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像打了鸡血一样的他们,杨明宇心里很是欣慰,同时又有点想笑。他现在越来越觉得,当老师就像是在玩一款超高自由度的养成类游戏。
现在,他是游戏总指挥要带着他的英雄团队去刷辩论赛的副本,最终的目标是能够爆出“一万元项目基金”传说级装备,用来拯救队友——李浩。
“好了,仪式感搞完了,该谈谈正事了。”杨明宇抽回手,“现在是早上七点十分,距离辩论赛报名截止,还有三天。第一步,王昊,你现在就去校团委办公室找张老师,把我们的名给报上。记住,要低调,就说是为了响应学校号召,锻炼综合能力,别搞得跟你是年纪老大一样。”
“得令!”王昊敬了个军礼转身就要冲出去。
“等等,”杨明宇叫住他,“顺便再带四份报名表回来,咱们得把手续做全了。”
“明白!”王昊一阵风似的消失了。
杨明宇看着剩下的三人,表情严肃起来:“从现在开始到比赛结束,我们就是一个整体。我们的对手不仅是台上的辩论队,还有时间。所以,效率必须是第一位的。”
他走到办公室的小黑板前拿起粉笔,写下了这次辩论赛的主题——“当代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是更应该立足身边还是放眼远方?”
“这是个典型的二元对立辩题,”杨明宇继续说道“抽签决定正反方,所以我们两边都得准备。现在我们开第一次‘头脑风暴’会议。都说说看,如果你们是正方观点‘立足身边’,你们的突破口在哪里?”
这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辩题。
林天率先开口:“首先,要定义什么是‘社会责任’?我认为是指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什么是‘身边’?可以指家庭、班级、学校乃至社区。什么是‘远方’?可以指国家、世界、人类未来。我们的第一个论点应该是‘可行性’。中学生能力、资源、时间都有限,参与身边的公益,比如帮助同学、参与社区服务,是可操作、可见效的。而‘放眼远方’,比如担心全球变暖,除了喊喊口号外我们能做什么?这很容易陷入空谈主义。正如主席所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杨明宇赞许地点了点头,不愧是林天,一开口就直奔核心,先把概念的框架给立起来,非常严谨。
赵敏显然有不同看法,她紧接着说:“我同意林天的‘可行性’的论点。但我觉得,我们最强的武器不是逻辑而是情感。我们可以举例子,就说……就说我们班之前帮助过的一些同学(她很聪明地没有提李浩),当一个同学因为家庭困难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我们是应该先凑钱让他吃上一顿热饭,还是应该去讨论遥远的非洲饥荒问题?哪个更真实,哪个更迫切?”
陈静一直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她抬起头小声地补充了一句:“我查过一些资料。很多伟大的社会活动家,他们的起点都是从解决身边的一个小问题开始的。比如,那位创办希望工程的领导,最初就是因为看到了一张大眼睛小女孩的照片。这可以作为我们的第三个论点,‘由近及远,始于足下’。立足身边是放眼远方的基础和起点,二者不是完全对立而是一个递进关系。我们不反对放眼远方,但我们强调第一步必须是立足身边。”
漂亮!杨明宇在心里喝彩。陈静这个补充,直接把他们的立论格局给拔高了。它避免了陷入“我们只管眼前,不管未来”的狭隘境地,让整个逻辑变得无懈可击。可行性、情感冲击力、格局升华,三位一体齐活了。
看着三个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搭建起了一个如此强大的立论,杨明宇的感觉终于把学生带上路了,以后会越来越好带。
就在这时,王昊拿着报名表回来了。“搞定!张老师还夸我们班积极性高呢!”他把表格放在桌上,看到黑板上已经写满了字顿时有点懵,“我靠,我这才去了不到十分钟,你们连作战计划都搞出来了?”
“你回来的正好,”杨明宇把一支粉笔递给他,“正方观点我们讨论得差不多了。现在,你是反方。观点是‘放眼远方’来反驳我们刚才的观点,把我们驳倒。”
“啊?我反驳你们?”王昊有点没反应过来。
“对,用你最擅长的方式,抬杠,挑刺,找茬。开始吧。”杨明宇鼓励道。
王昊一听这个就来劲了,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走几步,边走边思考,还真找到了点感觉。
“行,那我就不客气了啊。”王昊指着林天,“你说我们学生能力有限,只能管身边?我告诉你这叫格局小!我们是谁?我们是未来的接班人!我们现在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世界格局,等我们长大了,国家靠谁?靠你们这群只会帮同学打饭的人吗?”
他接着又指向赵敏:“你说情感?身边同学吃不饱饭是挺可怜,但远方战火里的孩子连命都没了,哪个更可怜?我们的同情心就这么点大,只能装下一个班级,装不下一个世界吗?这是自私!”
最后,他把矛头对准陈静:“你说什么由近及远?听着挺有道理,其实是和稀泥!辩论赛就是要旗帜鲜明!今天你立足身边,明天也立足身边,一辈子都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打转,美其名曰‘务实’,其实就是懦弱!就是不敢承担更大的责任!”
王昊这番话虽然充满了抬杠和偷换概念,但不得不说极具攻击性。他找到了正方立论里可能被攻击的一些薄弱点。
办公室里安静了下来。林天、赵敏和陈静都皱起了眉头开始思考如何应对这种“不讲道理”的胡搅蛮缠。
杨明宇看着这一幕,心里却乐开了花。王昊这个“搅屎棍”简直是天生的。
杨明宇开口总结道,“王昊提出的这几点很可能就是我们未来对手的主要攻击方向。他们会给我们扣上‘格局小’、‘伪善’、‘自私’、‘懦弱’的帽子。我们的立论必须提前把这些‘雷’给排掉。”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办公室里在激烈的讨论。林天试图用严谨的逻辑去堵上漏洞,赵敏则思考如何用更具感染力的例子来化解对方的道德绑架,陈静则埋头在纸上画出了双方的逻辑攻防图。王昊则继续扮演着“杠精”的角色,把各种可能的攻击角度都演练了一遍。
然而,随着讨论的深入,一个新的问题浮现了出来。
“不行,”林天停了下来,他揉了揉头发困惑的道“我们有很多好的点子,但是……我感觉很乱。我们不知道在辩论赛的规则下,这些点子应该在哪个环节抛出来。一辩怎么陈词?二辩怎么反驳?三辩怎么盘问?四辩怎么总结?我们完全是门外汉。”
赵敏也忧心忡忡地说:“是啊,万一我们准备的大招,还没等放出来,就被对方用给打断了,那不就白费了?”
王昊也不抬杠了,他挠着头说:“确实,我刚才就是瞎咋呼,真要在台上一分钟发言时间,我可能说到一半就卡壳了,或者被人抓住一个点打到死。”
这就是他们面临的瓶颈:从“有想法”到“能赢比赛”,中间还有要学习的专业性。
看着陷入沉默的学生们,杨明宇知道,他预想的时刻到来了。他不能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他要做的是引导。
他慢悠悠地开口了:“你们说的没错。拥有好的观点和打赢一场辩论赛,是两回事。辩论本质上是一项竞技体育。你们现在就像一支有天赋、有拼劲,但没教练、没战术的‘野球队’。”
他继续说道:“你们觉得,一支野球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战胜一支职业队,最快的办法是什么?”
“请个好教练!”王昊几乎是脱口而出。
“没错。”杨明宇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狐狸”般的微笑,“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教练’,一个懂规则、懂战术、懂技巧的人,来把我们这些零散的观点捏合成一个拳头,教我们怎么出拳,怎么防守,怎么一击致命。”
办公室里再次安静下来,四个学生都在思考杨明宇的话。
“可是……我们去哪找这样的教练啊?”陈静小声地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学校里的老师好像也没有专门搞这个的。”
杨明宇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落在了王昊的身上。
王昊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一脸无辜的表情。
过了一会,他猛地一拍大腿。
“我明白了!杨老师,您的意思是让我去摇人?”
杨明宇欣慰地笑了,孺子可教也。
“我没这么说。”他摊了摊手,一脸无辜,“我只是提出问题,至于怎么解决问题,那是你们该考虑的事。”
“懂了!懂了!彻底懂了!”王昊感觉自己的“钞能力”和人脉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他拍着胸脯说道:“你们放心!教练的事包在我身上!我保证,两天之内给咱们请来一个最牛的!不,不一定是辩论教练,但一定是个最会吵架,啊不,最会讲道理的专业人士来指导我们!”
看着王昊大包大揽的样子,林天和赵敏脸上也露出了期待。他们知道,王昊虽然平时不着调,但只要是他认真承诺的事就一定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