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义诊中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事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在星城医科大学校内激起了巨大的涟漪。校报、官网、微信公众号纷纷报道了此事,陆宇、陈浩、刘波、赵俊四人的名字,尤其是作为现场第一指挥和主要按压者的陆宇,一时间成为了校园里的“明星”。学校也很快兑现承诺,对他们进行了公开表彰,授予“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
赞誉和掌声从四面八方涌来。课堂上,会有不认识的同学投来敬佩的目光;食堂里,偶尔会有人指着他们低声议论;甚至连辅导员和几位任课老师,看他们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明显的欣赏。刘波很是享受这种关注,走路都仿佛带着风。赵俊虽然表面上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嘴角偶尔扬起的弧度泄露了他内心的受用。陈浩则一如既往的冷静,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尽到了医学生的本分而已。”
陆宇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压力远比赞誉带来的喜悦要沉重。
表彰会结束后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坐在图书馆僻静的角落里,面前摊开着《病理生理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白天的喧嚣过后,独自一人时,抢救现场的画面反而更加清晰地在脑海中回放:老人青紫的面孔、手下失去搏动的颈动脉、按压时肋骨反馈的触感、AEd放电时身体的弹动、以及最后那一声微弱呻吟带来的巨大 relief……每一个细节都纤毫毕现。
他复盘着整个过程:
· 判断准确吗? 是的,颈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心脏骤停的判断是及时的。
· 操作规范吗? 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频率、人工呼吸与按压的配合,都严格按照培训标准。
· 指挥得当吗? 分工明确,呼叫120、取AEd、维持秩序,环节衔接紧凑。
从结果看,他们成功了,挽救了生命。这无疑是值得庆幸和骄傲的。但陆宇内心深处,一个声音在冷静地追问:如果呢?
如果那天AEd没能及时到位?
如果老人的心脏基础条件更差,一次电击无法复律?
如果按压过程中出现了肋骨骨折等并发症?
如果最终没有恢复自主循环……自己能否承受得住那份“尽力了,但失败了”的巨大遗憾?家属那悲痛欲绝的眼神,他在县医院急诊科已经见过一次。
他想起王医生在经历李大爷抢救失败、家属质疑后,对他说的那句话:“医学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次成功,是“治愈”的幸运,但更多的是无数“帮助”与“安慰”场景中的偶然。他深知,自己只是恰好出现在了正确的位置,运用了正确的知识,并且,拥有了一份至关重要的运气。
“光环是别人的看法,重量是自己的感受。” 陆宇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他清楚地知道,这次经历赋予他的,不是可以沾沾自喜的资本,而是一份更加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医学不确定性更深切的敬畏。他告诉自己,必须更快地成长,掌握更扎实的知识和更精湛的技能,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当运气不再站在他这边时,依然有能力去面对,去承担。
这种自省,让他迅速从飘飘然的状态中沉淀下来。他婉拒了几个学生社团请他分享“英雄事迹”的邀请,将那张红彤彤的荣誉证书仔细收进箱底,然后重新将自己投入到了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去。他甚至比以往更加刻苦,尤其是在《诊断学》和《病理生理学》上,他投入了更多精力,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晰地认识到,精准的判断源于对正常与异常的深刻理解,而有效的干预则必须建立在洞悉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基础之上。
林小雨敏锐地察觉到了陆宇的变化。她没有过多地谈论那场抢救,只是在一次例行通话中,轻声说:“感觉你最近……想得很多。”
陆宇沉默了一下,没有否认:“嗯。就是在想,医生这个身份,到底意味着什么。”
“想明白了吗?”
“还没有,”陆宇老实回答,“可能永远也想不完全明白。但我知道,得多学一点,再学扎实一点。”
林小雨在电话那头温柔地笑了:“那就按照你的节奏,慢慢想,好好学。我一直都在。”
这种无条件的理解和支持,像一阵温和的风,吹散了陆宇心头些许的迷雾。
寝室里的氛围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那场共同经历的生死考验,无形中拉近了四个人的距离。刘波虽然依旧活跃,但讨论专业问题时明显认真了许多。赵俊玩手机的频率似乎有所下降,偶尔也会拿起陆宇或陈浩推荐的参考书翻看。陈浩则开始更主动地与陆宇交流一些复杂的病例分析,两人常常在熄灯后,还就某个生理机制或诊断思路低声讨论许久。
期末考试的脚步日益临近,校园里的空气再次弥漫起熟悉的紧张感。但这一次,陆宇的心境格外平和。他按部就班地复习,梳理知识体系,查漏补缺。当他再次翻阅那些熟悉的章节时,那些文字仿佛都带上了生命的温度,与他在县医院、在技能中心、在社区义诊现场的所见所感交融在一起。
盛夏的蝉鸣愈发嘹亮,大二的终章即将奏响。陆宇站在图书馆的窗边,看着窗外被烈日炙烤得有些晃眼的校园。他摸了摸胸前,那里似乎还残留着听诊器冰凉的触感,以及那次按压时,汗水浸透衣襟的黏腻。
荣誉已成过往,压力化为动力。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距离一名合格的医生依然遥远,但脚下的路,却因为这一次次的经历与反思,而变得愈发清晰和坚实。他收拾好书包,深吸一口气,汇入了走向考场的人流。他的眼神平静而坚定,里面映照着的,不仅是即将到来的考试,更是那条漫长而充满挑战,却让他无比笃定的医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