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事件的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激起层层涟漪,但最终还是在急诊科永不停歇的忙碌中逐渐沉底。调解结束后,王医生似乎很快就将那份无奈与沉重打包封存,再次以那种近乎本能的专注投入到新的战斗中。陆宇也努力调整心态,将那场充满张力的调解视为一堂沉重的必修课,记录在案,然后继续前行。他深知,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于事无补,唯有汲取教训,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急诊科依旧是那个浓缩了人间悲欢离合的舞台。陆宇在这里见到了更多课本上无法描绘的场景,也面临着来自临床知识的实实在在的挑战。
一次,一位母亲抱着一个约三四岁、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的孩子冲了进来,声音带着哭腔:“医生!医生!快看看我孩子!烧了两天了,咳嗽,喘不上气!”
王医生迅速检查,听诊器下,孩子双肺布满了哮鸣音和湿性啰音。“小儿重症肺炎,可能合并心衰。”他快速判断,下达医嘱,“吸氧,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抽血急查血气分析和血常规,准备利尿、平喘……”
陆宇在一旁协助,看着孩子因呼吸困难而剧烈起伏的小胸脯,听着那令人揪心的喘息声,心里一阵发紧。他在《儿科学》上学过肺炎,知道重症肺炎的危险性,但书本上的描述远不如眼前这个弱小生命的挣扎来得震撼。王医生一边操作,一边快速地向陆宇解释着判断依据和治疗思路:“小儿气道狭窄,炎症分泌物容易堵塞,进展快,要特别注意呼吸功能和循环状态……你看他的鼻翼煽动和三凹征,这是严重呼吸困难的表现……”
陆宇努力回忆着相关知识,却发现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情况,自己那点书本知识显得如此单薄和僵化。他意识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还有一次,一个酗酒后的年轻人被朋友送来,腹痛剧烈,伴有呕吐。王医生查体时,发现患者腹部有压痛和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但心率快,血压偏低。
“警惕急性胰腺炎或者消化道穿孔。”王医生对陆宇低声道,“酗酒是常见诱因。马上查血淀粉酶、脂肪酶,安排腹部ct。”
结果出来,果然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危重,立即被收治入院。
王医生事后对陆宇分析:“这种病人,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腹痛表象迷惑。但结合病史和全身情况,比如循环不稳,就要想到危重急症的可能。临床思维不能局限,要见微知着。”
这些活生生的病例,不断冲刷和重塑着陆宇的医学认知。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不仅看王医生如何处置,还主动去翻阅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对比书本,记录下每一个临床决策背后的逻辑。他开始明白,在急诊,知识储备的广度、临场判断的敏锐和决策的果断,缺一不可。他感觉自己像一块被投入急流的顽石,在一次次冲击中,被打磨着,塑造着。
就在这样紧张而充实的见习中,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了林江县人民医院的急诊科。
那是一个周六的上午,陆宇刚帮着处理完一个外伤缝合的病人,正在写记录。忽然,一个熟悉又带着些许虚弱的声音在分诊台前响起:“你好,我有点发烧,咳嗽,想挂个内科……”
陆宇猛地抬起头,只见林小雨穿着一件简单的淡黄色连衣裙,脸色有些苍白,嘴唇干涩,正微微蹙着眉跟护士说话。她怎么会在这里?还生病了?
陆宇的心瞬间提了起来,他几乎是小跑着过去:“小雨?!”
林小雨看到陆宇,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随即是放松和依赖的笑容:“陆宇?你真的在这里见习啊?我……我好像感冒了,有点难受。”
“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多久了?”陆宇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语气里是掩饰不住的关切。他下意识地就伸手想去探她的额头,手伸到一半又觉得唐突,有些尴尬地缩了回来。
林小雨被他这紧张的样子逗得微微笑了笑,随即又咳嗽了两声,声音有些沙哑:“前天晚上开始有点喉咙痛,昨天发烧了,38度5,自己吃了点退烧药,今天还没完全退,咳嗽也厉害了。”
陆宇立刻对分诊护士说:“王姐,这是我同学,麻烦您给挂个号,我先带她去诊室门口等着。”
护士看着陆宇难得一见的紧张模样,了然地笑了笑:“去吧去吧,就在三诊室,周医生今天在。”
陆宇领着林小雨到诊室外的长椅坐下。看着她因为发烧而泛红的脸颊和略显疲惫的眼神,陆宇心里又急又心疼。他跑去护士站要了杯温开水,又找来一个体温计。
“先量个体温,喝点水。”他的动作带着医学生的熟练,却又比对待普通病人多了十分的轻柔。
林小雨乖乖地照做,看着陆宇忙前忙后,眼神里流淌着温暖的光彩。在她看来,此刻穿着白大褂、眉头微蹙、一脸专注的陆宇,比平时那个沉默刻苦的男孩,更多了一种令人安心的可靠感。
体温量出来,38.2度。陆宇看了看,又仔细问了问林小雨还有没有其他症状,比如肌肉酸痛、流鼻涕等等。他初步判断是病毒性感冒,但为了稳妥,还是需要医生确诊。
轮到林小雨就诊时,陆宇征得周医生同意后,也跟了进去。周医生看到陆宇带着个女孩进来,眼神里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了平常的和蔼。他详细询问了病情,做了听诊等检查。
“嗯,考虑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周医生一边开着处方,一边说,“问题不大,主要是对症处理,多休息,多喝水。我给你开点退烧药,咳嗽厉害的话再加个止咳化痰的。如果两三天还不退烧,或者出现胸闷气促,再及时来看。”
“谢谢周医生。”林小雨连忙道谢。
陆宇也松了口气,认真记下了医嘱。
取完药,陆宇跟王医生打了个招呼,提前了一会儿下班,送林小雨回家。林小雨家也在县城,离医院不算太远。
走在回家的路上,午后的阳光透过行道树的缝隙洒下,不再那么毒辣。陆宇帮林小雨拿着药,不时侧头看看她。
“你怎么突然回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陆宇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嗔怪。
“想给你个惊喜嘛,”林小雨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随即又咳嗽起来,“谁知道先把自己弄生病了。本来还想看看你穿白大褂工作的样子呢。”
“生病了还想着惊喜。”陆宇无奈地摇摇头,语气却软了下来,“你一个人在家行吗?叔叔阿姨呢?”
“他们上班去了,晚上才回来。没事的,我吃了药睡一觉就好了。”林小雨说着,脚步却有些虚浮。
陆宇看着她逞强的样子,心里做了一个决定。“我先送你回去,等你吃了药,安顿好我再走。”
到了林小雨家,陆宇像个尽责的“家庭医生”,监督她吃了药,又帮她倒了水,看着她躺下休息。他还不太放心,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拿出随身带的《药理学》翻看着,打算等她父母回来再离开。
房间里很安静,只有林小雨偶尔的咳嗽声和陆宇轻轻的翻书声。一种微妙而温馨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
林小雨躺在床上,看着客厅里陆宇专注看书的侧影,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暖流。这个曾经在计算机二级失败后一度消沉、需要她陪伴走出的男孩,如今已经能够穿着白大褂,在医院里从容应对,还能在她生病时给予如此细致可靠的照料。他的成长,让她感到欣慰,更让她心中那份朦胧的情感,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
过了一会儿,林小雨的呼吸变得平稳悠长,似乎是睡着了。陆宇轻轻走过去,帮她掖了掖被角,看着她熟睡中依旧微蹙的眉头,忍不住伸手,极其轻柔地用指腹抚平了她眉间的褶皱。
那一刻,一种强烈的保护欲和难以言喻的柔情充斥着他的心胸。他知道,这个女孩,在他最灰暗的时刻给予他光亮,如今,他也想成为她的依靠。
林小雨的父母下班回来,看到陆宇在家,很是意外,得知女儿生病是陆宇帮忙照料的后,更是连连道谢。陆宇有些腼腆地回应着,叮嘱了注意事项后,才告辞离开。
走在回自己家的路上,晚风拂面,陆宇的心却比来时更加滚烫。急诊科的忙碌与挑战,让他看到了医学的深邃与责任;而林小雨的出现和病中的依赖,则让他体会到了情感的牵挂与温暖。这两者,如同两条交织的溪流,在他心中汇合,让他前行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却也充满了更加具体和真切的动力。
他知道,这个暑假,因为县医院的见习,因为急诊科的历练,也因为林小雨这场突如其来的感冒,变得格外不同。他不仅在专业上有所成长,在心境上,也悄然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蜕变。未来,他要更加努力,为了能守护更多人的健康,也为了能更好地守护身边珍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