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会的成功,如同在陆宇和苏媛共同耕耘的田野上吹过一阵和煦的春风。两人之间的关系,因那个暮色中的“好”字,进入了一种崭新而又自然的阶段。他们没有刻意宣告,相处模式也并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旧忙碌于各自的工作,为试点项目的推广和深化奔波。但一些细微的改变,如同初春冻土下悄然探头的草芽,无声却坚定。
他们会更自然地分享工作中的困惑与喜悦。陆宇在遇到一个棘手的难治性高血压病例时,会下意识地想听听苏媛从社区管理和患者心理角度的看法;苏媛在规划新的健康教育活动时,也会首先征询陆宇的专业建议。他们的交流,超越了简单的恋人絮语,更像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和深刻理解之上的伙伴与知己。
偶尔不加班的日子,他们会一起吃饭,有时在医院食堂,有时在街角的小店。话题从患者管理方案,慢慢延伸到喜欢的食物、童年的趣事、对某部电影的看法。陆宇发现,苏媛沉静的外表下,有着细腻的观察力和一种 dry sense of humor(干巴巴的幽默感),常常在不经意间把他逗笑。而他偶尔流露出的、源于急诊和重症历练的沉稳与决断,也让苏媛感到安心。
这天下午,陆宇刚结束一台择期pcI手术,回到办公室,就接到苏媛的电话,声音带着一丝少有的急切:
“陆宇,你现在方便吗?我们社区有位长期卧床的糖尿病足患者,老爷子姓吴,足跟有个压疮,之前一直在换药,但今天家属发现创面颜色不对,有异味,老爷子精神也不太好。我担心是感染加重了,想请你帮忙看一下。”
“我马上过来。”陆宇没有丝毫犹豫。糖尿病足感染是基层常见的棘手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截肢甚至败血症。
他赶到社区中心的处置室时,苏媛和护士已经准备好了用物。吴老爷子躺在床上,精神萎靡,脚上的敷料揭开后,一股异味弥漫开来。足跟的溃疡创面发黑,边缘红肿,有明显脓性分泌物。
陆宇戴上手套,仔细检查了创面,又询问了病史和最近的血糖控制情况。
“感染比较重,可能已经深及骨膜,需要立刻清创,并且要考虑住院进行静脉抗生素治疗,甚至可能需要外科干预。”陆宇神色凝重地对苏媛和家属说。
家属一听就慌了神。苏媛立刻安抚家属,同时迅速联系医院急诊科和内分泌科,准备绿色通道转诊。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陆宇和苏媛协作,先为吴老爷子进行了初步的伤口清创和分泌物取样。陆宇手法熟练而轻柔,尽量减轻老人的痛苦,苏媛则在旁协助,递送器械,安抚老人情绪。两人配合默契,仿佛已经共同处理过无数次类似的情况。
看着陆宇专注清创的侧脸,额角因仔细而沁出的细密汗珠,苏媛心中涌动着一股复杂的情绪——有对患者病情的担忧,有对陆宇专业能力的钦佩,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与骄傲。她悄悄拿起纱布,替他拭去额角的汗珠。
陆宇动作微微一顿,抬头看了她一眼。四目相对,在充斥着消毒水气味和病人呻吟的处置室里,这一瞬间的温情显得格外珍贵。他没有说话,只是眼中闪过一丝柔和的光,然后继续低头专注于手上的工作。
将吴老爷子安全转诊后,两人都松了口气。回到苏媛的办公室,夕阳的余晖正好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
“幸好你来得及时。”苏媛递给陆宇一杯水,语气带着后怕,“这种感染一旦延误,后果不堪设想。”
“基层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比医院里更复杂。”陆宇接过水,感叹道,“你们的工作,真的不轻松。”
“但有你在,我觉得心里有底很多。”苏媛看着他,坦诚地说出了心中的感受。
这句话比任何情话都更打动陆宇。他看到的不是依赖,而是信任,是基于对他专业能力和人格品质双重认可的、沉甸甸的信任。
“我会一直在。”他看着她,郑重地承诺。这承诺,既关乎工作,也似乎悄然涵盖了更多。
晚上,两人难得都有空,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是一部轻松的文艺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细腻的情感流淌。黑暗中,陆宇的手悄悄伸过去,握住了苏媛放在扶手上的手。苏媛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然后便放松下来,任由他温热的手掌包裹着。没有更多的言语,只有掌心传递的温度和屏幕上光影的流转,一种宁静而满足的幸福在空气中弥漫。
送苏媛回家的路上,两人牵着手,步伐缓慢。
“下周,省里有个关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研讨会,我们医院和社区中心都收到了邀请。”陆宇说道,“科里意思是让我和你一起去参加。”
“好啊。”苏媛点头,“正好可以学习一下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看看对我们下一步的推广有没有借鉴意义。”
他们开始自然地规划着共同的未来,将个人的情感与职业的发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回到宿舍,陆宇看着窗外熟悉的夜景,感觉这个世界似乎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暖。吴老爷子足跟上需要清创的腐肉与新生肉芽,仿佛一个隐喻。他的生活,也在经历了一场情感的寒冬与漫长的修复期后,清除了那些陈旧而无望的牵绊,终于在新的土壤里,萌发出了充满生命力的、翠绿的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