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济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巢身着一袭玄色劲装,独自登上了济南城的东城门楼。城楼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绸缎庄的伙计正忙着招揽顾客,粮行的掌柜清点着刚到的漕粮,孩童们在巷口追逐嬉戏,偶尔有身着灰色军服的士兵列队走过,步伐整齐,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极目远眺,城外的演武场上,旌旗猎猎,尘土飞扬。两万余名陆军士兵正在进行阵法演练,刀枪如林,甲胄鲜明,方阵在教习的指挥下变幻莫测,时而如猛虎下山,时而如铁壁铜墙。更远处的黄河渡口,几艘蒸汽战船正缓缓驶过,烟囱中冒出的白烟在蓝天下格外醒目,甲板上的水兵正操练着舰载后膛炮,炮口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王巢望着眼前这繁华安稳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初到山东时,这里还是一片疮痍——流寇肆虐,民不聊生,后金的骑兵时常越过边境烧杀抢掠,朝廷的苛捐杂税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而如今,不过短短数年,山东已成为明末乱世中最稳固的“根基”,这一切的改变,都始于第四卷那些波澜壮阔的历程。
他抬手扶住城垛,指尖触碰到粗糙的砖石,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过往。
那是崇祯十一年的春天,流寇首领张献忠率十万大军进犯山东,一路烧杀抢掠,直逼济南。当时的山东守军战斗力低下,根本无法抵挡流寇的进攻。危急时刻,他临危受命,率领刚组建不久的登州新军,与流寇展开殊死搏斗。他利用蒸汽火车快速调动兵力,以燧发枪和简易火炮组成密集火力网,在莱芜山谷设下埋伏,最终大败流寇,斩杀张献忠,彻底肃清了山东境内的流寇势力。那一战,不仅稳定了山东的内部局势,也让他在山东军民心中树立了威望。
同年冬天,后金多尔衮率八万骑兵入关,直逼京师。崇祯连发十二道圣旨,命各地藩王进京勤王。他深知京师安危关乎大明存亡,不顾部分将领的反对,三次率军驰援京师。第一次勤王,他率领三万陆军,在通州城外与后金骑兵展开激战,利用后膛炮的远程优势,击溃后金前锋;第二次勤王,他亲自率领五万海军,从天津大沽口登陆,偷袭后金粮草大营,切断后金的补给线;第三次勤王,他整合山东全部兵力,与袁崇焕的关宁铁骑联手,在山海关外与后金主力决战,最终将后金骑兵赶回关外。三赴勤王,不仅保卫了京师,也让山东军队的威名传遍天下,崇祯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授予他“山东总督”的职位,让他全权负责山东的军政要务。
也是在那段时间,他从系统中兑换出了后膛炮的完整图纸。当时的山东军工坊还只能生产传统的前膛炮,射程短,装填慢,威力有限。他立刻召集宋应星等工匠,投入全部精力研发后膛炮。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造出了第一门后膛炮——射程三里,装填速度是前膛炮的三倍,威力足以轰塌城墙。后膛炮的列装,让山东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质的提升,也为后续的扩军备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他开始大规模扩军备战。他深知,在这个乱世中,只有拥有强大的军队,才能守护一方百姓。他从山东各地招募青壮,组建陆军和海军,陆军从最初的三万扩充到二十五万,分为五个军,分别驻守登州、莱州、济南、青州、威海等地;海军从一万扩充到十万,拥有蒸汽战船五十艘,炮舰三十艘,成为当时大明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他还设立了登州讲武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尤其是炮兵人才,让山东军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些年,确实不易啊。”王巢轻声感叹,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他掏出怀中的系统面板,一道只有他能看到的光幕在眼前展开:
- 陆军:25万(下辖五个军,配备燧发枪18万支,后膛炮1200门,蒸汽火炮车500辆)
- 海军:10万(下辖三个舰队,拥有蒸汽战船50艘,炮舰30艘,运输船100艘,舰载后膛炮800门)
- 系统积分:8000万(可兑换先进武器图纸、军事理论典籍、蒸汽技术升级方案等)
- 技术储备:
- 武器类:后膛炮(已列装)、燧发枪(已列装)、手榴弹(研发中)
- 动力类:蒸汽机(已应用于工厂、战船、火车)、蒸汽轮机(研发中)
- 船舶类:蒸汽战船(已列装)、装甲舰(设计中)
看着面板上的成果,王巢的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这些数据,是他和山东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晶,也是他对抗后金、复兴大明的底气。
他收起系统面板,再次望向远方。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济南城的屋顶上,给整个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城外的演武场上,士兵们的演练已经结束,正列队返回军营,口号声在空气中回荡。黄河渡口的蒸汽战船也渐渐远去,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
“第四卷已经结束,山东已经稳固。”王巢心中默念,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第五卷,该让山东的影响力辐射全国了!”
他知道,如今的大明,早已是千疮百孔——北方的后金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再次入关;南方的流寇势力死灰复燃,占据了湖广、四川等地;朝廷内部党争不断,官员腐败无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山东,作为明末最稳固的“根基”,有责任也有能力承担起复兴大明的重任。
他已经制定了第五卷的计划:首先,利用蒸汽技术和先进武器,进一步提升山东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让山东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其次,派遣使者前往南方,与南明的势力建立联系,争取形成联盟,共同对抗后金和流寇;再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蒸汽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百姓改善生活,赢得民心;最后,等待合适的时机,率领山东军队北伐,收复失地,将后金赶出关外,最终实现大明的复兴。
“虽然前路艰难,但我绝不会退缩。”王巢握紧了拳头,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只要山东军民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i
这时,一阵风吹过,吹动了他的衣袍。王巢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粮食的清香。他知道,这是希望的味道,是复兴的味道。
他转身走下城门楼,步伐坚定而沉稳。城门楼下,李铁和宋应星正等候在那里,看到王巢下来,连忙上前见礼:“将军!”
王巢点了点头,说道:“李铁,宋应星,第五卷的计划,我已经想好了。接下来,咱们要加快蒸汽机和蒸汽轮机的研发进度,同时扩大后膛炮和蒸汽战船的生产规模。另外,选派一批优秀的官员和工匠,前往南方的江苏、浙江等地,推广咱们的蒸汽技术和农业技术,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末将(下官)遵命!”李铁和宋应星齐声应道,眼中充满了期待。
王巢看着他们,心中更加坚定。他知道,接下来的征程,注定不会平坦,但他有信心,有底气,带领山东军民,一步步实现复兴大明的梦想。
夕阳下,三人的身影渐渐远去,融入了济南城的繁华之中。而第五卷的故事,也将从这座充满希望的城市开始,向着复兴大明的目标,一步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