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的日历又悄无声息地翻过几页。陆宇感觉自己像一块被投入急流的顽石,在日复一日的冲刷下,那些属于学生的最后棱角被渐渐磨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属于急诊医生的、内敛而坚硬的光泽。他不再仅仅是魏医生指令的执行者,更多时候,他开始能够预见风险,提前部署,甚至在魏医生处理更危重病人时,独立支撑起抢救室的半边天。
这天,急诊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因与人争执后突发剧烈胸痛、大汗淋漓的中年男性。患者被送来时,脸色苍白,手捂胸口,呼吸急促。
“急性胸痛待查!”分诊护士高声提醒。
陆宇立刻接手。他一边迅速连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一边快速询问病史。心电图很快出来,结果显示广泛导联St段显着抬高!
“考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陆宇心头一紧,这是心内科最凶险的急症之一。
“立刻嚼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抽血急查心梗三项、凝血功能!准备溶栓治疗!”他语速极快地下达着初始医嘱,同时大脑飞速运转。
然而,就在他准备与家属谈话进行溶栓知情同意时,监护仪上的波形突然发生了可怕的变化——心室颤动!
“室颤!”陆宇的声音没有丝毫犹豫,几乎是本能地吼了出来,“除颤仪!200J!所有人离开!”
他一把抓过电极板,精准放电。患者身体弹跳了一下,但监护仪上的波形依旧混乱。
“持续按压!肾上腺素1mg静推!”陆宇没有丝毫停顿,立刻上前接替位置,开始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他的动作标准而有力,每一次按压都仿佛在与死神进行着力量的角力。
魏医生正在处理另一个病人,闻声只是朝这边扫了一眼,目光在陆宇沉稳的背影和标准流畅的抢救动作上停留了一瞬,便又转回头去,继续手上的工作。那是一种无声的信任。
几个周期的抢救后,再加上后续赶来的心内科医生协助,患者终于恢复了自主心律。后续的急诊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由心内科医生完成,但所有人都知道,是急诊科最初那几分钟的果断判断和有效抢救,为患者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窗”。
患者被安全转送至ccU(心脏监护病房)后,陆宇才感觉到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按压过的手臂肌肉也在微微颤抖。但他心里却涌动着一股热流,那是一种将知识、技能、决断力在关键时刻完美融合,并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巨大成就感。
下班后,魏医生罕见地没有立刻离开,他走到正在整理病历的陆宇身边,抛给他一罐冰咖啡。
“今天那个心梗病人,处理得干净利落。”魏医生的语气依旧是那种平铺直叙的风格,但熟悉他的人能听出其中的分量,“从识别到抢救,没走弯路。”
陆宇接过咖啡,笑了笑:“是魏老师您教得好。”
“少拍马屁。”魏医生哼了一声,喝了一口咖啡,目光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在急诊科轮转,也遇到过类似的病人。当时带我的老师,也是这样站在旁边看着。”
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什么:“那时候我也紧张,手心里全是汗,但我知道,他就在我身后。那种感觉……就像有了靠山,又像是一场考试。”他转过头,看向陆宇,“现在,轮到你了。”
陆宇握着冰凉的咖啡罐,感觉魏老师的目光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沉。他明白了那句话里的含义。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抢救,更是一种无声的交接,一种责任的传递。魏医生正在将他多年积累的经验、技术和那种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本能,一点点地、通过这种实战观察的方式,烙印在他的身上。
“急诊科这地方,”魏医生继续说道,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总得有人留下来,把这块营盘守住,把这里面的‘魂’传下去。我看你,是个能留下来的苗子。”
这番话,比任何正式的褒奖都更让陆宇感到震撼。他看到了自己在这位严师眼中的分量,也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期望。
“我会努力的,魏老师。”陆宇郑重地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豪言壮语。有些承诺,需要用实际行动去兑现。
随着轮转时间临近尾声,陆宇发现自己对急诊科的看法已经悄然改变。这里不再是那个令人畏惧的、只有疲惫和压力的“战场”,更是一个能让他快速成长、实现价值的平台。每一次成功的救治,每一次与死神的正面交锋,都在加深着他与这片土地、与这身白大褂的联系。
他开始有意识地整理自己在急诊科遇到的典型病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他甚至开始思考,如果自己将来留在急诊科,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如何优化流程,如何更好地带教后来的年轻医生。
那条曾经让他犹豫是否要扎根基层的“晨昏线”,似乎并未消失,但在急诊科这片独特的土壤上,在他一次次救死扶带来的价值认同中,变得不再那么令人彷徨。他依然会想起林小雨,那份感情深沉而复杂,但他的人生坐标,似乎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