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的病情在IcU团队的努力下,如同早春的冰河,缓慢而艰难地解冻。成功脱离Ecmo只是闯过了第一道鬼门关,后续的康复之路依旧布满荆棘。呼吸机依赖、肾功能不全、神经功能评估、以及最核心的——那颗受损心脏的恢复程度,每一个都是需要攻克的堡垒。
陆宇依旧每天去IcU报到,参与杨帆的病例讨论。他看着这个年轻的躯体在与死神的拉锯战中,一点点夺回生命的主动权。呼吸机参数逐渐下调,升压药一点点减量,尿量开始增多,甚至有一次,在护士为他做肢体被动活动时,他的手指似乎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
这微小的变化,让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都为之振奋。生命力的顽强,在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陆宇在心内科的本职工作也并未松懈。经历了急诊科的淬炼和杨帆这样危重病例的洗礼,他处理日常心内科病人时,显得更加游刃有余,也更能体会慢性病患者长期管理的艰辛与重要性。
他负责的一位患有顽固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老教师,每次复查都要跟他絮叨半天,从血压波动到睡眠质量,从饮食禁忌到孙子考上大学的喜悦。以前的陆宇可能会觉得有些琐碎,但现在,他学会了耐心倾听,从中捕捉与病情相关的蛛丝马迹,也看到了疾病背后那个完整的、渴望关怀的生命。
“陆医生,我感觉你比以前更……沉得下心了。”老教师有一次扶了扶老花镜,笑着说,“以前你虽然也认真,但总感觉急着去处理下一个事。现在能坐下来听我老头子多唠几句了。”
陆宇微微一愣,随即笑了笑:“是您教得好。”这话不全是客套。这些日常的、看似平淡的医患互动,与急诊科那种电光石火的抢救,共同构成了他作为医者的完整图景。一边是与死神的短兵相接,另一边是与疾病的漫长陪伴,两者同样重要,同样需要倾注心血。
这天下午,他收到了一个从青石镇卫生院打来的电话,是那位曾向他提问的老村医。
“陆医生!你那个小册子(指《基层心血管急症初步识别与处置指引》初稿影印本),太好了!前几天我们这儿有个老汉胸口痛,大汗,我一看,就想起你讲的,像是心梗!赶紧让他含了药,躺平,马上联系县里救护车转上来了!那边医生说送得还算及时,放了支架,救过来了!”老村医的声音带着浓重口音,却难掩激动和自豪。
“太好了!王医生,您做得非常对!这就是我们做这个指引的意义!”陆宇由衷地感到高兴。知识的种子在基层发芽,并且真的挽救了生命,这比他个人成功抢救一个病人,更让他感到一种深层次的满足。
这件事也促使他加快了手册的完善和推广步伐。他与科主任、医务科沟通,计划将定稿后的手册不仅发放到卫生院,还要通过县卫健局渠道,覆盖到所有村卫生室。
晚上,他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整理手册的最终稿。手机屏幕亮起,是大学班级群里活跃的聊天记录。几个留在北上广深大医院的同学,正在讨论参加国际会议、发表高分论文的经历,言语间充斥着前沿的术语和激烈的竞争氛围。
他默默看着,内心异常平静。没有嫉妒,也没有自卑。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与他们是如此不同。他们的舞台是顶尖的实验室和学术殿堂,追求的是技术的极致和理论的突破;而他的舞台,是林江县医院的病房、急诊室,是青石镇那样的基层卫生院,守护的是这片土地上最普通百姓的健康底线。
他们的成就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引人瞩目;而他的价值,则如同脚下坚实的大地,承载着生命最基本的重量。
他点开林小雨的朋友圈,她的封面不知何时换了,是一张从高楼俯瞰上海陆家嘴繁华夜景的照片,灯火璀璨,充满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她没有配文。
他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然后关掉了。
他知道,他们依然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着。她的轨道通向更广阔、更未知的世界;而他的轨道,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划出越来越深的轨迹。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县城的夜晚宁静而祥和,远处居民楼的灯火星星点点,如同大地的星辰。他想起了杨帆正在IcU里为生存而战,想起了老教师絮叨的关怀,想起了青石镇老村医那通朴素的报喜电话……
这些,就是他选择的星辰,是他日常的重量,也是他坚守的意义。
他回到桌前,在手册的扉页上,郑重地写下:
“致所有坚守在基层医疗一线的同仁——愿此微光,能助您更早识别风险,更好守护生命。”
他的远方,不在繁华的都市,不在耀眼的学术巅峰,而就在脚下这片需要他的土地,在每一个他能够触及、能够帮助的生命里。这条路,他走得坚定,也走得充实。未来的挑战依旧会接踵而至,情感的牵挂或许依旧难以释怀,但他内心的罗盘,已经清晰地指向了属于他的方向。
夜更深了,办公室的灯光却依旧明亮,如同陆宇眼中那簇不曾熄灭的、名为责任与热忱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