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个长期运动的习惯,身子硬了心也硬
村里的老周,以前总爱咳嗽,干重活没一会儿就喘,后来听了镇上医生的话,每天早上绕着村后的山坳跑两圈,一开始跑半圈就累得不行,他咬着牙坚持,慢慢能跑完整圈,再后来,咳嗽好了,干农活也有力气了,连说话都比以前洪亮。
他跟人说:“运动这东西,得长期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天天跑,身子骨硬了,心里也觉得踏实 —— 以前总觉得自己没力气,干啥都没底气;现在身子好了,想种反季蔬菜就种,想帮人修农具就修,越来越自信。要想精神头足,先把身子练强,要是天天蔫蔫的,咋看都不像能干事的人。”
村里的小李也跟着老周跑,以前总爱窝在家里,现在不仅身子壮了,还敢跟镇上的批发商谈生意了。他说:“以前觉得运动没啥用,现在才知道,身子强了,胆子也大了,干啥都有劲儿。”
2、学着跟人争辩,别总当 “软柿子”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好说话,别人借她的农具,就算自己要用,也会先借给别人;别人让她帮忙种地,就算自己的活没干完,也会答应。后来有回,邻居借了她的镰刀,用坏了也不赔,还说 “不就一把镰刀吗”,小芳想争辩,可张了张嘴,啥也没说出来,只能自己委屈。
她娘跟她说:“你得学着跟人争辩,别总怕得罪人。有些人就是看你好说话,才欺负你。你这辈子总不跟人吵,真遇到事了,就不知道咋张嘴,只能被人欺负。” 后来小芳试着跟人争辩 —— 有人再借她东西不还,她就说 “我还等着用呢,你得赶紧还”;有人让她帮不该帮的忙,她就说 “我自己的活还没干完,帮不了你”,慢慢的,没人再随便欺负她了。
小芳说:“以前总觉得争辩不好,现在才知道,你会争辩,别人才不敢随便拿捏你。你不用把人逼得下不来台,但也不能让人家把你当软柿子捏。”
3、别总替别人想,先顾着自己的感受
村里的会计老陈,以前想请假回家帮媳妇收庄稼,总怕耽误村部的活,犹豫了好几天才开口,结果错过了收庄稼的好时候,庄稼都倒了。后来他想通了,再想请假,就直接跟村支书说 “我媳妇一个人收庄稼忙不过来,我得回家帮两天”,村支书不仅答应了,还说 “家里的事要紧,你先回去,活等你回来再做”。
老陈说:“以前总替别人想,怕耽误这怕耽误那,结果自己的事没做好,还落得一身委屈。很多事,你就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想请假就请假,想争取就争取,别总觉得别人有难处 —— 你顾着自己,别人也不会真计较。比如你想种果树,别总想着‘别人会不会说我瞎折腾’,你想种就种,真没几个人会在意。”
村里的小王也有这体会,以前想跟镇上的老板谈涨工资,总怕老板不高兴,后来直接跟老板说 “我干了这么久,活也干得好,想涨点工资”,老板真的给涨了。他说:“以前总怕这怕那,现在才知道,你不替自己想,没人会替你想。”
4、不想帮就拒绝,别找借口绕圈子
村里的张婶,以前别人找她帮忙,就算不想帮,也会找借口 —— 别人让她帮忙看孩子,她不想看,就说 “我身子不舒服”;别人想借她的自行车,她不想借,就说 “车胎没气了”。可后来,别人知道她是找借口,反而说她 “不实在”。
后来张婶听了老周的话,不想帮就直接说 “不想帮”—— 别人让她看孩子,她就说 “我还要做饭,看不了”;别人借自行车,她就说 “我等会儿要去镇上,不能借”,反而没人说她了,大家还觉得她 “实在”。
张婶说:“以前总觉得找借口好,不会得罪人,现在才知道,你找借口,别人心里也明白,反而不舒服;你直接拒绝,别人知道你是真不想帮,也不会再纠缠。当你能毫无牵绊地拒绝别人,就不会总被别人的事牵着走,心里也觉得轻松,慢慢就有了强者的心思。”
5、啥让你难受就干啥,越躲越弱
村里的小李,以前最怕在人多的地方说话,有回村里开村民大会,让他说说种蔬菜的经验,他站在台上,脸憋得通红,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后来还是老周帮他解了围。后来小李想改变,就刻意在人多的地方说话 —— 先是跟邻居们聊种蔬菜的事,再后来,敢在村民大会上发言,慢慢的,再也不怕在人多的地方露脸了。
他跟人说:“以前总躲着让自己难受的事,觉得躲过去就好了,可越躲越怕,越躲越弱。后来我想,啥让我难受我就干啥 —— 运动让我难受,我就天天跑;在人多的地方说话让我难受,我就主动说。慢慢的,那些让我难受的事,也不觉得难受了,自己也越来越敢干事了。”
村里的老陈以前怕跟镇上的老板谈生意,觉得自己没文化,后来他主动找老板谈,谈着谈着,也敢跟老板讨价还价了。他说:“你越躲,越觉得自己不行;你敢去做,反而发现没那么难。”
6、气势得比道理硬,先站稳脚跟再说话
村里的王大叔,以前别人跟他发火,他不管自己有没有错,都会先道歉,结果别人总觉得他好欺负。有回,邻居跟他吵 “你家的鸡吃了我家的菜”,其实是邻居的菜种到了两家的地界上,王大叔想道歉,可想起老周说的话,就问邻居 “你这么冲是什么意思?菜种到地界上,咋不说你自己的事?” 邻居没想到王大叔会这么说,反而没那么冲了,后来还主动把菜挪了挪。
王大叔说:“别人跟你发火,你别立马道歉,先把气势立住。就算你有错,也得先站稳立场,再跟他说对错。要是你气势没了,就算你有道理,别人也不会听;要是你气势在,别人才会跟你好好说。”
村里的张婶也有这体会,以前别人跟她吵,她总吓得不敢说话,后来她先问别人 “你为啥这么大声跟我说话”,别人反而会收敛。她说:“气势这东西,很重要,你有气势,别人才不敢随便欺负你。”
7、别总跟人解释,越解释越像 “心虚”
村里的老周,以前做买卖,要是算错了账,就总跟人解释 “我不是故意的,是刚才太乱了”,可越解释,别人越觉得他 “不实在”。后来他想通了,算错了就说 “算错了,我再算一遍,该补的补,该退的退”,不再跟人解释,别人反而觉得他 “实在”,更愿意跟他做买卖了。
他跟人说:“有些事,做了就是做了,别总跟人解释。你觉得解释是尊重别人,可别人会觉得你心虚,就算是好事,也会被你解释得像坏事。比如你帮人修农具,没修好,别总解释‘我尽力了’,就说‘我再想想办法’,或者‘你找别人试试’,沉默点,别人反而更信任你。”
村里的小芳以前也爱解释,后来不解释了,别人反而觉得她 “靠谱”。她说:“以前总怕别人误会,现在才知道,越解释越乱,不如不解释,用行动说话。”
8、在一个领域钻深点,成了 “专家” 才有出路
村里的老木匠刘师傅,一辈子就钻木工这一件事,从一开始只会做小凳子,到后来能做衣柜、做床,甚至能做雕花的家具,镇上的人都来找他做,还给他介绍生意。有人问他 “你咋不试试做别的”,刘师傅说 “我就会做木工,把这一件事做好,就够了。咱普通人,没家产可以继承,还想躺平,日子咋会好过?只有在一个领域钻深点,成了专家,才有出路。”
村里的小李跟着刘师傅学木工,以前总想着 “啥都试试”,后来听了刘师傅的话,专心学木工,现在也能做像样的家具了,有人找他做,还能赚不少钱。他说:“以前觉得啥都学才好,现在才知道,啥都学,啥都不精;在一个领域钻深点,成了专家,别人才会找你,日子才会好过。”
9、大胆盯着别人的眼睛,别总 “躲躲闪闪”
村里的小王,以前走在路上,总爱低着头,不敢看别人;跟人说话,也总盯着地上,别人觉得他 “没底气”。后来他听了老周的话,试着抬头看别人,走路时目光坚定,跟人说话时,真诚地盯着别人的眼睛,慢慢的,别人觉得他 “有力量”,也愿意跟他来往了。
小王说:“眼睛是心里的窗户,你总躲躲闪闪,别人觉得你没底气;你大胆盯着别人的眼睛,别人觉得你尊重他,也觉得你有力量。以前总怕看别人的眼睛,现在才知道,盯着别人的眼睛说话,自己也觉得有底气,干啥都敢了。”
村里的小芳也学着盯着别人的眼睛,以前跟镇上的批发商谈生意,总不敢看人家,现在敢盯着人家的眼睛谈,批发商也愿意跟她合作了。她说:“以前觉得盯着别人的眼睛不好意思,现在才知道,这是一种力量,别人会更信任你。”
10、把事当成游戏玩,别太较真才不慌
村里的小栓,以前考镇上的农技员,没考上,天天愁得睡不着,觉得 “天要塌了”。后来老周跟他说 “人生就像玩游戏,这局没赢,还有下局;考试没考好,还能想别的办法;工作没干好,还能补救。别太较真,尽人事,知天命,就不会那么慌了。”
小栓听了,不再愁,而是跟着老周学种反季蔬菜,慢慢也赚了钱。他说:“以前总把事看得太重,没考上就觉得自己没出路了;现在把事当成游戏,没考上就换条路走,反而不焦虑了,日子也过得顺了。”
村里的老陈也说:“我年轻的时候,开杂货铺赔了钱,总觉得活不下去了,后来想通了,就当是玩游戏输了一局,再重新来。现在开了个小饭馆,生意也不错。把事当成游戏,别太较真,才能好好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