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宇试图理解那种感觉。并不是嫉妒同学们的轻松快乐,也不是觉得自己选择的道路高人一等。那只是一种深刻的认知——他们已然行走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上,看到的风景、背负的行囊、前行的节奏,都已迥然不同。他的喜悦、他的压力、他的震撼、他的迷茫,在那个热闹的包厢里,找不到任何共鸣的回响。那种无人理解的孤独,比独自在图书馆刷夜更深沉。
他需要倾诉。不是向父母,因为他们会担心;不是向412的室友,他们虽能理解学业压力,但未必能完全体会这种源于价值观和人生轨迹分野的疏离感。他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个名字——林小雨。
那个和他一样在复读岁月里拼尽全力、互相打气的女孩。那个在师范大学感受着人文气息、在民工子弟学校支教时眼睛会发光的女孩。那个在回星城的车上,能和他畅谈彼此大学生活、互相给予理解和鼓励的女孩。她或许,是唯一能理解这种复杂心境的人。
犹豫了片刻,陆宇拿起手机,找到了林小雨的微信。时间已不算早,但他还是发出了信息:
“睡了吗?”
消息几乎是秒回:“还没~在啃一本难啃的教育学着作。怎么了,陆大学霸?寒假生活太惬意,想起我这个老同学了?[表情包:偷笑]”
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文字和那个熟悉的表情包,陆宇紧绷的心弦似乎松动了一下。他组织了一下语言,手指在屏幕上缓缓敲击:
“今天去参加了高中同学聚会。刚回来。”
林小雨回了个“哦?”然后紧接着又问:“感觉怎么样?是不是特别热闹?大家都变样了吧?”
陆宇深吸一口气,决定坦诚相告:
“热闹是热闹。但……感觉有点格格不入。他们聊的游戏、球鞋、恋爱、旅行……我好像完全插不上话。坐在那里,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写道:
“也不是说他们的生活不好,就是……突然发现,我们好像已经不是一路人了。我的脑子里装的都是解剖、生化、生理,还有……还有上次路上遇到车祸的那种感觉。这些东西,好像没办法在那种场合说出来,也没人能真正理解。”
将这些话发送出去,陆宇感到一种奇异的轻松,仿佛卸下了一部分无形的重量。他紧张地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手机安静了几秒钟,然后屏幕亮起,是林小雨发来的一段长长的语音。
陆宇点开,林小雨那清脆而温和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响起,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陆宇,我完全明白你的感受。虽然我们的专业不同,但那种‘局外人’的感觉,我也有过。你知道吗?有时候我和我师大的同学聊文学、聊电影、聊支教时的感动,她们会觉得我太理想化;而当我回到老家,和以前的同学聊天,他们又会觉得我‘上了大学就是不一样’,说话文绉绉的,有距离感。”
她顿了顿,声音里多了一丝感慨:
“成长可能就是这样吧,会不断地给我们分类,把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也让曾经亲密的人慢慢走向不同的方向。这其实不是谁的错,只是我们选择的路不一样了。你选择了一条特别需要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道路,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尤其是在起步的时候。”
陆宇静静地听着,心中那股郁结的孤独感,仿佛被这些话一点点地稀释、融化。她懂,她真的懂。
林小雨继续说道,语气变得坚定起来:
“但是陆宇,你不要怀疑自己的选择。你知道我为什么佩服你吗?不仅仅是因为你成绩好,更是因为你身上那种沉甸甸的责任感。那次你跟我说车祸的事情,我就觉得,你天生就是当医生的料。那种在混乱中保持冷静、想要去帮助别人的本能,特别珍贵。你的孤独,是因为你走在了大多数人的前面,看到了他们还没看到的风景,承担了他们还没意识到的责任。”
“你的世界里,有生命的重量,有科学的严谨,这当然会和那些只关注眼前欢愉的世界有隔阂。但这恰恰说明,你的世界更广阔,也更深刻。”
这些话,像温暖的阳光,照进了陆宇有些阴霾的心房。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自己的“孤独”。它不再是一种负面的情绪,而成了前行者必然要经历的、甚至象征着某种深度的状态。
他回复道:“谢谢你,小雨。听你这么说,我心里舒服多了。我就是……突然有点感慨。感觉半年时间,改变了好多东西。”
林小雨很快回复:“改变是必然的呀。我们都在变成更好的自己,只是方向不同而已。你看,虽然我们专业不同,但现在不还是能这样聊天吗?因为我们内核里有相似的东西,都愿意努力,都对世界抱有善意。真正的朋友,不是非要活在同一个频道上,而是即使频率不同,也能彼此理解、互相支持。”
“就像你跟我讲解剖实验室,我虽然会觉得有点‘可怕’,但我能理解你对生命的敬畏;我跟你讲支教的孩子多么纯真,你虽然没亲身经历,但也能明白那种感动。这就够了,对吧?”
“对,这就够了。”陆宇由衷地回复,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了笑容。那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感觉,无比温暖。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仿佛回到了复读时互相打气的状态,只不过话题变成了各自大学的趣事和思考。陆宇跟她分享了期末复习时攻克神经系统的“壮举”,林小雨则吐槽了她那本难啃的教育学名着和支教时遇到的哭笑不得的事情。他们甚至约好,回到星城后,要一起去逛逛书店,交换各自领域的“入门级”有趣读物。
这个冬夜里的隔空交谈,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当陆宇放下手机时,窗外的夜色依旧深沉,但他的内心却一片澄澈和明亮。那股因聚会而产生的孤独和迷茫,已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坚定的平和。
他再次看向书桌上的医学教材,目光不再有隔阂,而是充满了归属感。是的,他选择了一条孤独的路,但这条路上,他并不孤单。他有父母无声的支持,有室友并肩作战的情谊,有学姐前辈的指引,还有像林小雨这样,虽然走在不同道路上,却能遥遥相望、心意相通的朋友。
这种跨越专业和距离的理解与共鸣,比喧嚣场合下的应酬更让他感到珍贵和有力。
他关上台灯,躺回床上。冬夜寂静,但他却能听到自己内心坚定而清晰的心跳声。他知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他将带着这份由倾诉和理解转化而来的力量,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的一切。成长的岔路口,纵然会与一些人渐行渐远,但也必定会遇见更多同频的灵魂。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无愧于心,无愧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