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莱卫的海风裹挟着初冬的寒意,掠过渤海湾的海面,掀起层层白浪。山东都指挥使府的议事厅内,王巢正盯着墙上悬挂的山东沿海舆图,指尖在登州、莱州、胶州等港口的标记上来回滑动——这些港口分散着山东各卫所的水师力量,却因互不统属、装备陈旧,连近海倭寇都难以抵御,更别提防备后金可能的海上突袭。
“将军,各卫所水师的核查结果已汇总完毕。”周锐推门而入,将一份厚重的文书递上,“登州卫水师有战船八艘、士兵三千人,多为近海巡逻的沙船,火炮不足十门;莱州卫水师有战船六艘、士兵两千人,战船多为老旧福船,半数无法出海;胶州卫水师稍强,有战船十二艘、士兵五千人,但士兵多为临时征召的渔民,缺乏正规训练;其余卫所零星水师加起来,共战船四艘、士兵一万人,整体战力涣散,连基本的协同作战都做不到。”
王巢接过文书,快速浏览后,重重将其拍在案上:“山东坐拥千里海岸线,水师却如此孱弱!若后金从辽东渡海突袭,或流寇从海上逃窜,我们根本无力应对。此次整合水师,不仅要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更要打造一支能守渤海、能战远洋的精锐水师!”
顾炎武站在一旁,沉吟道:“将军所言极是,可整合水师并非易事。各卫所水师将领多为世袭旧官,不愿交出兵权;且水师战船与武器匮乏,即便整合,也难以形成战力。”
“兵权必须统一,装备问题也需解决。”王巢眼神坚定,“本将已有人选——郑海。此人出身福建水师世家,曾随父抗击倭寇,擅长战船指挥与海上作战,此前因得罪朝中权贵,被贬至登莱卫担任千户,是难得的水师人才。本将决定,任命郑海为山东水师统领,统辖所有沿海卫所水师,负责整合与训练。”
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装备,本将已从系统中购买一百艘战船,包括五十艘福船(配备二十门火炮)、三十艘广船(擅长远洋作战)、二十艘沙船(适合近海巡逻),可调拨五十艘给山东水师,再从登莱军工坊调拨两百门火炮与五千支燧发枪,确保水师装备充足。”
次日清晨,王巢派人将郑海召至都指挥使府。郑海身着青色水师军服,面容刚毅,眼神中透着一股军人的锐利——他虽被贬至登莱卫三年,却从未放弃操练士兵,手下三千士兵的战力,在各卫所水师中首屈一指。
“末将郑海,参见王大人!”郑海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王巢上前扶起他,笑道:“郑千户不必多礼。本将此次召你前来,是有要事相托——本将决定整合山东各卫所水师,任命你为山东水师统领,统辖所有水师力量,不知你是否愿意担此重任?”
郑海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随即又面露忧色:“多谢大人信任!末将愿为大人效力,只是各卫所水师将领多固执己见,恐难听从调遣;且水师士兵缺乏训练,装备陈旧,整合后恐难快速形成战力。”
“这些问题,本将早已考虑周全。”王巢将水师核查文书与装备调拨清单递给他,“本将已下令,各卫所水师将领若愿配合整合,可留任原职,协助你训练士兵;若敢违抗,一律革职查办,押往登莱审讯。装备方面,本将已调拨五十艘战船、两百门火炮与五千支燧发枪给水师,足够支撑初期训练与作战。”
郑海接过文书与清单,仔细翻阅后,激动地单膝跪地:“末将定不辱使命!三个月内,定将山东水师训练成能战之师,守住渤海防线!”
十一月中旬,王巢召集山东各卫所水师将领,在登州卫水师码头召开整合会议。码头上,数十艘老旧战船杂乱地停泊着,士兵们衣衫不整,有的甚至在岸边闲聊,毫无军纪可言。
“诸位,今日召集大家,是为整合山东水师,任命郑海为山东水师统领,统辖所有沿海卫所水师。”王巢开门见山,将整合令与郑海的任命状分发下去,“自今日起,各卫所水师战船与士兵全部划归郑海统领,不得私藏或违抗;郑海负责制定统一训练标准,三个月内完成水师训练,若有将领不配合,一律以‘抗命’论处!”
话音刚落,莱州卫水师指挥使赵虎便起身反对:“王大人,莱州卫水师是末将一手带出来的,凭什么交给一个被贬的千户统领?郑海不过是个福建人,根本不熟悉山东海域,若让他统领水师,恐会误了大事!”
赵虎话音刚落,胶州卫水师指挥使孙强立刻附和:“赵指挥使所言极是。郑海既无显赫战功,又无深厚背景,怎能统领山东水师?不如让各卫所水师将领轮流担任统领,更为公平。”
王巢早已料到他们会以“出身”“地域”为由反对,冷笑一声:“郑海是否有能力,不是你们说了算,而是战绩说了算!三年前,郑海在福建水师时,曾率三艘战船击溃十艘倭寇战船,斩杀倭寇两百余人,这样的战功,你们谁有?”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赵虎与孙强,继续说道:“至于熟悉海域,郑海在登莱卫三年,早已走遍山东沿海港口,绘制了详细的海图;而你们,除了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做过什么?若再敢反对,便让你们步赵德昌的后尘!”
赵虎与孙强被怼得哑口无言,只能悻悻坐下。郑海适时上前,沉声道:“诸位放心,末将定当公平处事,若有士兵或将领表现优异,定会如实上报王大人,予以嘉奖;若有人消极怠工或违抗命令,也绝不姑息!”
众将领闻言,虽心中不满,却也不敢再反对——他们深知,王巢说到做到,若再敢抵制,只会自寻死路。
会议结束后,郑海立刻展开整合工作。他将各卫所水师全部调至登州卫水师码头,按战船类型与士兵专长重新编制:
- 主力舰队:配备二十艘福船与十艘广船,共三十艘战船,士兵三万人,多为经验丰富的水师老兵,负责渤海中部防御与远洋作战;
- 近海舰队:配备十五艘沙船与五艘福船,共二十艘战船,士兵两万人,多为熟悉近海地形的渔民,负责沿海巡逻与港口守卫;
- 后勤舰队:配备十艘运输船,士兵一万人,负责军粮、武器与淡水运输,确保前线水师补给充足。
编制完成后,郑海开始推行统一训练标准:
1. 战船操控训练:每日清晨,各舰队战船出海,训练转向、加速、编队等基础动作,要求士兵在半个时辰内完成十次编队变换;
2. 火炮射击训练:每日午时,各战船进行火炮射击训练,要求炮手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完成三次装填与射击,命中率需达到五成以上;
3. 近战格斗训练:每日傍晚,士兵在码头上进行近战训练,包括刀术、枪术与登船作战,确保在战船接舷战时能占据优势。
训练过程中,郑海以身作则,每日亲自登上战船,指导士兵操控与射击。一次,登州卫水师老兵李三在火炮射击训练中,因紧张导致火炮炸膛,险些受伤。郑海上前,亲自示范火炮装填与射击的要领,耐心讲解道:“装填火炮时,火药需压实,弹丸需对准炮口,点火时要快、准、稳,切不可慌张。”
李三按照郑海的指导训练,半个月后,火炮射击命中率达到七成以上,成为舰队中的神炮手。类似的场景在训练中不断上演,士兵们的战力飞速提升,对郑海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十二月初,五十艘新战船与两百门火炮如期抵达登州卫水师码头。这些战船船体坚固,火炮精良,与老旧战船形成鲜明对比。士兵们围着新战船,兴奋地议论着:“有了这些战船,我们再也不怕倭寇与后金了!”“跟着郑统领,定能打胜仗!”
郑海见状,心中感慨——这便是装备的力量。他立刻下令,将新战船编入各舰队:主力舰队新增二十艘福船与十艘广船,近海舰队新增十艘沙船,后勤舰队新增十艘运输船。同时,将两百门火炮全部安装在战船上,确保每艘战船配备四门以上火炮。
装备更新后,郑海组织了一次模拟海战训练。主力舰队与近海舰队分为两队,在渤海湾展开对抗。主力舰队凭借新战船的速度与火力优势,快速突破近海舰队的防线;近海舰队则利用熟悉近海地形的优势,灵活躲避攻击,伺机反击。最终,两队战成平手,士兵们的协同作战能力与实战经验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崇祯九年正月初,山东水师整合与训练工作基本完成。郑海向王巢禀报:“将军,山东水师已整合完毕,共拥有战船八十艘(其中新战船五十艘、老旧战船三十艘)、士兵十万人,包括主力舰队三万人、近海舰队两万人、后勤舰队五万人(含运输与维修人员)。经过三个月训练,士兵已掌握战船操控、火炮射击与近战格斗技能,可随时投入作战。”
王巢闻言,欣慰地点头:“很好!本将决定,在登州卫水师码头举行山东水师阅舰仪式,向山东百姓与朝廷展示水师战力,同时震慑后金与倭寇。”
正月十五,阅舰仪式正式举行。登州卫水师码头上,八十艘战船整齐排列,船帆高扬,火炮闪亮,士兵们身着统一的水师军服,手持燧发枪,站立在战船甲板上,气势如虹。岸边,数万百姓前来观看,欢呼声与掌声此起彼伏。
王巢与郑海登上旗舰“登莱号”(一艘配备三十门火炮的福船),站在船头。王巢手持宝剑,声音洪亮:“诸位将士!山东水师今日正式成军!你们是渤海的屏障,是山东百姓的守护者!若后金或倭寇敢来犯,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誓死保卫渤海!誓死保卫山东!”士兵们齐声高呼,声浪震得海面泛起涟漪,连远处的海鸥都被惊起,盘旋在空中。
随后,郑海下令:“各舰队展开编队航行!火炮实弹射击!”
八十艘战船依次驶出码头,在渤海湾展开编队:主力舰队排成“一字长蛇阵”,近海舰队排成“八卦阵”,后勤舰队排成“雁行阵”,阵型变换灵活,整齐划一。当战船行驶至预定海域时,郑海一声令下:“开火!”
数百门火炮同时发射,炮弹落在海面,激起数丈高的水柱,场面壮观。岸边的百姓见状,纷纷拍手叫好,高呼“王大人万岁!”“郑统领万岁!”
阅舰仪式结束后,王巢在“登莱号”船舱内召开军事会议。他对郑海与水师将领们说:“如今山东水师已具备战力,首要任务是加强渤海防御——主力舰队驻守登州卫与莱州卫之间的海域,防备后金从辽东渡海突袭;近海舰队负责胶州卫至日照卫的沿海巡逻,打击倭寇与海盗;后勤舰队确保各港口的军粮与武器供应,不得出现短缺。”
郑海与将领们齐声应道:“末将遵命!”
正月下旬,崇祯皇帝得知山东水师整合完成,拥有战船八十艘、士兵十万人,龙颜大悦,下旨嘉奖王巢与郑海:“王巢整顿水师,郑海训练精锐,为大明守住渤海防线,忠勇可嘉!特赐王巢黄金百两、郑海白银五千两,准许山东水师自行调配战船与士兵,无需经兵部审批!”
圣旨传到登莱卫时,郑海正率主力舰队在渤海巡逻。他接过圣旨,对士兵们笑道:“陛下的嘉奖,是对我们的肯定!我们定要好好训练,守护好渤海,不辜负陛下与王大人的期望!”
士兵们齐声高呼:“愿随郑统领,誓死保卫渤海!”
此时的山东,陆军二十五万驻守内陆,水师十万守卫沿海,形成了“陆防与海防并重”的防御体系。登莱军工坊日夜不停地生产战船与武器,登莱粮道确保军粮供应,百姓们安居乐业,纷纷称赞王巢“治军有方”“心系百姓”。
王巢站在登州卫的城楼上,望着渤海湾中巡逻的水师战船,心中感慨——这便是他想要的山东,一支能战的军队,一片安宁的土地,一群幸福的百姓。他知道,后金与流寇的威胁仍在,但只要山东军民同心,定能守住这片土地,为大明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水师战船的影子被拉得很长。郑海率领主力舰队,在渤海湾中巡逻,他们的身影,宛如一道钢铁长城,守护着山东的海岸线,守护着大明的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