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喉梗阻抢救成功的案例,像一剂强效的凝练剂,将陆宇在急诊科数月来的所见、所学、所感、所悟,都浓缩升华了。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又略带惶恐的见习生,他的眼神里多了一份沉静,动作间添了几分笃定。那件白大褂穿在他身上,似乎也不再显得那么空荡,而是隐隐贴合了他逐渐宽阔起来的肩膀。
急诊科的日常依旧是高强度的运转,但陆宇已经开始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一些环节中。他能独立完成一些基础操作并做出初步判断,能在王医生询问时,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对病情的看法,甚至能在他分身乏术时,协助进行一些简单的医患沟通。王医生看在眼里,偶尔会在只有他们两人时,指点一二,语气不再是教导,更像是同行间的交流。
“小陆,那个腹痛待查的病人,你怎么看?”一次交班前,王医生随口问道。
陆宇整理了一下思路,回答道:“患者青年男性,转移性右下腹痛,有固定压痛点,血象高,首先还是考虑急性阑尾炎可能性大。但需要和泌尿系结石、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已安排了腹部b超和尿常规。”
王医生点点头:“思路对了。记住,证据链要完整,别被主要矛盾带偏,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这种肯定,让陆宇备受鼓舞。他知道,这是对他临床思维能力成长的认可。
随着八月进入尾声,暑假也接近了尾声。陆宇的见习即将结束。最后几天,他处理得更加用心,仿佛是想为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时光,画上一个尽可能圆满的句号。
林小雨的师范学校开学稍晚几天,但她已经开始为返校做准备。两人见面的次数不多,但每一次都弥足珍贵。他们不再仅仅谈论医院里的惊心动魄或者校园里的趣闻轶事,也开始更多地分享对未来的设想。
一个微风习习的傍晚,两人再次来到县城边的河堤上散步。夕阳将河水染成金红色,远处有归航的渔船。
“快要回去了。”林小雨看着波光粼粼的河面,轻声说。
“嗯,”陆宇应道,“大二的课业会更重,遗传病学、寄生虫学、诊断学都是硬骨头。”
“我相信你肯定没问题的。”林小雨转过头,对他笑了笑,随即又微微蹙眉,“就是……以后见面可能没那么方便了。”
星城医科大学和师范大学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校区距离不近,课业压力也大,不可能像暑假这样时常碰面。
陆宇看着她在夕阳下显得有些柔弱的侧影,心中涌起一股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想要共同前行的决心。他停下脚步,面对着她,认真地说:“小雨,距离不是问题。我们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这就很好。我会经常给你发信息,打电话。等周末有空,我就去看你。”
他的话语朴实,却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承诺感。
林小雨抬起头,看着他被夕阳勾勒出金边的轮廓,看着他眼中那份比以前更加沉稳坚定的光芒,心中那一点点离愁仿佛被驱散了。她用力点点头:“好!你专心学习,不用总惦记我。我也要努力,争取以后当个好老师。”
两人相视而笑,一种名为“未来”的纽带,将他们的心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沿着河堤慢慢走着,规划着回到星城后的第一次“约会”,或许是去图书馆,或许是去听一场讲座,简单却充满期待。
见习的最后一天,陆宇早早来到医院,将自己负责的最后一点工作交接清楚,仔细打扫了医生办公室的角落,将借阅的书籍和资料归还。王医生看着他忙前忙后,脸上露出些许感慨。
“小陆,这段时间,表现不错。”王医生难得地用如此直接的方式表扬他,“肯吃苦,爱学习,有悟性,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有共情心。这些都是当好医生必不可少的品质。”
陆宇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谢谢王老师,这段时间给您添麻烦了,也跟您学到了太多东西。”
“回学校后,把基础打牢,临床经验以后有的是机会积累。”王医生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长辈的嘱托,“记住在这里看到的、感受到的,别忘了你为什么学医。”
“我会的,王老师。”陆宇郑重地回答。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间熟悉的、充满了消毒水味道和紧张气氛的急诊科。这里,他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体会了医学的力量与局限,承受了质疑的压力,也收获了成长的喜悦。那些抢救成功的欣慰,那些无力回天的遗憾,那些家属感激的笑容和悲伤的眼泪,还有王老师、周老师以及其他医护人员的言传身教……所有这一切,都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中,成为他医者道路上最初、也最珍贵的基石。
脱下那件陪伴了他一个暑假、已经有些磨损的白大褂,仔细叠好,陆宇感到一种仪式般的庄重。这不仅仅是一段见习的结束,更是一个阶段的告别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回到家,父母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饭,算是为他践行。父亲陆大山难得地给他夹了一筷子菜,闷声道:“回去好好学。”母亲李娟则不停地叮嘱他注意身体,按时吃饭。家的温暖,冲淡了离别的愁绪,也给了他前行的力量。
晚上,陆宇在书桌前,翻看着厚厚一沓见习笔记。从最初青涩的记录,到后来逐渐深入的病例分析和心得体会,字里行间记录着他的迷茫、他的震撼、他的思考和他的成长。他仔细地将这本笔记收进行囊,这将是他未来学习道路上最重要的参考和鞭策。
他拿出手机,给林小雨发了一条信息:“明天我回学校了。”
很快,林小雨回复了过来:“一路顺风!星城见!( ̄▽ ̄*)”
看着那个可爱的颜文字,陆宇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又点开412寝室的微信群,里面刘波和赵俊已经在嚷嚷着等他回去分享“基层医院历险记”了,陈浩也发了一句:“寝室已打扫干净,等你回来。”
一种熟悉的、充满斗志的氛围仿佛透过屏幕传递过来。是的,他即将返回那个熟悉的校园,回到那群可爱的室友身边,回到浩瀚的医学知识海洋中。但这一次,他不再是最初那个只知埋头苦读、带着些许自卑和迷茫的寒门学子陆宇了。他的行囊里,装满了来自林江县人民医院的宝贵经历,装满了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装满了对前路更清晰的认知,也装满了来自家人、爱人和朋友的温暖与期待。
窗外,繁星满天,如同无数双注视着的眼睛,见证着一个年轻人的蜕变与启程。陆宇知道,大二的征途即将开始,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多、更艰巨。但他已无所畏惧。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并且知道,在这条漫漫长路上,他并非独行。
合上眼帘,他仿佛已经听到了星城医科大学悠扬的上课铃声,看到了图书馆里彻夜不息的灯光。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