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将近时,长安的年味越来越浓。西市的商铺都挂起了红灯笼,“合香居”门口更是热闹——学徒们正忙着将新制的“迎春香包”分装成盒,香包里混合了干梅、檀香和陈皮,闻着既有暖意又有清冽气,刚摆上柜台就被抢购一空。
苏合香正低头核对香料订单,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紧接着是熟悉的女声:“苏掌柜在吗?”
抬头一看,只见李婉儿穿着一身藕荷色锦裙,身后跟着两个提着食盒的侍女,笑盈盈地走进来。“婉儿姑娘,今天怎么有空过来?”苏合香放下笔,连忙让人搬来椅子,“快坐,我让伙计给你沏杯热茶。”
“不着急喝茶,我是来给你送好消息的。”李婉儿将一个烫金请柬递到苏合香手中,“下月初三,长安要举办‘曲江流饮’文人雅集,主办方特意让我来请你,为雅集定制一款专属香氛。”
苏合香接过请柬,只见上面用毛笔写着“恭请合香居苏掌柜莅临曲江流饮雅集,执掌香事”,落款是“长安文人会”。她心中一动——“曲江流饮”是长安有名的文人雅集,每年都会邀请名士、书画家和技艺名家参加,若是能在雅集上展露调香技艺,“合香居”的名气定会传遍长安文人圈。
“这可是难得的机会,我当然愿意去。”苏合香笑着点头,“不过,文人雅集的香氛讲究清雅、雅致,不能太浓烈,我得好好琢磨琢磨。”
“我就知道你会答应!”李婉儿眼睛一亮,“主办方说了,若是香氛能让文人们满意,还会给你丰厚的赏赐呢。对了,雅集当天会有很多诗人、画家到场,你可别忘了多带些香料,说不定能结识不少名士。”
送走李婉儿后,苏合香立刻拿着请柬去找阿罗憾。阿罗憾正在后院检查香料仓库,听她说完雅集的事,忍不住赞叹:“这可是个好机会!长安的文人圈子影响力大,若是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合香居’就不只是西市的龙头,而是整个长安的知名香料铺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苏合香拿出纸笔,开始构思香氛的配方,“文人雅集上,文人们会吟诗作对、赏画品茶,香氛得贴合这种雅致的氛围。我想以墨香为基础,再加入一些清雅的花香,比如兰草、梅花,这样既能体现文人的书卷气,又不会太张扬。”
阿罗憾凑过去一看,只见纸上写着“墨韵香”三个字,下面列着松烟墨、兰草、梅花、沉香、麝香等原料,还标注了每种原料的比例和萃取方法。“墨韵香?这名字好,既点出了墨香的特点,又有雅致的韵味。不过,松烟墨怎么用来调香?我只知道墨是用来写字的。”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苏合香笑着解释,“优质的松烟墨经过特殊处理后,会有一种独特的焦香,和兰草、梅花的清香搭配在一起,能营造出‘书卷伴墨香’的意境。而且,我会用蒸馏法提取墨中的香气成分,再和其他香料的精油混合,这样香氛的层次感会更丰富。”
接下来的几天,苏合香全身心投入到“墨韵香”的制作中。她特意从长安有名的“墨宝斋”买了上好的松烟墨,将墨块敲碎后放入蒸馏装置中,控制温度在八十度左右,慢慢提取墨香精油。蒸馏过程中,调香室里弥漫着淡淡的焦香,混合着兰草的清雅,闻着就让人心静。
阿福和其他学徒也来帮忙,有的负责研磨兰草和梅花,有的负责筛选沉香粉,大家分工明确,忙得不亦乐乎。阿福看着苏合香专注的模样,忍不住问:“掌柜的,这‘墨韵香’真的会受文人们喜欢吗?我从来没闻过用墨做的香。”
“肯定会的。”苏合香停下手中的活,笑着说,“文人们最看重‘雅’,墨是他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用墨香做香氛,既能让他们感到亲切,又能体现出独特的创意。等雅集结束后,说不定还会有文人专门来‘合香居’定制这款香呢。”
经过七天的忙碌,“墨韵香”终于制作完成。苏合香将香氛装入特制的青瓷瓶中,瓶身上刻着“墨韵”二字,还画了几枝兰草,看起来雅致又古朴。她打开一瓶,轻轻嗅了嗅——前调是淡淡的墨香,带着一丝焦甜;中调是兰草和梅花的清香,清新雅致;后调是沉香和麝香的醇厚,绵长持久,正是她想要的效果。
正月初三这天,天朗气清。苏合香带着“墨韵香”和几个学徒,乘坐马车前往曲江。曲江岸边早已搭好了数十个帐篷,帐篷前挂着文人的字号,有的文人正在湖边赏景,有的则围坐在一起吟诗作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书卷气。
李婉儿早已在岸边等候,见苏合香来了,连忙迎上去:“苏掌柜,你可来了!主办方已经把香案准备好了,就在主帐篷旁边。”
苏合香跟着李婉儿来到主帐篷旁,只见一张红木香案上摆放着香炉、香插和青瓷瓶,旁边还放着几张矮凳,供文人们坐下品香。她将“墨韵香”放在香案上,打开一瓶,用小勺取了少量香粉放入香炉中,点燃后,淡淡的墨香很快弥漫开来。
“好香!”正在附近赏景的几位文人被香气吸引,纷纷围了过来。其中一位身穿青衫、面容儒雅的文人拿起青瓷瓶,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香氛,忍不住赞叹:“此香清雅不俗,既有墨香的厚重,又有兰草的雅致,真是难得的好香!不知掌柜如何想到用墨来调香?”
苏合香笑着回答:“文人以墨为伴,墨香是书卷气的象征。我想,用墨香做香氛,既能贴合雅集的氛围,又能让各位先生在吟诗作对时更有灵感。这款香名叫‘墨韵香’,还请各位先生多多指教。”
“墨韵香?好名字!好意境!”青衫文人连连点头,“我是王维,不知掌柜如何称呼?”
苏合香心中一喜——王维可是唐代着名的诗人,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见到他。“原来是王大人,久仰大名!我叫苏合香,是‘合香居’的掌柜。”
王维听说过“合香居”的名字,之前还听朋友提起过“合香居”的茴香香丸和薄荷香包,没想到掌柜竟是如此年轻的女子。他忍不住对“墨韵香”又多了几分欣赏:“苏掌柜不仅调香技艺高超,还颇有创意。此香与曲江雅集的氛围相得益彰,若是能有诗句相配,就更完美了。”
说罢,王维让人拿来纸笔,略一思索,便写下了“墨香伴兰韵,曲江流雅风”十个字。字迹苍劲有力,又不失雅致,与“墨韵香”的意境相得益彰。
其他文人也纷纷称赞,有的为“墨韵香”题诗,有的则向苏合香询问香氛的制作方法。苏合香一一解答,还拿出少量“墨韵香”分给大家,让他们带回品尝。一时间,“墨韵香”成为了雅集上的焦点,几乎所有文人都在谈论这款独特的香氛。
雅集过半时,主办方的负责人特意找到苏合香,对她表示感谢:“苏掌柜,‘墨韵香’深受各位先生喜爱,真是多亏了你。这是给你的赏赐,还请收下。”说罢,递过来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五十两银子和一块玉佩。
苏合香接过锦盒,连忙道谢。她知道,这次雅集不仅让“墨韵香”出了名,更让“合香居”在长安文人圈站稳了脚跟。未来,“合香居”的发展定会更上一层楼。
夕阳西下时,雅集结束。苏合香带着学徒们乘坐马车返回西市,一路上,她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想起自己刚穿越到盛唐时的迷茫,再看看现在的生活,不禁感慨万千。她知道,这只是她在盛唐的一个新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她。但她有信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不仅能让“合香居”成为长安最有名的香料铺,还能找到“长安十二香”,找到回家的路。
回到“合香居”时,铺子已经关门了。阿罗憾正在门口等候,见苏合香回来,连忙迎上去:“怎么样?雅集还顺利吗?”
苏合香笑着拿出王维的题诗和赏赐的锦盒:“非常顺利!‘墨韵香’深受文人们喜爱,王维先生还为‘合香居’题了诗呢。以后,咱们‘合香居’的名气可要传遍长安了!”
阿罗憾接过题诗,仔细看了看,忍不住赞叹:“王维的诗可是千金难求,你这一趟真是没白去。走,我让后厨煮了庆功酒,咱们好好庆祝一下!”
苏合香点点头,跟着阿罗憾走进铺子。调香室里,“墨韵香”的香气还未散去,混合着酒香,闻着就让人心情愉悦。她知道,属于“合香居”的传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