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像一座永不关闭的舞台,上演着无数悲欢离合。陆宇在日复一日的接诊、抢救、沟通中,逐渐褪去了最后一丝书卷气,眉宇间多了份属于急诊医生的沉稳与锐利。他不再仅仅是那个需要魏医生时刻盯着的轮转生,开始能够独当一面,处理大多数紧急情况。
这天晚上,陆宇值夜班。前半夜相对平稳,处理了几个发烧、腹泻的常规病人。临近午夜,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带着哭腔的呼喊打破了暂时的宁静。
“医生!医生!快救救我女儿!”
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女孩冲进了急诊大厅。小女孩脸色通红,呼吸急促,喉咙里发出一种特殊的、类似犬吠的咳嗽声,声音嘶哑,看起来非常痛苦和恐惧。
“急性喉炎!喉梗阻!” 陆宇心头一凛,立刻判断出来。这是儿科的急症,喉部黏膜严重水肿导致气道狭窄,处理不及时可能引起窒息。
“跟我来抢救室!”陆宇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引导家属将孩子抱进抢救床。他一边快速检查孩子的生命体征,一边询问病史。
“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没有发烧?之前有过这种情况吗?”
“晚上睡觉前还好好的,刚睡下没多久就这样了……以前没有过……”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紧紧抓着孩子的手。
孩子有明显的“三凹征”(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这是呼吸困难严重的表现。血氧饱和度监测显示只有92%,并且在缓慢下降。
“立即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地塞米松静推!”陆宇语速极快地向护士下达医嘱。糖皮质激素是缓解喉头水肿的关键。
“通知儿科二线值班医生!”他补充道。
护士迅速执行。然而,在进行雾化吸入时,孩子因为恐惧和呼吸困难,剧烈挣扎哭闹,完全不配合,雾化面罩根本无法有效扣住口鼻。
“宝宝乖,吸点药就不难受了……”父母在一旁焦急地安抚,但效果甚微。
孩子的血氧还在往下掉,91%……90%……呼吸越来越费力,小脸因为缺氧开始有些发绀。
情况危急!
“这样不行!”陆宇当机立断,“准备肾上腺素雾化!”
肾上腺素可以快速收缩血管,减轻黏膜水肿,是处理严重喉梗阻的有效手段,但需要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变化。
就在护士准备药物时,孩子的父亲,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男人,突然一把抓住陆宇的手臂,眼神里充满了怀疑和激动:“肾上腺素?那不是抢救心脏骤停用的吗?我女儿就是咳嗽!你们是不是搞错了?会不会有危险?我要去市里医院!”
陆宇能感觉到对方手指的力度和身体的颤抖。这是家属在极度恐慌和担忧下,对未知治疗方案的抗拒和不信任。如果放在几个月前,陆宇可能会感到委屈或试图强硬解释。但此刻,他理解这种不信任。
他反手轻轻但坚定地拍了拍家属的手背,目光直视对方焦急的眼睛,语气沉稳而充满力量:“先生,您女儿得的是急性喉炎,现在是喉头水肿堵住了气道,非常危险!肾上腺素雾化是现在最快、最有效的办法,能迅速把水肿消下去,把气道打开!去市里至少要一个小时,孩子等不了!请相信我,我们是在救她!”
他的眼神没有丝毫闪躲,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和笃定。时间仿佛凝固了几秒。孩子的父亲紧紧盯着陆宇,似乎在判断他话语里的真假,最终,在那份沉着的目光中,他紧绷的身体微微放松,松开了手。
“好……医生,我们听你的!”他艰难地说道,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个年轻的医生身上。
“快!肾上腺素1mg加入3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陆宇立刻回头对护士喊道。
药物被迅速准备好。这一次,在父母和护士的共同努力下,勉强将雾化面罩靠近孩子的口鼻。随着药物的吸入,奇迹般的变化在几分钟内发生了。孩子剧烈的咳嗽和呼吸困难逐渐缓解,喉鸣音减轻,血氧饱和度开始稳步回升,93%……95%……98%……
孩子紧绷的小身体放松下来,疲惫地靠在母亲怀里,呼吸变得平稳。脸上的绀紫色也渐渐褪去,恢复了红润。
“好了……好了……谢谢医生!谢谢!”年轻的母亲喜极而泣,连连道谢。那位父亲也长舒了一口气,看向陆宇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后怕,“对不起,医生,刚才我太着急了……”
“没关系,理解。”陆宇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微笑,“喉炎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后续还需要观察和治疗,防止反复。等儿科医生来了会详细安排。”
儿科值班医生很快赶到,接手了后续的治疗。孩子被收入儿科病房观察。
处理完这个病人,陆宇走到洗手池边,用冷水用力洗了把脸。冰凉的水刺激着皮肤,让他高度紧张的神经稍稍放松。他看着镜中的自己,白大褂的领口因为刚才的忙碌有些歪斜,眼神却异常明亮。
他回想起家属最初那充满怀疑和抗拒的眼神,以及后来那份孤注一掷的信任。那份信任,是在危急关头,他用专业、冷静和不容置疑的责任感争取来的。它比任何锦旗或赞扬都更沉重,也更珍贵。
魏医生不知何时走了过来,靠在门框上:“刚才那喉炎的孩子处理得不错。临机决断,沟通也到位。”
陆宇转过头。
“尤其是面对家属质疑的时候,”魏医生难得地多说了几句,“慌不得,也硬不得。你得让他感觉到,你比他更清楚该怎么办,而且你正在为救他的孩子竭尽全力。这种信任,是急诊医生的底气。”
陆宇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在急诊科,技术是基础,但赢得时间、赢得信任的能力,往往更能决定治疗的走向和结局。
他整理了一下衣领,深吸一口气,走出了洗手间。候诊区依然有病人,监护仪的滴答声依旧规律。他知道,下一个挑战可能就在眼前。但此刻,他的内心充满了力量。那份刚刚获得的、沉甸甸的信任,如同一块坚实的基石,支撑着他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战场上,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