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邻省某市的“轻工产品交流会”现场人声鼎沸。各色摊位林立,摆满了从竹编草帽到简易五金的各种产品,空气中弥漫着雄心与竞争的气息。
陆信和苏宁的摊位并不起眼,只摆着几件由改进样机(经过紧急修复和短暂测试后)处理藤条、再由赵老憨等人手工精心编织的样品篮子、茶几等物。与周围那些色彩鲜艳、款式花哨的机制产品相比,他们的东西显得朴素甚至有些土气。但仔细看去,那些藤条材质均匀,色泽温润,编织细密,自有一种扎实、耐用的质感。
春苗负责招呼过往的客商,她用略带生涩但清晰的普通话介绍着:“您好,看看我们‘槐花牌’的藤编制品,采用我们自己改进的预处理技术,藤条韧性好,不易发霉,产品更耐用……”
然而,问津者寥寥。大多数采购商脚步匆匆,目光在更吸引眼球的商品上流连。
“陆哥,宁姐,好像……没什么效果。”春苗有些气馁地小声说。
陆信面色沉稳,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会场:“不急,好东西需要懂行的人发现。”
苏宁则安静地坐在摊位后,看似在整理样品,实则暗中再次启动了【未来蓝图】模拟器,对带来的样品进行微观层面的“虚拟应力测试”,确保其质量万无一失。同时,她也分出一丝意念,沟通系统。
“系统,使用少量积分,对当前展会环境进行扫描,筛选可能对我们技术或产品有潜在兴趣的访客特征。”
【叮!消耗积分20点,进行环境扫描与分析……检测到目标特征:关注材质本身多于外表装饰、停留观察时间较长、对产品细节(如连接处、材质纹理)进行触摸检查的个体。正在标记……发现符合特征目标一名,正向摊位靠近。】
几乎是系统提示的同时,一个穿着半旧中山装、戴着眼镜、气质斯文的中年男子在摊位前停下了脚步。他没有立刻询问,而是拿起一个样品茶几,仔细地查看藤条的接口处,又用手指用力捻了捻藤条的材质,眼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同志,你好。”男子抬起头,看向陆信和苏宁,语气平和,“你们这藤条处理得相当不错啊,厚薄均匀,韧性足,是用了什么特殊方法吗?我看着不像纯手工刮制的。”
陆信心中一动,上前一步,露出诚恳的笑容:“这位同志好眼力。确实,我们用了自己改进的藤材预处理设备,对刮青环节进行了技术升级,减少了原料损耗,也提升了材质的均一性。”
“哦?自己改进的设备?”男子推了推眼镜,兴趣更浓了,“能具体说说吗?我是省工艺美术厂的采购科长,姓梁,梁建业。我们厂也做藤编出口,一直头疼原料预处理的问题,手工刮青效率低,质量还不稳定。”
机会来了!陆信和苏宁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亮光。
“梁科长,您好!”苏宁站起身,接过话头,她没有直接讲技术原理,而是拿起一块经过处理和未处理的藤皮样本递给梁建业,“您看,这是处理前后的对比。我们的设备核心在于一个弹性微调结构,能自适应藤条的粗细和结节变化,避免过度切削或留青不净,所以成品率更高,材质性能也更好。”
梁建业拿着两块藤皮仔细对比,又用手感受其柔韧度,频频点头:“确实,差别很明显。你们这技术……是引进了国外设备?”
陆信适时接口,半真半假地解释道:“不瞒梁科长,我们确实研究过一台早期的进口原型机,但觉得单纯仿制意义不大。我们更注重结合本土原料特点进行适应性创新,现在这台改进设备,完全是我们自主调试完成的。”他巧妙地将那台报废设备的“道具”作用隐含其中。
梁建业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赏:“自主创新?了不起!现在很多厂子只知道伸手要外汇买设备,像你们这样肯下功夫自己钻研的,不多了。”他沉吟了一下,问道:“那……你们这套技术,或者说改进后的设备,有没有考虑过技术合作或者转让?”
陆信心中狂喜,但表面不动声色:“梁科长,实不相瞒,我们目前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完成现有订单和进一步完善设备稳定性上。不过,对于有诚意的合作伙伴,我们持开放态度。毕竟,好的技术应该惠及更多同行。”
他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拒绝,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梁建业笑了笑,似乎很欣赏陆信的这种态度:“理解,理解。技术研发确实需要投入和耐心。这样吧,”他从口袋里拿出笔记本,写下一个电话号码撕下递给陆信,“这是我们厂的电话。我对你们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如果你们后续有技术合作或者设备输出的意向,或者哪怕只是稳定的、高质量的预处理藤材供应,我们都可以深入谈谈。我们厂在外贸渠道方面,还是有些资源的。”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不仅可能解决资金问题,还打开了一条潜在的稳定销路,甚至可能是技术输出的道路!
“太好了,感谢梁科长的赏识!”陆信双手接过纸条,郑重地收好,“我们一定尽快跟进联系。”
梁建业又看了看他们的样品,勉励道:“好好干!你们这条路子走对了,扎实的技术才是根本。我看好你们‘槐花牌’。”说完,他点了点头,转身融入了人流。
梁建业刚走,春苗就忍不住小声欢呼:“太好了!陆哥,宁姐,我们遇到贵人了!”
陆信紧握着那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仿佛握着通往未来的钥匙,他看向苏宁,眼中充满了兴奋与希望:“看来,系统指出的展销会这条路,走对了!这个梁科长,是个懂行的,也是能做主的。”
苏宁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嗯,他关注的是技术和材质本身,不是浮夸的外表。这样的合作伙伴,更可靠。”她心中对系统的精准筛选也更加信服。
展销会的第一天,虽然没有立刻拿到大额订单,但结识梁建业这位潜在的、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其价值远超预期。这让他们看到了除了埋头苦干之外,另一种借助外部资源和合作来打破困局的可能性。资金的阴云依然笼罩,但一缕强劲的东风,已经吹了进来。他们知道,回去之后,必须立刻加速技术完善,用无可辩驳的产品实力,来抓住这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