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够了,林知意和栎儿回房把新衣裳换下。她终于得闲进厨房去查看一番,饶是她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被厨房里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堆成山的竹笋,估摸着得有一百来斤;然后是一背篓满满当当的鸡蛋,估计至少有两三百个之多;水桶里则是几条露出白肚皮的鱼;甚至地上还有五只只扑腾着翅膀的母鸡,它们的脚应该是被捆住了,所以任它们怎么费力扑腾,都没有挪动位置,只是不断煽动着的翅膀带起了一阵阵灰尘。
看着厨房里前堆积如山的食物,林知意短暂的欣喜过后只觉得头疼。数量实在是太多了,竹笋也就罢了,至少还可以晒干保存。比巴掌略大一点的鱼也可以尽快吃掉,可这几只母鸡和这么多的鸡蛋又该如何是好啊?
尤其是鸡蛋,现在已经是夏天了,天气只会一日比一日炎热,鸡蛋根本无法长时间存放,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啊!
鸡是直接杀了吃肉还是养起来下蛋呢?
杀鸡的话,林知意不会也不敢,那就得请别人帮忙。没有冰箱,所以不可能一次性把五只鸡全杀掉,那就意味着必须杀一只吃一只,也就是说要请人帮五次忙。一想到同一件事要请别人帮那么多次忙,林知意就打消了杀鸡这个念头。把鸡养起来下蛋?可是养鸡的话,每天还不知道需要浪费多少粮食,本来林知意养活自己母子俩就已经够艰难的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来喂养这几只鸡呢?
林知意越想越愁眉不展,她求救似地转头看向王桂花,眼中流露出可怜巴巴的意味。她苦着脸说道:“娘,这些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只有我和栎儿两个人吃的话,吃到坏了也吃不完。要不这样,等会儿您回去的时候带上两只鸡和一篮子鸡蛋回去吧,带回去给孩子们补补身体 。”
然而,王桂花却连连摆手,她一脸坚决地拒绝道:“知意啊,这可使不得!我要是真把鸡和鸡蛋带回去,你爹肯定马上就会知道,他知道了又要叨叨我。再说了,我们家也养了好几只鸡,根本不缺鸡蛋哩!”
林知意扭头望向杨春兰,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她轻声唤道:“春兰姐?”然而,杨春兰却避开了她的视线,只见杨春兰好似很忙的样子,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但就是不看林知意。杨春兰解释道:“知意啊,这可使不得。要是让村里其他人知道了,那不得在背后戳我的脊梁骨啊。再说了,这是村里人的一片心意,你要是送人了不就是糟蹋了吗?”
面对杨春兰的拒绝,林知意也无可奈何,只得暂时放下这个念头。
看着林知意一脸愁苦的样子,王桂花拍拍林知意的手背,以示安慰。她道:“知意啊,鸡蛋和鸡还能往后放一放,但这些笋子可放不得,本来就是剥了壳的,再放下去要变老了。”
林知意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剥了壳的笋山,村里人考虑得很周到,要是他们送来的是没有剥过壳的竹笋的话,光剥壳就是一个大工程了。而已经剥过壳的竹笋只需放入开水中焯一下,然后捞出来用清水浸泡,再将竹笋从中间撕开,均匀地摊在簸箕里,放在阳光下晾晒就行了。晒个两三天,笋干就制作好了,晒干的笋干可以保存一两年。等到以后要吃的时候,再提前拿出来用水泡发就可以了。
接下来几人忙得热火朝天,栎儿来烧火,林知意去打水,王桂花经验老到,所以由她来掌握竹笋焯水的程度,杨春兰则喊上她家一大家子来帮忙撕笋子,连最小的花儿也没落下。
笋干制作过程虽然简单,但由于竹笋数量实在太多,林知意一行十个人还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尤其是林知意,期间她不停地打水,竹笋焯好水之后又要跟着撕开竹笋,到最后她不仅腰酸背痛,手指还被磨得生疼。
虽然累是累了点,但林知意心里很踏实,毕竟自己是主人家,其他人都是无偿来帮忙的,总不能自己这个主人家干的比帮忙的人还少吧?
因为竹笋的品种是花斑笋,不需要漂水去除苦涩,所以竹笋全部撕开以后,众人帮忙把竹笋全部摊在簸箕里,只等明日太阳出来林知意直接搬出去晒着就可以了。摊着摊着,众人发现林知意家里的几个簸箕根本不够用,还是杨春兰回家去拿了十来个簸箕才勉强够装。
好不容易完成竹笋的摊装工作,众人纷纷提出告辞回家,无论林知意怎么挽留,他们都不愿留下来吃饭,坚持要回家,林知意也就不再强求。眼见天色黑了下来,林知意先把小炉子架上,熬上了一锅浓稠的糙米粥,又马不停蹄地在灶台上开始制作明天要售卖的凉粉。做完第一锅凉粉,糙米粥也熬好了,林知意把糙米粥盛出来放凉,又接着做第二锅凉粉。
凉粉做好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林知意和栎儿就着灶台里残余的火光,“呼噜噜”喝着放凉的糙米粥。喝完粥,简单洗漱过后的林知意疲惫不堪地躺在床上,她已经顾不得才吃了饭就躺下对身体好不好了。然而,即使身体已经极度困倦,林知意却迟迟不肯睡去,她的脑海中依然在思索着一个问题——那些鸡蛋究竟该如何处理?
反观身旁的栎儿,他的小脑袋一沾到枕头上,马上就进入了梦乡。林知意听着栎儿均匀绵长的呼吸声,终于敌不过似有千斤重的眼皮,也顾不上心里翻涌上来的惭愧内疚,沉沉地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在生物钟的作用下,林知意准时醒了过来,清醒过来的林知意打着呵欠轻手轻脚地出了房间。她先往小铁锅里加了半锅水,又从背篓里捡了十来个鸡蛋放进小铁锅里。想了想,林知意又往里加了七八个鸡蛋,最后把火架上。
这边火上煮着鸡蛋,那边林知意急急忙忙地去洗漱,洗漱过后,她把摆摊需要的东西分门别类地放在两架推车上,又再次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后才放了心。
做完这些,鸡蛋也煮好了,林知意把鸡蛋全部捞出来,放在冷水中浸泡着。过一遍冷水之后,鸡蛋会更好剥壳一些。
就在这时,栎儿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出来了。林知意看见栎儿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心中的惭愧内疚又再次如潮水般涌了出来。林知意怜爱地看着栎儿靠近自己,她一把搂过栎儿,温声问道:“栎儿,怎么不多睡一会儿呢?要不你今天在家和大柱二柱一起玩耍怎么样?娘保证,娘一定会快去快回的!”
听见林知意的话,栎儿的瞌睡马上醒了。他飞快地摇着头,对着林知意撒娇道:“不嘛不嘛,娘亲,我要和你一块儿去,我跟着娘亲一起去,我可以保护娘亲哦!”
听到栎儿充满男子汉气概的话,林知意心里的内疚惭愧逐渐被一阵暖流淹没。她抱紧栎儿,在心里暗暗发誓:“栎儿,等学堂建好之后,娘绝不会让你跟着娘亲吃这种苦了!娘要努力挣钱,要让栎儿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杨春兰的声音:“知意,你好了吗?”
林知意遥遥应了一声:“哎,春兰姐,马上,再等我一会儿哈!”
门外传来一声“好”之后再无动静,林知意松开栎儿,示意栎儿赶快去洗漱,栎儿小跑着出去了。林知意则是把水桶里的鸡蛋捞出来,擦干水分之后分成三份,一份十二个,一份四个,剩下的五个鸡蛋则是装成另一份。
林知意和洗漱回来的栎儿抓紧喝了两口昨晚剩下的糙米粥,然后林知意把分好的鸡蛋装入篮子里,打开门和栎儿一起走了出去。
林知意和杨春兰各自推着一辆推车出发了,林知意故意落在后面,她从篮子里拿出装有十二个鸡蛋的布袋,让栎儿拿去给大柱二柱,再由大柱二转交给李山根。林知意笃定李山根会收下的,因为他是一个疼爱孩子的父亲,倒不是说杨春兰不疼爱孩子,只是杨春兰考虑得要多一点,她总想着礼尚往来,不能让别人吃亏,所以轻易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好意。
杨春兰回头的时候没看见林知意,猜想她应该是落下什么东西回去取了。杨春兰和桃儿就在村口等着林知意母子俩,等了没多久,林知意母子俩过来了。几人说笑着出发前往镇上\/县城,太阳出来了,林知意在心里庆幸还好自己把簸箕全部搬出来晒上了。
到了镇上,林知意把布袋塞给杨春兰后就带着栎儿匆匆忙忙地走了。杨春兰手指触摸到布袋的一瞬间,就隐约猜到了布袋里是什么东西,也猜到了早上林知意为何会落后于自己。她打开布袋,果不其然是几颗鸡蛋。杨春兰泪眼朦胧地看着林知意的背影,心中又感动又羞愧。
—— ——
今日排队交进城费的过程异常顺利,没有再发生昨天那样的情况。仔细想想,这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今天已经是开始收取进城费的第三天了,该知道这个消息的人肯定都已经知道了。
俗话说得好,胳膊拧不过大腿。虽然从大家的脸上还是能明显看出不情愿,但最终还是没有人再敢多嘴说些什么。毕竟,谁也不想惹祸上身,免得狐狸没抓着,徒惹一身骚。
进了城之后,林知意并没有像前两日那样随意找个地方把摊子支起来。因为她心里很清楚,对于做吃食生意的人来说,有个固定的位置至关重要。如果她每天都在更换位置的话,那些买过凉粉的顾客们,想要再次品尝美味的凉粉时,就会发现找不到她的摊位了。
这种情况偶尔发生一两次或许还可以接受,但若是连续三次、四次都这样,那些原本喜欢凉粉的顾客们很可能就会因为失去耐心而放弃,转而去寻找其他新鲜的吃食。
倘若失去了这些回头客,林知意的生意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逐渐变得惨淡,最终彻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林知意决定今日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固定的位置来摆放她的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