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间的设计概念得到了批准,但将其从图纸变为现实的第一步,就遇到了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材料。
林微光构想中的“智能核心”和动态调节表皮,需要一种能够高效传导、甚至放大特定频率微能量场,同时本身物理性质稳定、可塑性强、且能满足建筑安全与环保标准的复合材料。她查阅了陆氏集团所有的材料库,咨询了多家顶级材料供应商,得到的反馈要么是“理论可行,但无现成产品”,要么是“定制研发周期至少十二个月,成本无法估量”。
三个月?连合格的材料都拿不到。
压力再次如同实质般压在肩头。团队刚刚因路演成功而提振的士气,在面对这个具体而残酷的难题时,又开始滑向低谷。负责与供应商对接的工程师几乎磨破了嘴皮,换来的也只是礼貌而无奈的拒绝。
“林工,现有的商用材料,对场的衰减率太高了,能量传递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百分之一。”工程师疲惫地汇报,“几家实验室表示愿意尝试,但……时间上绝对来不及。”
林微光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屏幕上那精美的示范间三维模型,感觉它就像一座空中楼阁,因为没有合适的地基而摇摇欲坠。她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要退而求其次,牺牲一部分性能,采用折中方案。
但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她强行按了下去。折中?在苏氏“生命茧房”即将亮相的关头,一个性能打折的“普罗米修斯”示范间,无异于自毁长城。陆时砚要的是“感受”,是“锚点”,一个平庸的展示根本无法承担这个重任。
她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再次调出L8权限资料库,试图从那些被封存或边缘化的研究报告中寻找灵感。她检索着“场传导材料”、“自适应复合材料”、“能量拓扑结构”等关键词,在浩如烟海的失败或激进的档案中艰难地筛选。
一天,两天……时间在焦虑和专注中流逝。她几乎不眠不休,眼睛里布满血丝,嘴唇因缺水而干裂。周景明送来的餐点原封不动地放在一旁。
就在她几乎要绝望,准备向陆时砚汇报无法按时完成材料选型时,她在数据库一个极其偏僻的角落里,找到了一份标记为【项目终止 - 理论验证未通过】的档案。标题是:《基于特定晶格结构的微波段能量局域化与引导研究》。
微波段?这与“普罗米修斯”所需的微能量场波段并不完全吻合。但吸引她的是“特定晶格结构”和“能量引导”这两个词。她点开档案,里面是大量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有限的实验数据。研究结论是,该结构在目标波段未能实现能量局域化,项目被终止。
然而,林微光却盯着那些关于晶格结构的参数和能量传导的模拟数据,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这个结构……虽然在其原定目标波段失败了,但其物理特性,似乎异常契合“普罗米修斯”所需场频的参数!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她脑海中形成——这个被判定为“失败”的结构,或许正是她苦苦寻找的答案!只是它的价值,需要在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才能被重新发现!
她立刻将这份档案的关键数据提取出来,结合“普罗米修斯”的场参数,进行反向推导和模拟。结果显示,理论上的能量传导效率远超现有任何材料!
希望重新燃起!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难题:如何将这种只存在于理论和少量实验中的晶格结构,大规模、稳定地制备成建筑材料?这涉及到极其尖端的纳米级制造工艺。
以她目前的权限和资源,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
在截止日的最后关头,林微光带着整理好的所有资料——包括那份“失败”的档案、她的理论推导、模拟结果以及目前无法解决的制造难题——敲响了陆时砚顶层办公室的门。
她必须向他坦白困境,并寻求最后的、或许也是唯一的可能。
陆时砚坐在办公桌后,听她言简意赅地汇报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接过她递过来的平板,快速翻阅着那些复杂的数据和她的分析。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只有他指尖划过屏幕的细微声响。
几分钟后,他放下平板,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
“所以,你的解决方案,是基于一个被集团内部判定为失败的技术?”
“是。”林微光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我认为判定失败,是基于其原定目标。但在‘普罗米修斯’的场参数下,它展现出了独一无二的潜力。问题在于,我们缺乏实现它的制造能力。”
陆时砚沉默地看着她,那目光仿佛要穿透她的灵魂,衡量她这番话里有多少是孤注一掷的赌博,有多少是基于科学判断的自信。
良久,他拿起内部通讯器,接通了周景明,下达了指令,语气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联系韩国KhI集团,启动‘蜂巢协议’谈判。目标,获取其第七代纳米级三维打印技术优先使用权。告诉他们,陆氏可以用‘星芒’亚洲区光影系统升级合约作为交换。”
蜂巢协议?KhI集团?第七代纳米打印?
林微光震惊地听着。这些都是她只在行业传闻中听过的顶尖资源!陆时砚甚至没有询问细节,就直接动用了如此级别的战略储备和交换条件!
周景明在那头似乎也停顿了一下,才迅速回应:“明白,陆总。我立刻去办。”
结束通讯,陆时砚的目光重新回到林微光身上。
“材料问题,会解决。”他淡淡地说,“你负责在技术落地后,完成集成测试。时间表,不变。”
他甚至没有问她是否确定这个方案可行。仿佛一旦他做出了决策,就承担了所有的风险,而她需要做的,只是在他的支持下,去完成她该做的事。
林微光看着他,胸腔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填满。那是一种被绝对信任的巨大压力,也是一种被强大力量支撑着的、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是!”她清晰地回答,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她转身离开办公室,脚步比来时坚定了许多。
冰山的援手,并非温暖的搀扶,而是直接用最强大的破冰船,为她撞开了前方看似坚不可摧的冰层。
材料的困境看似解除了。
但她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正式开始。她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份来自“失败”档案的火种,与世界上最顶尖的制造技术结合,点燃“普罗米修斯”示范间的第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