净,杂质凝结。”
“心神不稳,气机紊乱。”
每一句,都直指要害。
数月过去,冯渊终于在炉火之中凝成一枚半成品青阳丹。丹香弥漫,虽品阶不高,却已具备温养之效。
那一刻,他心头热血翻涌,仿佛看见母亲病愈的笑颜。
然而,冯渊也清楚,母亲之疾虽急,修炼之路更不可耽搁。如今他灵海已满,真气澎湃,正一步步迈向筑基大关。
筑基,乃凡人修士一生大劫。若成,则根基稳固,气脉圆融,自此可谓初入修仙门径;若败,轻则修为尽毁,重则道途断绝,亡命于劫难之中。
清虚子召他入室,语气郑重:“冯渊,你之修为已至瓶颈,可筹筑基。但筑基之法,不可仓促。须先稳心境,再调息体魄,备足丹药辅佐。”
他递给冯渊一卷秘法:“此为《九转灵息法》,可在筑基前调和经脉,使气机圆融。你须每日修习,不得懈怠。”
同时,清虚子取出一只玉匣,内有一枚赤金色的丹药,灵光流转:“此为上品筑基丹,为师当年亲手所炼。服之可助你冲关。但筑基非丹药可全保,你须以自身根基为重。”
“但为师观你气运异于常人,也不要急于求成,练气镜慢慢打磨,待水到渠成,一举冲关。另外,筑基丹你也可以自己炼制,虽然品相差点,也可多备几枚,以备急需。”
冯渊双手接过丹药:“弟子谨遵师命,必不辱宗门!”
日复一日,冯渊在洞府之内勤勉修行。白日炼丹,夜修灵息,心境愈发澄明。
偶有同门前来探望,见他眉宇之间神采日盛,皆暗暗称奇。而苏婉清也时常送来灵草,以助他炼丹。二人虽言语不多,却心意相通。
数月后,冯渊已能稳定炼出二转青阳丹,药效可暂缓寒毒。他心中暗下誓言:待到丹成,必亲手带回,救治母亲。
而与此同时,宗门之中暗流涌动。外门弟子之间风声传来,似有大比在即,内门亦将择优推荐,派往更高层次的圣地交流。
冯渊知道,若要护母周全,若要守护身边之人,唯有更进一步。
夜深人静,他仰望星空,心中低语:“筑基之日,必是我踏入修途新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