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宫廷之外,他也默默忙碌着。自从登基以来,短短两年时间,他便精心培植出一批忠实可靠的亲信,并渐渐将他们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一点点收拢手中的权力。
他先是将目光投向了皇后的三个哥哥,相较于老奸巨猾的镇国大将军,这三个大舅子明显好对付得多。于是,他费尽心思,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各不相同的死法。其中大哥不幸坠马身亡,二哥则溺水而死,而三哥,则让他死在了青楼之中。
连丧三子,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是镇国大将军这样的英雄人物。他的心中悲痛之余,满是疑惑和猜忌,于是,他决定追查真相。但远在边疆的他鞭长莫及。没有皇令,他不得擅自返回京城,否则轻则杀头,重则抄家灭族。于是,他只能暗中派遣心腹前去调查,但他不曾想到,他这些年精心培植的心腹,已有不少的人叛变了。
因此,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儿子是酒后坠马,二儿子是失足落水,都是意外。三儿子的死法更不甚光荣,竟然是因为和别的纨绔争夺花魁,酒后失足从楼梯上滚落在地,撞到头部失血过多而亡。尽管他并不相信一向洁身自好的三儿子会去青楼那种腌臜之地,但铁骨铮铮的他再没脸大张旗鼓地去追查,只能暗地里进行调查。
然而,无论他怎么调查,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尽管心中仍然存有疑虑,但无奈之下,镇国大将军只能接受这个事实。痛失三子,让早已不再年轻的他仿佛瞬间老了十岁,原本只是两鬓斑白,现在一头头发全白了,俨然一个上了年纪的花甲老人。
紧接着,他又让最得镇国大将军信任的副将,在两军对阵之时,将这三人的死亡真相告知镇国大将军。然后趁他怒火中烧、心神大乱之时,从背后出手,给予他致命一击。
镇国大将军根本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来不及说话,只是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的鲜血染红战袍,然后缓缓倒下,死不瞑目。而副将则一剑斩杀了距离镇国大将军最近的另一名副将,声称他是敌国派来的奸细,暗杀了镇国大将军,而他已将此奸细斩于马下,为镇国大将军报仇雪恨。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军队,愤怒之下,士兵们的士气大振。副将趁机以替镇国大将军报仇雪恨的名义,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
在副将的指挥下,士兵们如同一群凶猛的野兽,冲向敌国的军队。他们毫不畏惧,以一当十,将敌国的士兵杀得片甲不留。最终,这场战斗以胜利而告终。
镇国大将军戎马一生,征战沙场,战功赫赫。他无数次战胜强敌,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他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将军马革裹尸还”的宿命。尽管他的死有些凄惨,但将军为保家卫国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
镇国大将军为国捐躯,闻此噩耗,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当镇国大将军的灵柩回到京城的时候,百姓们自发前去城门处迎接。就连他这个皇帝女婿也不例外,他身着素服,面容憔悴,眼中噙满了泪水。当他看到棺木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扑在棺木上,放声痛哭起来,直哭得涕泗涟涟。
皇后本就怀着身孕,更是直接哭得晕了过去。见状,他连忙压住想要上扬的嘴角。他知道,在这种时候,任何一点不恰当的表情都可能引起他人的怀疑,可不能功亏一篑。他迅速命令宫人将皇后送回宫中休养,同时让太医好生照看。
古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将军府成年的男丁均已死亡,如今只剩下几个年幼的孩子,他们还不谙世事,又怎能承担起操办后事的重任呢?于是,他不顾群臣的反对,毅然决然留在将军府,亲自为镇国大将军操办后事。不仅如此,他还纡尊降贵,亲自跪在镇国大将军灵前守夜。
一时间,人人皆称赞他有情有义。
镇国大将军的后事办得异常隆重,京城中但凡有些头脸的人家都纷纷前来吊唁。就连那些平日里与大将军有些龃龉的人家,也不敢怠慢,毕竟谁也不敢不给当朝皇帝面子。整个丧礼现场庄严肃穆,人人都怀着对大将军的敬意,默默地为他送行。
然而,就在葬礼即将结束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镇国大将军的副将竟然站出来指控大将军通敌叛国!这一惊人的告发犹如晴天霹雳,让原本肃穆的葬礼现场瞬间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众人面面相觑,难以置信副将所言,毕竟,正是有了镇国大将军在边境坐镇,才为昭国带来了几十年的安稳。况且,镇国大将军地位高崇,他们实在想象不出来他有什么理由要通敌叛国。但是,副将是镇国大将军的心腹,跟随镇国大将军南征北战几十年,他亲口说出来的话,还是有一定的份量,由不得众人不相信。
一时间,众人不知道到底该相信谁,场面一下子变得寂静无声。
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突然席卷了镇国大将军的书房。火势凶猛,眼看就要蔓延开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毫不犹豫地派遣一直贴身保护他的侍卫前去救火。
经过一番紧张的扑救,大火终于被成功扑灭。然而,就在侍卫们准备将书房中完好无损的书籍搬运出来时,意外发生了。
一名侍卫突然脚下一滑,身体失去平衡,手中装有书籍的木箱也随之坠落。只听得“砰”的一声闷响,木箱重重地砸落在地上,箱盖被震开,里面的书籍如天女散花般散落一地,与书籍一起掉落在地的,还有几封书信。
侍卫吓得赶忙跪地磕头认错,一边磕头,一边手忙脚乱地将散落的书籍和书信捡起来,试图重新装进木箱里。就在这时,副将快步上前,拦住了侍卫们的动作。
副将弯下腰,亲手拾起这几封书信,毫不犹豫地将它们全部打开了。他低头仔细看了两眼,突然间,他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仿佛看到了什么极其重要的信息。副将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双膝跪地,将手中的书信高高举起,呈到他的面前。
他有些狐疑地接过书信,不知道副将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他随意地扫视了一眼手中的书信,只需一眼,他的眼睛猛地睁大,满脸惊愕。原来,这些书信中有几封上面写满了让人完全看不懂的奇怪符号,而另外几封则明显是镇国大将军的亲笔手迹!
这一发现令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不已,皇帝更是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彻查此事。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浮出水面,这些证据无一不坐实了镇国大将军通敌叛国的罪名。
人证物证俱在,绝无冤枉镇国大将军的可能,皇帝盛怒之下,即刻下令诛杀镇国大将军九族。文武百官纷纷跪地为镇国大将军求情,然而,皇帝丝毫不为所动,甚至说出“再有求情者,以同罪论”,文武百官顿时噤若寒蝉,闭口不言。
不过,后在文武百官的苦苦哀求下,皇上最终还是网开一面,将刑罚改为诛三族。那一天,菜市口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皇宫里的皇后,虽然还是高高在上的一国皇后,但她也自此成为了孤家寡人。
当皇后得知这一切时,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她被困于深宫里,就连想亲手为自己的亲族收尸都做不到。
皇帝的目的已经达成,于是,他不再对皇后虚与委蛇。
皇后仍然住在她原来的宫殿里,只是如今的宫殿与冷宫无异,甚至比冷宫还要凄凉。
然而,即使皇后欺骗他在先,但他对皇后并非没有感情,两人之前的恩爱做不得假,况且皇后腹中还怀有他的孩子,因此,他并没有将她完全弃之不顾。尽管他撤走了所有的侍从和宫女,换上了他的心腹之人,但还是留下了那两个大宫女,让她们贴身侍候皇后。
可是皇后却不体谅他的苦心,开始对他冷淡起来,就像是看不见他这个人似的。他可是天子,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怎么可能永远用他的热脸去贴皇后的冷屁股?
于是,他便将玉清光明正大地带到了他住的焦正殿,整日沉浸在她的温柔乡之中。他从皇后那里得到的冷脸,都在玉清这里补偿了回来,于是,他愈发对玉清上心,可他的心里还是隐隐不甘。
后来的某一天,他多饮了几杯酒,酒意渐渐上头,他的理智开始模糊,他便不管不顾地来到了皇后的宫殿,只为了听到她的一句软话。来之前,他不断告诉自己,只要皇后肯向他低头,向他道歉,不管真心还是假意,他都可以既往不咎,忘掉她的谎言,忘掉之前所有的不愉快。只在他在位一天,她还会是他的皇后,唯一的皇后。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皇后竟然毫无悔改之意,不仅如此,她还口出恶言,对他怒目而视,口口声声斥责他有眼无珠、恩将仇报。他丝毫不敢相信他的皇后竟会变成一个面目可憎的泼妇,更让人震惊的是,皇后竟然在一瞬间从怀中掏出一把锋利的匕首,毫不留情地朝着他猛刺过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他的酒都醒了,眼看着匕首离自己越来越近,他的心跳都几乎要停止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身影如闪电般疾驰而来,挡在了他的身前。
原来,玉清因为一直放心不下他,所以悄悄地尾随而来。就在皇后挥刀的瞬间,玉清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那致命的一击。
只听得“噗”的一声,匕首深深地刺进了玉清的胸口,鲜血如泉涌般喷涌而出,瞬间染红了一地。他惊恐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整个人都呆住了,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回过神来后,他心急如焚,连忙抱起玉清,脚步踉跄地朝着太医院飞奔而去,一路上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声震耳欲聋,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静止了。
经过太医院众人夜以继日、全力以赴的抢救,终于成功地将玉清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然而,这一刀却让玉清落下了暗疾。虽然这暗疾不会立刻要了她的性命,但也需要她在日后的日子里精心调养。
在确认玉清并无大碍之后,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收拾皇后。既然皇后如此不念旧情,那就休怪他心狠手辣了!
其实,他并非没有考虑过等皇后生下孩子之后再做处置。毕竟,那孩子也是他的骨血。可是,当他看到玉清那苍白如纸、毫无血色的面容时,他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一般,疼痛难忍。最终,他还是暗自下定了决心,将这个尚未出世的孩子,连同他的母亲一起舍弃。
不过是个孩子罢了,他心想。以后若是想要孩子,大可以让玉清为他生育。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命令手下将那两个大宫女处理掉。但由于他不想让自己的名声受到丝毫损害,更不愿亲自沾染这血腥之事,所以他决定采用一种更为隐蔽、阴险的手段来对付皇后。
他吩咐下去,皇后的衣食住行一切照旧,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然而,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这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暗藏玄机。他特意嘱咐太医院的人,在皇后的饭菜里悄悄地下了一种慢性毒药。这种毒药无色无味,常人难以察觉,而且毒性发作缓慢,足够等到一年半载之后才会显现出症状。到那时,谁敢想皇后的死和自己有关呢?
就这样,皇后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一步步逼入绝境,而他则冷眼旁观,静待着皇后在痛苦和绝望中慢慢死去。
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一切终于要结束了,就当只是做了一场噩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