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间拥挤不堪、几乎没有多余空间的屋子,林知意心中明白,修建新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正好目前她手头有一百多两银子,即使修建新房用掉一半,剩下的也足够用于启动新的生意,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刚好秋收已经告一段落,趁着大家都有时间,赶紧将房屋修建起来,要不然的话,这个冬天就难熬了。
林知意还是像上次那样,把修建房屋的事情全权交给李德清负责,她就要当个只出钱的甩手掌柜就好行了。
因为这次修建房屋是有工钱的,所以李德清很顺利地将村里的人都召集了起来。
得知有钱可赚后,人们的热情被瞬间点燃,就没有人不愿意参与的。于是,人们纷纷踊跃报名。
有的甚至全家出动,祖孙三代齐上阵。毕竟,林知意给出的工钱实在是太诱人了。每天三十文,再加上不包午饭的五文,一天就能赚到三十五文。如此算来,一个月下来,就能挣到三两银子!
面对如此丰厚的报酬,人们自然是趋之若鹜。然而,由于报名的人数实在太多,远远超出了实际需要的人数。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李德清决定采取抓阄的方式来筛选人员。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机会被选中,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觉得不公平了。
最终有三十个幸运儿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了这份工作。
林知意原本的计划是将那两间茅草屋推倒,然后在原址上进行扩建。但两间茅草屋满满当当堆满了各种物品,要想把这些东西全部搬出去,恐怕得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而且,随着白记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酒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烤酒这个活计一直就没有停歇过,李德清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法应付如此巨大的工作量。眼见他就要吃不消了,林知意便让李仲武和李叔忠兄弟俩加入进来,帮忙一起烤酒。这样一来,李德清父子三人可以轮流工作,每个人都能有一些喘息的时间。
尽管如此,酒的生产速度仍然有些滞后,无法满足白记的供求需求。因此,林知意打算再增设一个灶台,来个双管齐下。这样一来,茅草屋不仅没被拆除,反而被改造成一个简易的酒厂。
俗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这不,仅仅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新房的主体就完工了。
新房的布局有点类似于四合院的形式,正房被设计成客厅,东耳房是林知意的卧房,西耳房则是栎儿的卧房,东厢房是灶房和柴房,西厢房则是浴室和茅房。
与传统的一到夏天就“香飘十里”的旱厕不同,新房的茅房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设计。林知意特意让人在距离茅房大约五十米的地方挖了一个化粪池,然后用粗大的楠竹将中间的关节打通,再一根根连接起来,埋在地下,从而将茅房与化粪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至于茅房和浴室内侧,由于现在还没有用陶瓷烧制而成的蹲坑,林知意便模仿蹲坑的形状,让匠人们用青砖砌了一个类似的蹲坑。这个蹲坑虽然没有陶瓷的那么光滑,但也能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
为了防止臭气散发出来,林知意还特意去铁匠铺打了一块铁片,不用的时候就将铁片盖在蹲坑上,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隔绝臭气了。需要使用蹲坑时,只需要一盆水,就可以轻松地把排泄物冲走。
不仅如此,沐浴过后的水也可以顺着这些管道流走,而不需要再一桶一桶地提出去倒掉了。这样既方便又卫生,还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在完成了茅房和浴室的改造后,还剩下一堆青砖,林知意让工人们用它们修建了一堵围墙来代替传统的篱笆。
当围墙修建完成后,林知意发现青砖不多不少还剩下百来块。她觉得这些青砖扔掉太可惜了,于是又让人买了一些青砖回来,将主屋和东西耳房的地面也都铺上了青砖。反正之前已经花了不少钱了,也不在乎再多花这一点。
新房刷完石灰后,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让墙面晾干。这段时间里,林知意并没有闲着,她去了杨木匠那里,定制了一整套家具。这些家具包括桌椅板凳、架子床、碗柜等等,只要是她能想到的,都订做了一套。
林知意又斥巨资购买了四床全新的大棉被,用细棉布制作了四件套。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棉花可真贵,四床棉被竟然就花了四两多的银子。
搬新家的那天,林知意自掏腰包,请全村的人一起吃席。尽管她早就明确表示不收任何礼物,但由于村里人通过卖辣椒和冰粉籽赚到了不少钱,大家都觉得空着手不太好意思,于是纷纷准备了一些小礼物。
就连秦殊白,也亲自提了两幅字,提前送给林知意。林知意收到这份礼物后非常高兴,她立刻将这两幅字送到县城去装裱,然后挂在了正房里。这样一来,只要有人走进屋子,第一眼就能看到这两幅大气磅礴的字。
而作为合伙人的白永衡,出手更为大方。他送了林知意一扇屏风,这扇屏风共有四折,每一折的图案都各不相同,但当它们连在一起时,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落英缤纷图。林知意虽然对屏风的制作材料不太了解,但她一眼就能看出这上面的刺绣工艺非常精湛,每一朵花都仿佛在屏风上绽放,栩栩如生。这扇屏风一放下,整个屋子的档次瞬间提升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
*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扫盲,好些孩子一改以前的大字不识一个,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许多常见字,甚至连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字也不在话下,连带着大人们也跟着认识了不少字。
说起来也是虚荣心作祟,成年人毕竟好面子,虽然内心十分渴望能够像读书人那样出口成章,但却拉不下脸面去学堂里跟着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先生学习识字。于是,他们就让自己的孩子教他们认字。
这本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可问题就出在这些大人们往往不经意间(实则是故意炫耀)在村民面前展示自己新学的字。这可不得了,那些原本还在犹豫要不要学习识字的村民们,看到别人都能认字了,顿时坐不住了。除了那些年纪实在太大、实在学不进去的人之外,其他人纷纷跑回家,让自己的孩子教自己认字,他们才不要被比下去。
这下可苦了那几个总是吊车尾摸鱼的孩子,他们本来就对识字缺乏兴趣,现在被大人们逼着教,简直是苦不堪言。
在先生面前,他们不会就是不会,根本无需担心会受到任何方式的惩罚。先生总是和颜悦色,从不会对他们动怒,更别提动手打人了。
然而,父母和长辈们却截然不同,他们可不会如此宽容。一旦听闻别家孩子认识了多少字,而自家孩子却一问三不知,他们顿时火从心起,毫不留情地请孩子来上一顿“笋子炒肉”。
一顿扎扎实实的“笋子炒肉”下来,激发了孩子们的好胜心理。秦殊白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仿佛一夜之间,孩子们都突然变得卷了起来。不过,他并未深究其中缘由,毕竟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说明孩子们开始有了上进心。
*
时间很快进入九月,天气逐渐转凉,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
说起来大黄已经失踪了挺长一段时间,林达和其他孩子们四处寻找,几乎将村子附近的山头都翻了个遍,却始终未见大黄的踪影。
就在大家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大黄竟然自己回来了!不仅如此,它还带回了一只黑色的狗。这只黑狗看起来颇为雄壮,甚至比大黄还要大上一圈,林达他们便暂且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大黑”。
大黄带着大黑回村,并没有第一时间和林达他们回家,而是先来找了林知意。不过,由于它并不知道林知意已经搬了新家,所以它还是径直去了那两间茅草屋。
林达兄妹几个不放心,一直跟在大黄身后,他们对大黄的行为感到有些好奇。当他们看到大黄走向那两间茅草屋时,瞬间明白了大黄的意图。于是,他们带着大黄和大黑来到了林知意的新家。
一看到林知意,大黄立刻兴奋起来,围着林知意不停地转圈,它的尾巴摇得像螺旋桨一样。
林知意看到大黄也非常高兴,她原本以为大黄已经遭遇了不幸,没想到它竟然还活着。林知意蹲下身子,轻轻地摸了摸大黄的脑袋,笑着问道:“大黄,你怎么瘦了?这么长时间了,你去哪儿了?你知不知道,我们大家都很担心你啊?”
大黄似乎听懂了林知意的话,它顺势坐在地上,“汪汪”叫了两声,就像是在回答林知意的问题一样。紧接着,大黄便起身“哒哒哒”地跑走了。
林知意顺着大黄跑走的方向望去,这才发现不远处竟然还有一只体型庞大的黑狗。
从林知意的角度看去,只能看见大黄的尾巴摇得更欢了,都快摇出残影了。
来到大黑身前,大黄先是小心翼翼地绕着它转了几圈,仿佛在观察大黑的反应。接着,大黄毫不犹豫地伸出舌头,轻轻地舔舐着大黑的脑袋,那模样就像是在讨好大黑一般。
大黑似乎对大黄的亲昵举动很是受用,它不仅没有躲开,反而还主动回应了大黄。得到大黑的回应后,大黄显得异常兴奋,它对着大黑“汪汪”叫了两声,声音清脆而响亮。
紧接着,两只狗开始一同朝着林知意小跑过来。大黑的前进路线异常笔直,就像被尺子量过一样,而大黄时而紧贴着大黑的身体,时而又像发疯似的绕着大黑转圈,活脱脱就是一个“舔狗”的形象。
看着眼前这一幕,林知意终于明白为什么人们会用“舔狗”来形容那些过分讨好他人的人了。
来到林知意面前,大黄和大黑肩并肩地坐在一起,林知意这才看清大黑那圆滚滚的肚子。她只觉得“咯噔”一下,心瞬间就提了起来。
这场景,活脱脱就是自家儿子不小心让女朋友怀上了身孕,然后领着女朋友回家,一脸无辜地望着父母,仿佛在说:“爸妈,我该怎么办呀?”
想到这儿,林知意的嘴角微微抽搐:……
越看越觉得这场景一模一样,她最终还是没能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大黄,你这是要当爹啦?”
林知意觉得自己的眼睛好像花了一下,因为她竟然看到大黄对着她点了一下头!这可把林知意给惊得目瞪口呆,她使劲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想要确认一下刚才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可是,当她再次定睛看去时,大黄依然还是那副模样,只是脸上的表情似乎变得有些得意洋洋起来。林知意不禁纳闷,自己怎么会在一只狗的脸上看到如此人性化的表情呢?
就在林知意满心狐疑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一声惊呼:“哇塞,太好了!大黄要当爹了!!”
林知意无语:小伙子,看你这个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要当爹了呢!
看着眼前的大黄和大黑,林知意心中充满了无奈。她还能怎么办呢?此刻她就是那个老母亲,而大黄则是那个不争气的儿子。
不对,说大黄不争气也不完全对,只是,它争气的地方似乎不太对。而大黑呢,挺着个大肚子,就像那个和大黄一起回来的女朋友。
于是,林知意让大黄领着大黑在院子里住下来了。害怕怠慢了大黑,林达兄弟几个动手给大黄和大黑搭了一个温暖舒适的窝。为了让大黑能睡得更舒服些,他们还把自己当乞丐时的那些破衣服都找了出来,给大黑垫在身下。
从那以后,林知意又开始了每天购买猪下水的生活。她每天都会去镇上买一副猪下水,然后带回家给大黄和大黑吃。
短短几天的时间,林知意就和大黑熟悉了起来。大黑也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每天都会在院子里悠闲地晒太阳。
由于大黑是村里唯二的狗子,而且还是唯一怀孕的狗子,所以每天都有小朋友组队来看望它。每当这个时候,大黄就会像一个尽责尽职的丈夫一样,守护在大黑身旁,不让任何人靠近。
总结来说就是,小朋友们可以来看望大黑,但绝对不准上手摸它。大黄会用它那警惕的眼神盯着每一个靠近大黑的人,仿佛在说:“这是我的媳妇儿,你们可别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