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六年五月中旬,胶州湾的海风带着初夏的湿润,码头边的货栈里堆满了刚从日本运回的铜矿和白银,工人们正忙着将这些物资分类入库,准备送往登莱的铁器作坊和府库。忽然,了望哨的士兵敲响了警钟,朝着码头方向高声喊道:“东南海域发现三艘陌生商船,船帆印有红色十字标记!”
正在码头巡查的郑海听闻,立刻登上炮台,举起望远镜望去。只见三艘船体修长的商船正缓缓驶来,船帆上的红色十字格外醒目——这是西班牙商船的标志性标识。郑海心中一动,立刻派人快马前往登莱府衙通报,同时下令水师战船靠近警戒,示意对方停船接受检查。
半个时辰后,王巢带着沈文赶到胶州湾码头。此时,西班牙商船已放下小艇,三名穿着白色长袍、头戴宽檐帽的商人正被水师士兵引至码头的议事亭。为首的商人约莫五十岁,面色红润,名叫胡安·佩雷斯,是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府派遣的贸易代表,此次专程前来登莱,便是听闻这里海贸兴盛,希望能建立合作。
见到王巢,胡安·佩雷斯微微躬身,用带着西班牙语口音的汉语说道:“尊敬的登莱长官,我是西班牙王国驻马尼拉的胡安·佩雷斯,代表马尼拉总督府前来,希望能与登莱开展贸易合作。”他身后的随从随即打开两个木箱,露出里面的货物——一箱是散发着浓郁香气的胡椒、肉桂等香料,另一箱则是洁白光滑的象牙,还有几块泛着金属光泽的铜矿。
“佩雷斯先生,请坐。”王巢笑着抬手,目光落在木箱中的货物上,“贵方带来的香料和象牙,确实是登莱急需的物资。不知贵方希望用这些货物,换取登莱的哪些商品?”
胡安·佩雷斯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身体微微前倾:“长官,我们听闻登莱生产一种‘改良火铳’,射程远、威力大,比大明传统火铳更为精良。马尼拉周边常有土着部落袭扰,总督府急需这类武器防御,希望能以香料、象牙和铜矿,换取登莱的‘改良火铳’。”
此言一出,议事亭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沈文悄悄拉了拉王巢的衣袖,眼神中带着担忧——燧发枪是登莱水师和军队的核心装备,对外出售难免会有技术泄露的风险。郑海也皱起眉头,沉声道:“改良火铳是登莱防御的重要武器,岂能轻易出售?”
王巢却神色平静,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心中清楚,西班牙控制着南洋至美洲的航线,手中不仅有大量香料、象牙等稀缺物资,还能提供登莱急需的铜矿——此前从日本运回的铜矿虽能满足短期需求,但随着铁器作坊和火炮铸造的规模扩大,铜矿缺口仍在增大。而“改良火铳”的技术门槛不算极高,即便不卖给西班牙,其他欧洲国家迟早也会掌握,不如借此机会换取急需的物资,同时进一步拓展贸易版图。
沉吟片刻,王巢抬头看向胡安·佩雷斯:“佩雷斯先生,改良火铳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铁器和人力,登莱无法无限制供应。我可以同意出售,但每月最多只能提供200支,且贵方需用足量的香料和铜矿交换——每支改良火铳,需换取50斤香料或100斤铜矿,象牙可作为附加物资,按‘1斤象牙抵20斤香料’的比例折算。不知贵方是否接受?”
胡安·佩雷斯闻言,眼中顿时亮了起来。他在马尼拉时,曾见过大明传统火铳的威力,射程不足百步,且容易炸膛。若是登莱的“改良火铳”真如传闻中那般精良,每月200支足以缓解马尼拉的防御压力,而50斤香料换一支火铳的价格,比从荷兰商人手中购买武器便宜了近三成。
“长官的条件非常合理!”胡安·佩雷斯激动地站起身,“我代表马尼拉总督府,完全接受这个交换比例!我们每月可提供斤香料、斤铜矿,若登莱能按时交付改良火铳,我们还可额外提供500斤象牙作为补充。”
王巢点点头,对沈文示意。沈文立刻取出纸笔,开始起草贸易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登莱每月向西班牙提供200支改良火铳,需保证武器质量,射程不低于150步,无炸膛风险;西班牙每月向登莱交付斤香料(其中胡椒、肉桂各占一半)、斤铜矿,每季度额外提供500斤象牙;双方在胶州湾码头按月交割,登莱需派专人负责武器运输安全,西班牙需保证货物纯度,不得掺假。
当日午后,双方在议事亭正式签订协议。胡安·佩雷斯小心翼翼地将协议收好,随后邀请王巢登上西班牙商船参观。王巢带着郑海、沈文登上船只,只见船舱内堆满了密封的香料袋和装着铜矿的木箱,船员们正忙着整理货物。胡安·佩雷斯指着角落里的一门小型火炮说道:“长官,这是西班牙的轻型火炮,射程可达三里。若登莱有兴趣,我们也可将火炮纳入贸易清单,用它换取更多的改良火铳。”
郑海上前仔细观察火炮的结构,眼中闪过一丝兴趣。王巢却笑着摇头:“火炮之事,我们后续再议。当前最重要的,是先履行好改良火铳与香料、铜矿的贸易协议。待双方合作稳定后,再探讨其他合作可能。”
胡安·佩雷斯连连称是,随后设宴款待王巢一行人。席间,他详细介绍了西班牙在南洋的贸易布局——马尼拉作为西班牙在东亚的重要商港,不仅连接着南洋的香料产地,还能通过大帆船航线将货物运往美洲和欧洲。王巢则向他讲述了登莱的贸易规划,提及已与荷兰、日本建立合作,未来还计划开拓南洋市场。两人越聊越投机,都觉得此次合作前景广阔。
次日清晨,胡安·佩雷斯率领西班牙商船离开胶州湾,返回马尼拉筹备首批货物。王巢站在码头,望着商船远去的身影,对身旁的郑海和沈文说道:“与西班牙的合作,不仅能补充香料和铜矿,更能借助他们的航线,了解南洋的贸易情况。沈文,你要立刻协调铁器作坊,优先生产改良火铳,确保每月200支的供应量;郑海,你要加强对铁器作坊的守卫,防止火铳的生产技术泄露,同时在胶州湾周边加强巡逻,保障每月交割时的安全。”
“属下遵命!”两人齐声应诺。
沈文随即前往登莱的铁器作坊。此时的作坊内,工匠们正忙着锻造铁器,熔炉里的火焰熊熊燃烧,铁锤敲击铁块的声音此起彼伏。作坊主李铁匠见到沈文,连忙迎上前:“沈大人,您怎么来了?”沈文取出协议,递给李铁匠:“李铁匠,从今日起,作坊要优先生产改良火铳,每月需完成200支,每支的射程必须达到150步,不得有任何质量问题。所需的铁矿和木炭,我会让人从府库调拨,务必按时交付。”
李铁匠接过协议,仔细看了一遍,郑重地点头:“沈大人放心!改良火铳的锻造工艺我们已熟练掌握,每月200支完全能完成,绝不会出质量问题。”随后,他立刻召集工匠们开会,重新安排生产计划,将一半的熔炉和工匠都调配到火铳生产线上,确保按时交付。
郑海则调派了一百名水师士兵,驻守在铁器作坊周边,严禁无关人员靠近。同时,他还对胶州湾的水师战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每日的巡逻次数,尤其是在每月贸易交割的时间段,会安排三艘战船在码头周边警戒,防止出现意外。
六月中旬,胡安·佩雷斯率领三艘西班牙商船如期返回胶州湾,船上装满了斤香料和斤铜矿。王巢亲自前往码头迎接,双方按照协议进行交割——登莱的士兵将200支改良火铳搬上西班牙商船,每支火铳都配有50发弹药;西班牙的船员则将香料和铜矿卸到码头的货栈中,沈文派人当场查验,确认香料纯度达标、铜矿无杂质后,才在交割清单上签字。
交割完成后,胡安·佩雷斯拿起一支改良火铳,仔细检查了枪管和扳机,又在码头空地上试射了一发——铅弹飞出150步后,精准地击中了远处的木靶。他兴奋地对王巢说道:“长官,登莱的改良火铳果然名不虚传!下月我们会带来更多的香料和铜矿,希望能长期合作下去。”
王巢笑着点头:“佩雷斯先生,只要双方遵守协议,登莱很乐意与西班牙长期合作。未来,我们还可探讨更多的贸易品类,比如登莱的丝绸、瓷器,也可运往马尼拉销售。”
六月十六日,胡安·佩雷斯率领西班牙商船离开胶州湾,驶往马尼拉。王巢站在码头,望着远去的船队,心中充满了感慨。自海疆肃清以来,登莱先后与荷兰、日本、西班牙建立了贸易合作,贸易版图从渤海延伸至日本、南洋,所需的硫磺、铜矿、香料等物资也得到了稳定供应。
沈文走到王巢身边,递上一份贸易报表:“大人,这是上半年的贸易统计。仅荷兰和日本的贸易,就为登莱带来了白银八万两、铜矿五十万斤、硫磺十万斤,如今再加上西班牙的合作,下半年的贸易收入还能再翻一番。”
王巢接过报表,目光扫过上面的数据,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贸易只是第一步。有了这些物资,我们要加快铁器作坊和火炮铸造的规模,同时培养更多的水手和工匠,为后续开拓更广阔的贸易市场做准备。”
海风拂过码头,带着香料的余韵。王巢望着辽阔的海面,心中清楚,登莱的贸易版图还在不断扩大,一个连接大明、日本、南洋乃至欧洲的贸易网络,正在一步步成型。而这,只是登莱崛起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