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长安像被装进了蒸笼,正午的日头烤得青石板路发烫,连西市上空的风都带着灼人的热气。“合香居”的铺面虽搭着遮阳的竹帘,可作坊里研磨香料的学徒们还是满头大汗,连苏合香额前的碎发都被汗水浸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
“掌柜的,这天气也太热了,刚磨好的安息茴香粉,放一会儿就潮了。”阿福一边用布巾擦汗,一边看着木架上的香料罐发愁。自从上次“茴香香丸”的风波后,阿福对苏合香越发敬重,干活也格外卖力,只是这盛夏的暑气实在难缠,连香料都受不住。
苏合香放下手中的账本,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外面的西市行人寥寥,大多躲进了茶肆或阴凉处,只有几个挑着担子的小贩,吆喝着“冰镇酸梅汤”匆匆走过。她忽然想起现代夏天常用的薄荷,既能提神醒脑,又能驱蚊避虫,若是做成香包,说不定能解长安百姓的暑气之困。
“阿福,你知道长安哪里有薄荷吗?”苏合香转身问道。
阿福愣了一下,挠挠头:“薄荷?就是那种闻着清凉的草?好像城南的药铺有卖,不过都是晒干了入药的,很少有人拿来做香料。”
苏合香眼睛一亮:“走,我们去药铺看看!”
两人锁了铺子,快步往城南走去。药铺的掌柜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听闻苏合香要买薄荷,从柜台下取出一小包晒干的薄荷叶:“苏掌柜,这薄荷性凉,能清热解暑,只是味道冲,做香料怕是不合适吧?”
苏合香拿起一片薄荷叶凑近鼻尖,熟悉的清凉气息瞬间驱散了几分暑气。她笑着说:“掌柜的放心,我自有用法。这薄荷我全要了,另外,您知道哪里能采到新鲜的薄荷吗?”
老掌柜想了想:“城外的小河边应该有,只是现在天热,薄荷长得稀疏,要采得多,怕是得费些功夫。”
“多谢掌柜的!”苏合香付了钱,带着阿福往城外赶。城外的小河边果然长着零星的薄荷,叶片翠绿,带着水珠,苏合香蹲下身,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阿福也跟着帮忙,不一会儿就采了满满一篮子。
回到“合香居”,苏合香立刻动手制作薄荷香包。她先将新鲜薄荷洗净晾干,再与晒干的艾叶、藿香混合,研磨成粗粉——这样既能保留薄荷的清凉,又能让香气更持久。接着,她取出提前准备好的素布,裁成方形,将混合好的香料粉装进去,再用彩色的丝线缝成小巧的锦囊,上面还绣了简单的驱蚊图案。
“掌柜的,这香包闻着真清凉!”阿福拿起一个香包,凑近闻了闻,顿时觉得暑气消了大半。
苏合香满意地点点头:“明天把这些香包摆出去,定价一文钱一个,应该能卖得好。”
第二天一早,“合香居”刚开门,木架上的薄荷香包就吸引了不少路人。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妇人拿起一个香包,闻了闻后惊喜地说:“这香包真凉快!我家孩子晚上总被蚊子咬,说不定能管用。”说着就买了两个。
消息很快传开,来买薄荷香包的人越来越多,不到中午,一篮子香包就卖光了。苏合香索性让阿福和其他学徒一起赶制,又让阿罗憾帮忙从药铺多进些薄荷,连城外的新鲜薄荷也雇人采了不少。
几天后的一个午后,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停在了“合香居”门口。一个穿着青色衣裙的丫鬟掀开车帘,扶着一位身着粉色罗裙的少女走了下来。少女约莫十六七岁,肌肤白皙,眉眼精致,一看就是出身富贵人家。
“请问,这里是卖薄荷香包的‘合香居’吗?”丫鬟走上前,轻声问道。
苏合香连忙迎上去:“正是,姑娘想买香包吗?”
少女微微一笑,声音清脆如铃:“我是李婉儿,听说你家的薄荷香包能驱蚊解暑,特意来看看。”
苏合香心里一动,李婉儿这个名字她听过,是长安有名的富家小姐,其父是朝中官员,家境殷实。她连忙取出几个绣得格外精致的薄荷香包,递了过去:“李小姐,这是新做的香包,您试试。”
李婉儿接过香包,放在鼻尖轻嗅,眼中露出赞叹之色:“果然清凉,比我家里用的熏香还舒服。对了,这香包除了驱蚊,还有别的功效吗?”
“当然有。”苏合香趁机介绍,“这里面除了薄荷,还加了艾叶和藿香,既能提神醒脑,又能预防暑气,姑娘要是觉得好闻,还可以放在车里或者闺房里。”
李婉儿越听越喜欢,当即买了十几个香包,还对苏合香说:“苏掌柜,我身边的姐妹们也都怕热,下次我带她们来,你可得多准备些。”
苏合香笑着应下:“多谢李小姐照顾,我一定多做些,保证让姑娘和姐妹们满意。”
没过几天,李婉儿果然带着一群富家小姐来到“合香居”。她们穿着各式各样的华丽衣裙,走进铺子时,瞬间让小小的铺面变得热闹起来。苏合香特意为她们准备了冰镇酸梅汤,又拿出新做的薄荷香包,还根据她们的喜好,在香包里加了少量的玫瑰或茉莉,让香气更柔和。
“这个加了玫瑰的香包真好看!”一个穿黄色罗裙的小姐拿起香包,爱不释手。
“我喜欢这个茉莉的,闻着清雅!”另一个小姐也说道。
小姐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挑选着香包,不一会儿就买走了几十上百个。李婉儿看着苏合香,笑着说:“苏掌柜,你这香包做得好,人也实在,以后我们姐妹的香料,就都在你这里买了。”
苏合香连忙道谢:“多谢各位小姐抬爱,我一定用心做,不让大家失望。”
自那以后,“合香居”成了长安贵妇圈的“香饽饽”,不少富家小姐和夫人都慕名而来,不仅买薄荷香包,还会定制其他香料。苏合香趁机推出了“定制香氛”服务,根据每位顾客的喜好和需求,为她们设计专属的香品,生意越发红火。
这天晚上,苏合香和阿罗憾坐在铺子里,看着账本上不断增加的收入,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没想到这薄荷香包不仅解了暑气,还引来了这么多贵人。”阿罗憾笑着说,“现在西市的其他香料铺,都快羡慕死我们了。”
苏合香喝了一口茶,若有所思地说:“这只是开始。薄荷香包季节性强,等过了夏天,就不好卖了。我们得再研发些新的香料,才能长久。”
阿罗憾点点头:“你说得对。对了,我听说下个月长安要举行‘曲江流饮’,到时候会有很多文人墨客参加,要是能让他们为‘合香居’题诗,名气肯定能更上一层。”
苏合香眼前一亮。“曲江流饮”是长安的盛事,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饮酒赋诗,若是能让他们认可自己的香料,“合香居”的名声就能传遍长安的文人圈。她连忙问道:“阿罗憾,你知道怎么才能参加‘曲江流饮’吗?”
“我认识主办方的一个官员,明天我去问问,看能不能给你争取一个名额,让你为雅集定制专属香氛。”阿罗憾说道。
“太好了!”苏合香兴奋地说,“要是能拿下这个单子,我们就能打开文人市场了!”
就在两人憧憬未来时,铺子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阿福从外面跑进来,神色慌张地说:“掌柜的,不好了!外面有人说我们的薄荷香包有毒,还说有人用了之后头晕恶心!”
苏合香和阿罗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薄荷香包的原料都是常见的草药,怎么可能有毒?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阿福,外面现在有多少人?”苏合香冷静地问道。
“有十几个,都在铺外嚷嚷着要退货,还有人说要报官呢!”阿福急得满头大汗。
苏合香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裳:“走,我们出去看看。身正不怕影子斜,是谁在背后造谣,我们当面说清楚!”
铺外果然围了不少人,其中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正大声嚷嚷着:“‘合香居’的香包有毒!我家娘子用了之后就头晕,你们必须给个说法!”
苏合香走到人群前,大声说道:“各位乡亲,我是‘合香居’的苏合香。大家说我的薄荷香包有毒,可有证据?要是真有人用了不舒服,我愿意承担责任,但若是有人故意造谣,我也不会善罢甘休!”
一个汉子上前一步,指着苏合香:“证据?我家娘子就是证据!昨天买了你的香包,晚上用了就头晕,现在还躺在床上呢!你还想抵赖?”
苏合香看着他,目光坚定:“这位大哥,你先别激动。薄荷性凉,若是体质虚寒的人用了,可能会有些不适,但绝不会头晕恶心。不如这样,你带我去看看你家娘子,我再让太医来诊断,若是真的是香包的问题,我赔你十倍的钱;若是有人在背后搞鬼,我们也得查清楚,还‘合香居’一个清白!”
汉子愣了一下,眼神有些躲闪:“这……这不用了,我家娘子已经好多了。”
苏合香心中了然,看来这汉子是被人收买了。她冷笑一声:“大哥,你要是不敢带我去,那就是在造谣!大家想想,‘合香居’的香料在西市卖了这么久,要是真有毒,早就出事了,怎么会等到现在?”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点头,有人说道:“是啊,我用了苏掌柜的薄荷香包,觉得很舒服,怎么会有毒?”
“我看是有人嫉妒‘合香居’生意好,故意造谣!”
汉子见众人不信,脸色涨得通红,转身就要走。苏合香连忙叫住他:“大哥,等等!你要是现在走了,就是承认造谣了。不如我们去官府,让官爷来评评理!”
汉子吓得浑身发抖,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苏掌柜,我错了!是‘胡风堂’的安掌柜让我来造谣的,他给了我五两银子,让我说你的香包有毒……”
众人哗然,纷纷指责安思远太过分。苏合香扶起汉子,叹了口气:“大哥,你也是被人利用了。这次我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但你以后可不能再做这种事了。”
汉子连连点头,起身狼狈地跑了。苏合香看着众人,大声说道:“各位乡亲,今天的事大家也都看到了。‘合香居’的香料,都是用最好的原料做的,我苏合香以人格担保,绝无半分有害成分!以后大家要是对我的香料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来问我,我一定如实解答!”
百姓们纷纷鼓掌,对苏合香更加信任。阿罗憾走到苏合香身边,低声说:“安思远这老狐狸,真是阴魂不散。这次我们得给他点颜色看看,不然他还会再来捣乱。”
苏合香摇摇头:“现在还不是时候。‘曲江流饮’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得先把这件事做好。等过了这阵子,再跟他算总账。”
第二天,阿罗憾从主办方那里带来了好消息:“合香,主办方同意让你为‘曲江流饮’定制专属香氛了!他们还说,要是做得好,以后长安的大型活动,都会请你做香氛。”
苏合香大喜过望,连忙开始准备。她知道,“曲江流饮”是文人雅士的聚会,香氛不仅要清雅,还要有文化底蕴。她想起唐代文人喜欢的墨香、书香,决定以“墨韵”为主题,制作一款“墨韵香”。
她先收集了上等的松烟墨,研磨成粉,再加入少量的檀香、沉香,既能中和墨的烟火气,又能让香气更醇厚。接着,她将混合好的香料放入瓷瓶中,密封静置三天,让香气充分融合。
三天后,“墨韵香”终于制成。苏合香打开瓷瓶,一股清雅的墨香混合着淡淡的檀香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文人的书房,让人心情平静。她满意地笑了,相信这款香氛,一定能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
“曲江流饮”当天,苏合香带着“墨韵香”来到曲江池边。这里早已布置妥当,岸边摆满了桌椅,文人雅士们穿着长衫,或吟诗作赋,或饮酒畅谈。苏合香将“墨韵香”放在各个角落,清雅的香气缓缓散开,瞬间让整个雅集都多了几分书香气息。
“这香真好闻,清雅不腻,很有韵味。”一个穿着白衣的文人赞叹道。
“是啊,闻着这香,连写诗都有灵感了。”另一个文人附和道。
主办方的官员走到苏合香身边,笑着说:“苏掌柜,你这‘墨韵香’真是绝了!各位先生都很喜欢,以后有活动,我们还找你!”
苏合香刚想道谢,忽然听到有人喊:“王摩诘来了!”
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一个身着青色长衫的男子走了过来。他面容俊朗,气质儒雅,正是唐代着名诗人王维。苏合香心中激动,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王维。
王维走到香案前,拿起一瓶“墨韵香”,闻了闻后,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此香清雅,有墨之韵,有书之香,苏掌柜真是有心了。”
苏合香连忙行礼:“王大人过奖了,能为各位先生做香氛,是我的荣幸。”
王维笑着说:“苏掌柜不仅手艺好,还懂文人之心。我为‘合香居’题首诗,算是谢礼吧。”
说着,王维拿起笔,在宣纸上写下:“西市有香居,清雅沁心脾。墨韵随风散,留得文人痴。”
众人纷纷叫好,苏合香接过诗稿,心中感动不已。有了王维的题诗,“合香居”的名声,定会传遍长安的文人圈。
她看着曲江池边的美景,看着文人雅士们吟诗作赋的身影,忽然觉得,在盛唐的日子,似乎也没那么糟糕。或许,在这里,她不仅能找到回家的路,还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