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湾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在码头整齐排列的二十艘海贸船上。这些船只中,十艘是经过改造的福船,船体庞大,满载着成箱的丝绸和瓷器;另外十艘是轻便灵活的广船,船舱里堆满了密封的茶叶和少量西洋玻璃器皿——那是此前与荷兰商人贸易时剩余的货物,计划一并运往日本试探市场。
码头上,水手们正忙着将最后一批货物搬上船,船坞工匠则在仔细检查每一艘船的船帆、绳索和淡水储存舱,确保万无一失。沈文站在栈桥上,手里拿着一份货物清单,逐一核对:“上等丝绸一千五百匹、精品瓷器八百件、茶叶两千斤、玻璃器皿五十件……都齐了。”他抬头望向远处,只见王巢的马车正朝着码头驶来,身后还跟着郑海率领的五艘水师战船——按照计划,水师战船将护送贸易船队至朝鲜半岛附近海域,再返回登莱巡逻。
王巢走下马车,目光扫过整装待发的船队,眼中满是期许。此次赴日贸易的船队首领名叫陈默,年约三十五岁,曾常年往返于大明与日本之间,熟悉日本海域的航线和贸易规则,是沈文精心挑选的人选。见到王巢,陈默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大人,船队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
王巢点点头,拍了拍陈默的肩膀:“陈默,此次赴日贸易,不仅要完成货物交换,还有两件事需你重点关注。第一,收集日本的铜矿和白银情报——如今登莱铸造火炮、发展手工业急需铜矿,白银更是贸易流通的关键,你要摸清日本主要铜矿的分布和白银的产出情况,最好能与当地矿主建立联系;第二,务必避开倭寇活动区域,尤其是日本九州岛南部的海域,此前水师曾收到情报,那里有倭寇聚集,若遇危险,可燃放信号弹,水师战船会尽快支援。”
陈默郑重地接过王巢递来的一份海图——海图上用红笔标注了倭寇活动的危险区域和推荐航线,他将海图贴身收好,沉声道:“请大人放心!属下定不辱使命,不仅要顺利完成贸易,还要把铜矿和白银的情报带回登莱,绝不让船队陷入危险!”
此时,郑海也率领水师战船靠近码头,他站在旗舰的甲板上,对王巢高声喊道:“大人,水师战船已准备就绪,可随时护送贸易船队出发!”王巢抬手示意,声音传遍码头:“郑海,护送途中务必小心,待船队安全抵达朝鲜半岛海域,你们便可返航,注意巡查周边海域,防止倭寇袭扰。”
“属下遵命!”郑海高声回应。
巳时三刻,随着陈默一声令下,二十艘海贸船缓缓升起船帆,在水师战船的护送下,朝着日本长崎的方向驶去。码头上的百姓和商人纷纷挥手送别,沈文站在栈桥上,直到船队消失在海平面,才转身对王巢说道:“大人,陈默经验丰富,又有水师护送,此次赴日贸易定能成功。”王巢望着远方,轻声道:“但愿如此。登莱的海贸刚起步,每一次远航都至关重要。”
贸易船队出发后,航行初期十分顺利。海面上风平浪静,水手们按照海图指引的航线行驶,每日清晨和傍晚,都会与水师战船通过信号旗沟通情况。陈默每日都亲自登上甲板,检查货物的固定情况,询问水手们的身体状况,还特意叮嘱负责了望的水手,密切关注海面动向,避开海图上标注的危险区域。
五日后,船队抵达朝鲜半岛东南部海域,按照约定,水师战船在此处与贸易船队告别,返回登莱。临别前,郑海登上陈默的船,再次叮嘱:“若遇倭寇,切勿硬拼,优先保护船员和货物安全,我们会在登莱附近海域巡逻,一旦收到信号,会立刻赶来支援。”陈默点头应下,目送水师战船远去,随后下令船队加快速度,朝着日本长崎进发。
离开水师护送后,海面的风浪渐渐变大,船队在波涛中上下颠簸。有几名年轻的水手因晕船呕吐不止,陈默让人给他们送来姜片和热水,还亲自安抚:“大家再坚持几日,很快就能抵达长崎了。”他深知,此时稳定军心至关重要,每日都会在甲板上与水手们交流,讲述自己以往赴日贸易的经历,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
第十日清晨,了望哨的水手突然高声喊道:“首领!前方发现陆地!”陈默立刻登上了望塔,举起望远镜望去,只见远处的海平面上出现了一片陆地的轮廓——那正是日本九州岛的海岸线。他心中一喜,连忙下令:“调整航向,朝着长崎方向行驶!注意观察海面,避开暗礁!”
船队沿着九州岛西海岸行驶,途中果然遇到了几处暗礁,幸好水手们经验丰富,及时调整航向,才避免了船只受损。第十三日午后,船队终于抵达长崎港外海域。陈默让人放下小艇,派两名熟悉长崎情况的水手前往港口通报——按照日本的规定,外国商船需经当地官员查验后,才能进入港口。
半个时辰后,小艇返回,带来了长崎奉行所的官员。官员登上陈默的船,仔细检查了货物清单和船员证件,又询问了此次贸易的目的。陈默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说辞,恭敬地回答:“我们是大明登莱的商人,此次带来了丝绸、瓷器和茶叶,希望能与长崎的商人进行贸易,还望大人多多关照。”
官员见船队货物充足,又态度恭敬,便下令放行。当日傍晚,二十艘海贸船缓缓驶入长崎港,停靠在指定的码头。早已接到消息的长崎商人纷纷聚集在码头边,当看到船上卸下的精美丝绸和瓷器时,眼中满是惊叹——登莱的丝绸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瓷器造型精美、釉色光亮,比他们以往见到的大明货物品质更高。
一名名叫松井一郎的日本商人率先上前,用流利的汉语对陈默说道:“陈首领,我是长崎的松井商会会长,非常欢迎登莱的船队前来贸易。不知贵船队的丝绸和瓷器,打算以何种价格出售?”陈默笑着回答:“松井先生,我们此次前来,不仅想出售货物,还希望能收购日本的铜矿和白银。丝绸可按‘一匹上等丝绸换三两白银’或‘一匹上等丝绸换五十斤铜矿’的比例交换,瓷器则按‘一件精品瓷器换五两白银’或‘一件精品瓷器换八十斤铜矿’的比例交换,不知您意下如何?”
松井一郎闻言,心中盘算起来——登莱的丝绸和瓷器品质上乘,这样的交换比例比以往与大明其他港口商人的交易更加划算。他立刻说道:“陈首领,我松井商会愿意交换五百匹丝绸和两百件瓷器,用白银支付,明日便可交割。”其他商人见状,也纷纷上前与陈默洽谈,不到一个时辰,便有十余名商人与陈默达成了初步协议,约定次日开始交割货物。
当晚,陈默在船上召集船员开会,安排次日的交割事宜,同时叮嘱负责收集情报的船员:“明日交割时,多与日本商人交流,打探铜矿的分布和白银的产出情况,尤其是九州岛北部的铜矿,务必摸清具体位置和产量。”船员们齐声应诺,各自领了任务。
接下来的几日,长崎港热闹非凡。登莱船队的货物深受日本商人欢迎,丝绸和瓷器很快便卖出了大半,茶叶也因口感醇厚,受到了日本贵族的青睐。在交割货物的同时,船员们也顺利收集到了不少情报——日本的铜矿主要分布在九州岛北部和本州岛西部,其中九州岛的别子铜矿产量最大,白银则主要产自石见银山,年产量十分可观。
陈默将收集到的情报整理成册,心中十分满意。他知道,这些情报对登莱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待贸易结束后,需尽快带回登莱,汇报给王巢。
四月下旬,登莱船队的贸易顺利完成。此次赴日贸易,共卖出上等丝绸一千两百匹、精品瓷器六百件、茶叶一千五百斤,换回白银五千两、铜矿三十万斤,还与松井商会等十余家日本商人签订了长期贸易协议——约定三个月后,登莱将再次派遣船队前来,带来更多的丝绸和瓷器,交换日本的铜矿和白银。
交割完成后,陈默下令船队整理行装,准备返回登莱。长崎的商人们纷纷前来送行,松井一郎握着陈默的手说道:“陈首领,期待三个月后再次与登莱的船队合作,希望我们的贸易能越做越大。”陈默笑着点头:“松井先生,我们也期待与贵商会的长期合作,三个月后,我们再会!”
四月二十六日清晨,二十艘海贸船满载着换回的白银和铜矿,缓缓驶离长崎港,朝着登莱的方向返航。陈默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崎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此次赴日贸易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还收集到了重要的铜矿和白银情报,更与日本商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没有辜负王巢的期望。
海面上,春风吹拂着船帆,船队在阳光的照耀下,朝着家的方向驶去。陈默知道,此次返航后,登莱的海贸必将迎来新的发展,而他,也将继续为登莱的海贸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