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城满载而归的陆宇和苏媛,如同被注入新鲜活力的细胞,带着更清晰的蓝图和更炽热的干劲,迅速投入到林江县医共体建设的深化工作中。试点经验开始在全县其他几个条件成熟的社区和乡镇卫生院铺开,培训、对接、数据梳理……工作量成倍增加,但看着“林江模式”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两人虽疲惫,却甘之如饴。
然而,现实的土壤并非总是肥沃,也暗藏着坚硬的石块与盘踞的荆棘。
这天下午,陆宇正在心内科门诊看诊,医务科打来紧急电话,语气凝重:“陆医生,请你立刻来医务科一趟!有家属投诉!”
陆宇心里“咯噔”一下。投诉,对于医生而言,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匆匆向等待的病人解释了一下,立刻赶往医务科。
办公室里,气氛压抑。一对中年男女情绪激动,正是之前那位糖尿病足感染、经陆宇和苏媛协助转诊的吴老爷子的儿子和儿媳。吴老爷子最终因感染过重、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在IcU全力抢救多日后,不幸离世。
“就是他们!那个社区的苏医生和这个陆医生!”吴老爷子的儿子指着刚进门的陆宇,红着眼睛吼道,“要不是他们一开始在社区耽误了,胡乱处理,我爸怎么会感染加重!就是他们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医务科主任试图安抚:“家属,请冷静。吴老爷子的病情我们非常重视,也理解你们的悲痛。但治疗过程我们都有记录,社区前期的处理是符合规范的,并且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就启动了绿色通道转诊……”
“符合规范?人都没了,还谈什么规范!”儿媳声音尖利,带着哭腔,“他们就是水平不行!我爸就是被他们耽误的!我们要讨个说法!”
陆宇静静地看着情绪失控的家属,心中沉痛而复杂。他理解家属在失去亲人后的悲痛与需要寻找宣泄出口的心理,但“耽误治疗”这个指控,如同一根冰冷的针,刺伤了他作为医生的职业尊严和责任感。他回想起当时在社区处置室,他和苏媛如何谨慎清创、如何迅速判断、如何争分夺秒联系转诊……每一个环节都力求无误。
“吴先生,吴太太,”陆宇开口,声音因为竭力保持平静而显得有些低沉,“对于吴老爷子的去世,我深感遗憾和痛心。老爷子基础疾病多,感染非常严重,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当时在社区,我们发现感染加重后,没有任何延误,立刻进行了转诊。这是当时的转诊记录和时间节点,您可以查看。”
他将手机里存留的转诊沟通记录和时间戳展示给家属。然而,沉浸在悲痛和愤怒中的家属根本听不进去,也无法理性看待这些“冷冰冰”的证据。
“谁知道你们这些记录是不是后来补的!反正我爸是在你们手上出的事!你们必须负责!”
面对这样的指责,陆宇感到一阵无力。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基于事实的辩解都可能被曲解为推卸责任。他选择了沉默,只是将目光投向医务科主任,相信医院会依规处理。
事后,尽管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reviewing 了全部病历,认定社区及陆宇、苏媛的处理流程符合规范,不存在医疗过失,但家属依然不依不饶,多次到医院和卫生局投诉,甚至在一些本地网络论坛上发布不实信息,给陆宇和苏媛,尤其是主要负责前期管理的苏媛,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精神困扰。
“对不起,陆宇,连累你了。”晚上,苏媛给陆宇打电话,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沙哑。社区直面患者的压力更大,她承受的非议也更多。
“别这么说,”陆宇立刻打断她,语气坚定,“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患者的去世令人难过,但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起面对。”
他的声音像一块沉稳的磐石,给了苏媛莫大的支撑。他们没有过多地沉溺于委屈情绪,而是更加严格地审视自身的工作流程。他们与医务科、法律顾问一起,进一步完善了社区高危患者管理的知情同意书和告知流程,尽可能留下更清晰、更完整的沟通痕迹,既保护患者,也保护医护人员。
这场风波,像一股暗流,冲击着他们刚刚步入正轨的事业和初绽新芽的情感。它冰冷而残酷,提醒他们基层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不仅来自疾病本身,也来自复杂的人心和不够完善的制度环境。
然而,经过这次考验,陆宇和苏媛都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加坚韧。他们没有互相抱怨,没有退缩,而是更紧密地站在了一起。在一次深夜的长谈中,他们达成了一个重要的共识:做正确的事,并坚持做下去,同时要学会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团队。这份在逆境中淬炼出的理解与信任,比顺境中的温情更加牢不可破。
几天后,陆宇在门诊遇到了陈大爷来复查。老爷子精神矍铄,恢复得不错,紧紧拉着陆宇的手:“陆医生,苏医生,你们是好人,是好医生!别管那些闲言碎语,我们这些老家伙都信你们!”
看着陈大爷真诚的眼神,听着他朴素的话语,陆宇感觉心中那块因被投诉而冰封的角落,瞬间被融化了。他意识到,比起那些无端的指责,这些被他们真正帮助过的患者的信任,才是支撑他们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最宝贵财富,是定格的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