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周末,阳光正好。星城医科大学组织了一场面向附近社区的公益义诊活动,旨在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实践所学。大二临床专业的学生大多报名参加了,陆宇、陈浩、刘波和赵俊也在其中。他们被分配在不同的摊位,负责基础的健康筛查工作——测量血压、血糖,进行简单的健康问询。
陆宇被安排在血压测量区。他穿着学校统一发放的白色志愿者t恤,胸前别着听诊器,看上去已有几分准医生的沉稳。他耐心地为排队的社区居民测量血压,不时温和地提醒着注意事项:“阿姨,您最近有按时吃降压药吗?”“叔叔,您这血压有点偏高,建议去医院详细检查一下。”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空气中弥漫着初夏的青草气息和义诊现场特有的、混合了消毒液与人群的微喧。刘波在隔壁血糖测量区忙得不亦乐乎,赵俊则在发放健康宣传册,偶尔用他特有的幽默逗乐排队的老人。陈浩因为基础扎实,被安排在咨询台协助老师解答一些简单的健康问题。
就在临近中午,人流稍缓之际,异变突生!
在距离陆宇摊位不远处的休息区,一位正在排队等待咨询的六十多岁老人,突然身体一晃,毫无征兆地向前栽倒,重重地摔在地上,发出了沉闷的声响。
“有人晕倒了!”
“快!快叫医生!”
现场瞬间陷入一片混乱和恐慌。家属的惊叫声、周围群众的惊呼声此起彼伏。
陆宇的心脏猛地一缩,几乎要跳出胸腔。他离得最近,几乎是本能地,一个箭步就冲了过去。陈浩也从咨询台那边迅速起身赶来。
“让一让!我们是医学生!”陆宇大声喊着,挤开围拢的人群。
只见老人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意识完全丧失,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陆宇蹲下身,手指迅速探向老人的颈动脉。
没有搏动!
他俯下身,侧耳贴近老人口鼻,同时观察其胸廓。
没有呼吸!
“心脏骤停!”陆宇抬起头,朝着赶过来的陈浩和也闻讯跑来的刘波、赵俊喊道,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变调,但异常清晰。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社区义诊的轻松氛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生死一线的极致压迫感。陆宇的脑海中,暑假在县医院急诊科参与抢救李大爷的画面,以及无数次心肺复苏训练的场景,如同快进的电影镜头般飞速闪过。
“快!实施心肺复苏!刘波,去打120,说清楚地点和情况!赵俊,维持秩序,疏散人群,确保空气流通!陈浩,你去看看带队老师或者校医来了没有!”陆宇几乎是吼着发出了指令。在这一刻,平日里的沉静被一种源于训练和责任的果断所取代。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将老人放平,解开其衣领,跪在一旁,定位,双手叠放,开始进行胸外按压。
“01, 02, 03…” 他在心中默数,按压的深度和频率严格按照标准。每一次下压,都感觉着肋骨的反抗力,每一次回弹,都期待着生命的迹象。汗水几乎瞬间就从他额头渗出,顺着鬓角滑落。
陈浩迅速检查了老人口腔有无异物,然后毫不犹豫地开始进行人工呼吸。捏住鼻子,包住口唇,吹气,观察胸廓起伏。两人配合默契,一个循环,两个循环……
周围的喧闹似乎远去了,陆宇的世界里只剩下手下这具失去生机的躯体,以及那不容喘息的操作节奏。手臂开始酸胀,呼吸变得急促,但他不敢停,也不能停。他知道,这黄金四分钟,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AEd!有没有AEd?!” 陈浩在人工呼吸的间隙抬头急问。 fortunately,学校为这次大型活动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赵俊已经反应极快地从不远处的物资点取了过来。
“陆宇!” 陈浩喊道。
陆宇立刻停止按压。陈浩迅速打开AEd,贴上电极片。仪器开始自动分析心律。
“正在分析心律……请不要接触病人……”
所有围观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建议电击!” AEd发出提示音。
“所有人离开!” 陆宇和陈浩同时高喊。
确认无人接触后,陈浩按下了电击按钮。老人的身体猛地弹动了一下。
电击后,陆宇立刻继续胸外按压。他的白t恤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紧紧贴在背上。刘波打完电话也跑了回来,紧张地看着,随时准备接替。
又过了大约两分钟——这短暂的时间却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陆宇手下按压的躯体,突然发出了一声微弱的呻吟!
紧接着,监护(通过AEd的屏幕隐约可见)上出现了自主心律的波形!颈动脉再次触及到了微弱但确实存在的搏动!
“恢复自主循环了!” 陈浩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陆宇几乎虚脱,手臂因为过度用力而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但他不敢大意,依然保持着跪姿,密切观察着老人的情况。
就在这时,学校的带队老师和校医终于带着急救箱和氧气袋赶到了现场,120救护车的鸣笛声也由远及近。专业人员迅速接手了后续的生命支持工作和转运准备。
看着老人被小心翼翼地抬上救护车,陆宇才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倒在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汗水顺着下颌滴落。刘波和赵俊连忙过来扶住他。
“宇哥!你太牛逼了!” 刘波激动地拍着他的背。
赵俊也难得地收起了玩世不恭,重重地点头:“反应太快了!指挥得也好!”
陈浩递过来一瓶水,看着陆宇,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郑重和认可:“陆宇,你做得非常好。规范,果断。”
陆宇接过水,手还在微微发抖,他喝了一大口,冰凉的液体划过喉咙,才感觉找回了一点真实感。他回想起刚才那惊心动魄的几分钟,从最初的震惊,到本能的判断,再到不顾一切的抢救……那种将课堂所学、技能训练、乃至暑假见习的观察,在极端压力下瞬间整合、爆发出来的体验,是任何模拟训练都无法给予的。
带队老师走过来,用力拍了拍陆宇和陈浩的肩膀,语气充满了欣慰和后怕:“同学们,你们今天立了大功!挽救了一条生命!学校会为你们请功!也给我们所有人上了最深刻的一课!”
义诊活动因为这场意外而提前结束。回去的路上,四个人都异常沉默,还沉浸在刚才那场与死神赛跑的震撼之中。
晚上,陆宇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他抬起自己下午按压时用力过度、至今仍有些酸痛的手臂,看着天花板。今天发生的一切,像烙印一样刻在了他的记忆里。他真切地体会到,医学知识不仅仅是试卷上的分数,技能操作也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考核。它们是武器,是盾牌,是在关键时刻,能够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的、沉甸甸的力量。
这次突发的社区抢救事件,像一场毫无预兆的实战考核,检验了他大二一年的学习成果,也让他对“医生”这两个字承载的重量,有了血肉相连的理解。他知道,这条路,他选对了,并且,他将更加坚定、更加敬畏地走下去。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他疲惫却异常清亮的眼眸中,那里,有一种名为“信念”的东西,正在悄然凝聚,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