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的门在身后合拢,隔绝了外界,却关不住林微光胸腔里那只疯狂擂鼓的困兽。她背靠着冰冷的门板,抬手捂住依旧滚烫的脸颊,黑暗中,陆时砚肩头的温度、他身上清冽的气息、以及他黑暗中深沉难辨的眼神,如同循环播放的电影片段,在她脑海中反复闪现。
那个意外的依靠,那个他没有推开她的瞬间……意味着什么?
她不敢深想,用力甩了甩头,仿佛这样就能将那些旖旎的念头驱逐出去。打开灯,刺目的光线让她微微眯起眼。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那辆黑色轿车无声地驶离,尾灯如同两颗红色的星辰,消失在城市的夜色里。
这一夜,林微光睡得极不安稳。梦里时而是在塞纳河畔并肩而行,时而是飞机颠簸中紧握的双手,时而又变成了靠在陆时砚肩上时那令人心悸的温暖与安全,最后却总被苏晚晴或苏曼妮扭曲怨毒的脸庞打断。
第二天清晨,她顶着淡淡的黑眼圈来到实验室。推开门,陆时砚已经在里面了,他站在主屏幕前,正与远程接入的欧洲材料团队进行视频会议,讨论着一种新型透光混凝土的应力参数。他穿着熨帖的深灰色衬衫,侧脸冷峻,语气精准而不容置疑,仿佛昨夜车上那个任由她依靠、眼神深邃难辨的男人只是她的幻觉。
听到她进来的动静,他甚至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会议间隙,目光极其自然地扫过她,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停留了不到半秒,便又回到了屏幕上。
“数据模型需要根据新的应力极限重新校准。”他对屏幕那端说道,语气没有任何异常。
林微光暗暗松了口气,却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她走到自己的工作台前,打开电脑,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投入到“记忆回廊”下一阶段的情感叙事逻辑设计中。
实验室里恢复了往常的高效与冷静。键盘敲击声,仪器低鸣声,以及陆时砚偶尔简洁的指令,构成了熟悉的白噪音。两人之间仿佛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各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没有任何超出工作范围的交流。
然而,中午休息时,一个细微的变化还是被林微光捕捉到了。
她习惯性地想去茶水间泡杯速溶咖啡提神,却发现咖啡机旁边,放着一个全新的、设计简约的保温杯,旁边还有一小罐品质上乘的研磨咖啡粉和一小盒牛奶。杯子上贴着一张便签,上面是打印的、毫无个性可言的宋体字:
「少喝速溶。」
没有署名。
林微光拿着那个保温杯,指尖感受着金属外壳冰凉的触感,心脏却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烫了一下。她抬头,看向不远处正在和周景明低声讨论着什么的陆时砚。他背对着她,身形挺拔,似乎对这边的一切毫无察觉。
是他。只能是他。
这种沉默的、不着痕迹的关怀,比任何直白的言语都更让她心绪难平。
她默默地将咖啡粉和牛奶放入保温杯,接了热水,浓郁的咖啡香气弥漫开来。她小口啜饮着,温热的液体带着恰到好处的醇苦与奶香,缓缓流入胃中,驱散了些许疲惫,也带来一丝隐秘的甜。
下午,项目组召开关于“光之博物馆”整体建筑结构与“记忆回廊”空间融合的技术协调会。会议进行到一半,讨论到主馆与回廊衔接处一个关键的承重节点时,结构工程师和空间设计师产生了分歧,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下。
林微光作为艺术顾问,本不应介入如此纯粹的技术争论,但她敏锐地察觉到,那个节点的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记忆回廊”入口处的空间感和光影引导,进而影响参观者的初体验情绪。
她仔细聆听着双方的论点,快速在草图上勾勒着不同的结构可能性带来的空间变化。当争论暂时陷入僵局时,她举起手。
“抱歉打断一下。”她的声音清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坐在主位、一直沉默聆听的陆时砚。
她走到演示屏前,将自己刚刚勾勒的几张草图投影上去。“我理解双方从结构和功能角度出发的考量。但从参观者体验和情绪引导的角度看,这个节点不仅仅是承重转换点,更是从‘现实空间’踏入‘记忆回廊’的心理阈值。”
她指着草图解释道:“如果采用李工(结构工程师)的方案,梁柱会显得过于突兀,在视觉上形成一种‘阻断感’;而如果完全采用王设计(空间设计师)的流线型包裹,又可能削弱结构的可信度,让人感觉轻浮。”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陆时砚身上,他正看着她,眼神专注,示意她继续。
“我建议,是否可以寻求一个折中的方案?比如,利用新型复合材料,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对梁柱进行‘视觉消隐’处理,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光影,在入口处营造一种‘穿过光幕’或‘踏入涟漪’的过渡感?这样既满足了结构要求,又强化了空间叙事的仪式感。”
她提出的方案,巧妙地将技术问题转化为了一个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创意挑战。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结构工程师和空间设计师都陷入了思考。
陆时砚看着她,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淡的激赏。他屈起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
“林顾问的思路值得尝试。”他一锤定音,“李工,王设计,你们根据这个方向,联合材料团队,在一周内拿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和效果模拟。”
“是,陆总。”
争论平息,会议继续。林微光坐回座位,能感觉到陆时砚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目光不再是纯粹的审视,更像是一种对等合作伙伴之间的认可与……信赖?
她低下头,掩饰住微微上扬的嘴角,心中充满了被认可的满足感和继续前行的动力。
然而,就在会议接近尾声时,周景明的手机震动起来。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脸色微变,起身走到会议室外接听。
几分钟后,他推门进来,脸色凝重,快步走到陆时砚身边,俯身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陆时砚原本平静无波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眼神变得锐利如刀,周身的气压骤然降低。他抬手示意会议暂停。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氛。
陆时砚站起身,对周景明说:“你继续主持。”然后,他目光扫过林微光,那眼神复杂难辨,带着一丝她看不懂的冷冽与……担忧?
“林微光,你跟我来一下。”
他率先走出会议室,步伐又快又急。林微光心中咯噔一下,隐约感到一股不祥的预感,连忙起身跟了上去。
他们来到陆时砚在实验室隔壁的私人办公室。他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苏氏动手了。”他开门见山,声音冷得像冰,“不是小打小闹。”
他打开电脑,调出一份刚刚收到的加密文件。屏幕上显示的是几家颇有影响力的财经和科技媒体的报道截图,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
【惊爆!陆氏‘光之博物馆’核心概念涉嫌抄袭?匿名信揭露与已故建筑大师陆明远未公开手稿高度雷同!】
【技术剽窃还是致敬?‘记忆回廊’交互逻辑与某海外实验室三年前废弃专利惊人相似!】
【深扒‘天才艺术顾问’林微光:从‘校园风波’到‘项目镀金’,是实力还是精心策划的骗局?】
报道内容极尽煽动之能事,不仅将她与陆父的笔记强行关联,暗示她利用接近陆时砚的机会窃取概念,还将“记忆回廊”的技术构想与一份早已过期、且应用领域完全不同的废弃专利牵扯在一起,更将她之前的经历再次翻出,进行恶意解读。匿名信来源不明,但时机把握得极其精准,显然是蓄谋已久。
这已不仅仅是商业竞争,这是要将她和“光之博物馆”项目彻底钉在耻辱柱上!不仅要毁掉项目,更要彻底摧毁她的声誉和陆时砚的信用!
林微光看着屏幕上那些扭曲事实、充满恶意的文字,感觉血液仿佛瞬间冻结,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她扶着桌沿,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身体微微颤抖。
“他们……他们怎么能……”她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和愤怒。
陆时砚走到她面前,双手按住她的肩膀,强迫她看着他的眼睛。他的手掌有力,温度透过薄薄的衣料传来,带着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
“看着我,林微光。”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只是开始。他们想用这种方式逼我们自乱阵脚,逼你离开。”
他直视着她的眼睛,那深邃的眸子里燃烧着冰冷的火焰,是对敌人的愤怒,也是对她的绝对信任。
“告诉我,”他一字一句地问,目光锐利如鹰隼,仿佛要看进她的灵魂深处,“你怕吗?”
林微光迎着他坚定而灼热的目光,看着他眼中那个脸色苍白、却眼神倔强的自己。最初的震惊和恐惧如同潮水般退去,一股更加汹涌的、名为不屈的怒火在她胸中熊熊燃烧。
她深吸一口气,挺直了原本有些佝偻的脊背,挣脱了他按在肩上的手——不是推开,而是以一种并肩而立的姿态。
她的眼神重新变得清亮而坚定,如同被雨水洗过的寒星。
“不怕。”她的声音清晰,掷地有声,“他们越是想让我滚,我越要站得更稳!”
她看向电脑屏幕上那些污蔑的报道,嘴角甚至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想玩?我奉陪到底!”
陆时砚看着她瞬间从脆弱中挣脱、如同淬火重生般更加坚韧的模样,眼底那冰冷的火焰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融化了,流淌出一丝极淡的、近乎温柔的激赏。
他松开手,后退半步,重新恢复了那副掌控全局的冷峻模样,但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锐利和……专注。
“好。”他只有一个字,却重若千钧。
他拿起内部电话,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通知公关危机小组,五分钟后,一号会议室集合。”
“让法务部负责人立刻到我办公室。”
“联系所有合作媒体,准备通稿。”
一场没有硝烟、却更加凶险的战争,正式打响。
而这一次,他们必须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