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审议会的会议室,比内部评审时更加庄严肃穆。深胡桃木的环形桌光可鉴人,座椅是符合人体工学的黑色皮革,每个座位前都配备了嵌入式显示屏和投票器。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高级木料混合的冷冽气息,无声地宣告着这里是一切商业决策的圣殿。
林微光坐在旁听席的第一排,身旁是周景明。她穿着陆时砚之前送的那件浅杏色羊绒衫,搭配着一条简单的黑色西裤,长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利落的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她刻意淡化了自己的学生气,力求呈现出一种与这个场合相匹配的专业与沉稳。
陆时砚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坐在环形桌的主汇报位。他依旧是那身剪裁完美的深色西装,白衬衫扣到最上一颗,没有系领带,冷峻的面容上看不出丝毫情绪,只有微微抿起的薄唇泄露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监督委员会的成员陆续入场。陆夫人坐在主席位,身着藏蓝色套装,珍珠项链温润典雅,神色平静无波。徐老坐在她右手边,表情严肃。另外两位董事一位是负责财务的刘董,微胖,眼神精明;另一位是负责战略的王董,气质儒雅,但目光犀利。两位外聘专家也赫然在列。
会议开始,陆时砚首先进行了简洁有力的项目总体汇报,重点阐述了“光之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壁垒、市场前景以及优化后的成本控制方案。他的陈述数据翔实,逻辑严密,无可挑剔。
随后,会议进入第一项,也是林微光最关心的议题——关于她的正式聘用表决。
陆时砚将林微光的简历、在项目中的具体贡献、以及徐怀安老先生那句重量级的评价,作为关键材料分发给了各位委员。
刘董率先发言,手指敲着桌面上的成本报表:“林小姐的才华我们认可,徐老的评价也很有分量。但特聘艺术顾问这个职位的薪酬等级,超出了集团对新晋顾问的常规标准。在项目预算已经削减的情况下,这个支出是否必要?我们是否可以寻找性价比更高的合作者?”
问题直指核心,充满商业算计。
陆时砚面色不变,语气平稳:“刘董,性价比取决于价值产出。林微光对项目核心概念‘记忆回廊’的贡献是决定性的,其艺术构想直接构成了我们区别于市场上任何同类项目的最大差异化优势,这是无法用常规薪酬标准衡量的无形资产。此外,她所提出的与集团旗下产业联动的运营思路,潜在价值远超其薪酬成本。”
他将林微光的价值与项目核心竞争力及未来收益直接挂钩,回应得滴水不漏。
王董接着提问,目光带着探究:“林小姐确实优秀。但据我所知,她目前仍是在校学生,也卷入过一些……不小的风波。聘用她,是否会带来不必要的舆论风险或法律隐患?集团的声誉不容有失。”
这是关于她背景和稳定性的质疑。
这次,没等陆时砚开口,周景明在旁听席上举了举手,得到允许后,他站起身,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笑容,语气却不容置疑:“王董,关于林微光同学之前的所谓‘风波’,已经由法律途径给出了公正的裁决,她是明确的受害者。我们集团一向倡导公平正义,保护优秀的年轻人才免受不白之冤,这本身正是集团社会责任的体现,只会提升而非损害我们的声誉。至于在校生的身份,这恰恰说明了她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与项目所需的创新、不受束缚的思维特质高度契合。”
周景明的回答,巧妙地将“风波”转化为彰显集团价值观的机会,将“在校生”身份包装成了优势。
徐老清了清嗓子,终于开口,语气依旧带着学究式的严谨:“艺术顾问一职,关乎项目的文化格调与学术高度。林小姐的作品确有灵气,徐师兄的评价也证实了其悟性。但博物馆设计,尤其是定位于‘光之博物馆’这样的宏大命题,需要的是深厚的人文积淀和系统的学术训练。林小姐年轻,阅历尚浅,恐难以驾驭如此深广的命题,担此重任是否有些……拔苗助长?”
这是对她学术深度和底蕴的质疑,也是最切中要害的担忧。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林微光身上,连陆夫人也微微侧目,想看她如何应对。
林微光深吸一口气,在周景明的示意下,她站起身,走到环形桌前方的小型发言台。她没有看稿,目光平静地扫过各位委员,最后落在徐老身上。
“徐老,您说得对,博物馆设计需要深厚的积淀。”她声音清晰,不疾不徐,“我不敢妄言自己拥有多么渊博的学识。但我认为,对‘光’与‘记忆’的探索,除了知识的积累,更需要一种近乎本真的感知力和不被既定框架束缚的勇气。这正是陆明远先生笔记中最打动我的部分。”
她再次提及陆父的笔记,将徐老的质疑引向了对创作源头的讨论。
“我可能无法立刻引经据典,阐述清楚每一个建筑史的光学细节,但我带来的,是一种试图连接历史厚重与未来可能性、连接技术理性与情感共鸣的‘新’视角。这种视角,或许正是‘光之博物馆’区别于传统博物馆、吸引新一代观众的关键。我愿意,也有信心,在各位前辈和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将这份感知力与项目的学术深度进行更深度的融合。”
她没有否认自己的年轻,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提供“新视角”的优势,并表达了谦逊的学习态度和对指导的渴望。既尊重了徐老,也扞卫了自己的价值。
徐老盯着她,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如鹰,半晌,他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没再说话。这个细微的动作,意味着他至少不再反对。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始终沉默的陆夫人。她的态度,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陆夫人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平静地看向林微光,又转向自己的儿子,最后环视一圈在场的委员。
“林小姐在评估期的表现,以及刚才的陈述,都证明了她具备超出年龄的沉稳、韧性以及……独特的艺术感知力。”她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徐伯伯的认可,也印证了这一点。”
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
“作为母亲,我关心项目的稳健;作为委员会主席,我需要对集团负责。”她的目光再次落在林微光身上,带着一种复杂的审视,“聘用林小姐,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任何有价值的创新,都伴随着风险。”
她的话锋在这里微妙地一转。
“我同意陆时砚的观点,她的价值,值得集团承担这份风险。我投赞成票。”
一锤定音。
陆夫人选择了支持。不是因为她完全接纳了林微光,而是因为她认可了儿子的判断,也看到了林微光身上那份对项目而言“不可替代”的潜力。这是一种基于利益和战略的、冷静的认可。
随着陆夫人的表态,刘董和王董交换了一个眼神,也相继投下了赞成票。徐老保持了沉默,视为弃权,但不再构成阻碍。
“议案通过。”陆夫人宣布,语气没有任何波澜,“正式聘用林微光为‘光之博物馆’项目特聘艺术顾问,即日生效。”
尘埃落定。
林微光感觉一直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一股巨大的虚脱感袭来,但随之涌起的是更强烈的、如同潮水般的喜悦和激动。她成功了!她凭借自己的实力,在这片看似铁板一块的权力之地,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位!
她看向陆时砚,他依旧端坐着,但林微光清晰地看到,他放在桌下的手,几不可查地松开了紧握的拳,指节处的紧绷感消失了。他抬起眼,与她的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那深邃的眼底,似乎有极淡的、如同冰裂般的微光,一闪而逝。
会议继续进行,讨论后续的项目推进计划。但林微光的心,已经飞向了更远的地方。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正式聘用意味着更重的责任,更严峻的挑战,以及……与陆时砚,与陆家,更紧密也更复杂的关联。
散会后,林微光随着人流走出会议室。陆夫人走在最前面,在与陆时砚低声交代了几句什么之后,便在助理的簇拥下离开了。
陆时砚站在原地,等待林微光走近。
“合同细节,周景明会跟你对接。”他公事公办地说,但眼神比平时柔和了些许。
“好。”林微光点头。
他看着她,沉默了几秒,忽然低声说了一句,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
“恭喜。”
说完,他便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离开,留下一个挺拔而冷硬的背影。
林微光站在原地,看着他离去的方向,耳边回响着他那声低沉的“恭喜”,嘴角不受控制地微微扬起。
审议会的刀光剑影已然散去,而她,正式踏上了这片属于他的战场。
前路未知,但她心怀光芒,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