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个字平平无奇,却像一道无形的结界,瞬间切断了林微光所有预备好的开场白。
“伞收了。”
他的声音不高,在巨大的雨声中甚至显得有些模糊,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平静地落在她耳边。
林微光僵在原地,所有血液似乎都凝固在那把沉重冰冷的伞柄上了。她甚至不确定自己有没有控制好表情,只觉得脸颊肌肉都有些发僵。这句话……是让她把伞还回去?在这个他们第一次正式、官方、带着巨大舆论压力见面的时刻?仅仅是为了收回这件意外流出的私人物品?
办公室里冰冷灯光,金属工作台刺眼的反光,窗外被风雨模糊扭曲的晦暗天光,混合着陆时砚那双沉静得如同古井、看不到丝毫波澜的眼眸,构成了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重。她握着伞的手指攥得更紧,骨节突出,仿佛那是她此刻在旋涡中唯一的、冰冷的锚点。
就在气氛凝固得快要让人喘不过气时,门外响起了新的脚步声和低语。另几个被通知参会的学生和两位老师鱼贯而入,冰冷的房间骤然被杂音和生气挤满,驱散了一部分沉滞的空气。建筑系的两位专业老师,艺术设计学院的带队黄老师,还有几个林微光不认识的同学——大概是建筑系的本科生,其中就包括昨天傍晚跟在陆时砚旁边、笑声最开朗的那个男生。
“人都到齐了?”黄老师,一个戴着细边眼镜、声音温和的中年教授笑着扫视一圈,目光在林微光和陆时砚身上短暂停留了一瞬,似乎略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和兴味。他直接忽略了空气里那点微妙的紧绷,敲了敲桌面,“时间宝贵,雨这么大不是聊天的日子。小陆,开始吧。”
所有人的目光,下意识地,都投向了落地窗前的那个身影。
陆时砚仿佛只是刚刚从沉思宇宙奥秘的状态中短暂抽离,脸上依旧没有任何多余的神情。他向前踱了两步,停在巨大的工作台一端。那张侧脸在冷调的灯光下线条更加冷硬锋利。他没再去看林微光,仿佛刚才那句“伞收了”只是一句无关紧要的提醒。
他修长的手指落在一叠厚厚的、印着复杂平面图的图纸上,指尖按着边角,沉稳有力。
“项目目标,还原明泽初创期‘怀源图书馆’建筑群实体模型,全尺寸比例。” 声音依旧低沉平稳,但这次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力,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强行拽回冰冷的图纸世界。
“场景图部分,”陆时砚的目光没有刻意转向艺术学院的众人,只是自然地平视前方,视线焦点落在图纸后方空白的墙面上,像是在勾勒它应有的样子,“需要基于建筑主体风格,最大程度还原其时代环境风貌细节。核心要求:氛围感精确。黄老师带队,林微光、米小葵——主要执笔。”
当“主要执笔”这四个字被他用一种平淡的、甚至带着点公事公办的客观口吻说出来时,林微光感觉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极快地攫住又松开。她猛地抬眼去看陆时砚。他却完全没有看她,已经侧过身,指向贴在旁边立式白板上的进度日程表,指尖在白板边缘留下一道细微的光痕。
“初稿截稿日,十五天后。协调安排……”
会议在一种极其高效甚至显得冷漠的节奏中进行着。陆时砚的讲解简洁、清晰、带着一种接近冷酷的逻辑性。建筑系的几位同学时不时抛出一个技术问题,他应对时术语精准,思路如手术刀般锐利。艺术学院的黄老师偶尔补充场景图艺术表现的细节要求。
林微光强迫自己收敛心神,打开带来的速写本,一边听一边在空白页上飞快地记录着关键词和要求,笔尖快速划过纸张,试图抓住每一个有用的信息点。但一种莫名的感觉始终缠绕着她——她能清晰地感觉到那道低沉平稳的嗓音,偶尔在提到“场景图细节”或者“画面空间透视要求”时,那视线若有若无地扫过她低垂记录的头颅上方,像是在评估一尊石膏像是否符合透视线。没有温度,只有深度。
她紧握的拳头在桌下慢慢松开,指甲在掌心留下了几个清晰的月牙痕。心头的困惑像藤蔓一样滋生:为什么是他提名的她?如果是为了那场喧嚣的论坛风暴,他应该唯恐避之不及才对!如果是单纯认可她的能力……她翻开的那页纸上明明只潦草地画着几栋简陋的、作为会议笔记的背景建筑轮廓,笔触僵硬。就凭这些,就能被认定有能力承担校庆重点项目核心场景图?这逻辑怎么都说不通!
会议结束得很快。
“散会。”
陆时砚合上手中的激光笔,屏幕上那张放大的建筑细部节点图瞬间消失。他没有任何多余的叮嘱或者寒暄,转身走向工作台另一端,拿起几份需要签字的文件,仿佛刚才主导会议的是一个与他无关的精密度处理器。
人群开始收拾东西,三三两两议论着散去。
林微光迅速扣上笔帽,感觉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松弛一点。她正想和同样在收拾笔记的米小葵低声说点什么——
“林同学,等一下。”
一个略显急促的女声响起,是建筑学院的一位年轻女助教。她小跑到林微光面前,脸上带着点急促和不好意思,额角挂着薄汗:“陆组长让我转告,学院资料室二层有怀源图书馆的老照片和相关设计图集副本存档,是核心原始素材。让你最好今天下午四点前去看一下,原版档案下周要送去学校总档案馆登记入库封存了。这是权限卡。”她将一张红色的磁卡递过来。
四点前?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一刻了!
林微光下意识地抬头看向窗边工作台的方向。陆时砚正侧对着她,低头与那位领头的建筑系老师在说着什么,指尖在一份文件上点了两下。他似乎完全沉浸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并未向这边投来任何目光,仿佛刚才那句“去看老照片”的指令只是女助教自己的臆想。
一股说不上是无奈还是无力的情绪涌上心头。他甚至不需要亲自给她下达指令。他甚至不愿意在会议结束后的混乱时刻单独留下她哪怕说一句多余的话。
伞的事,速写的事,论坛的事……所有混乱的线头,都被他那句“伞收了”和这公事公办的“去看照片”切割得泾渭分明,没有丝毫情感冗余。
“谢谢。”林微光压下心中的复杂感受,向助教道谢,接过那张分量不轻的红卡。她迅速收起自己的东西,低声对米小葵说:“小葵,我得去趟资料室。”
“哦哦你去!我帮你把东西带回宿舍!注意安全啊!外面雨还贼大!”米小葵立刻应承。
林微光点点头,没再多言,转身往门外走。离开701室的瞬间,她感觉背后那道若有似无的、沉静锐利的视线似乎短暂地落在她背影上,如芒在背。她没有回头。推开通往走廊的门。
走廊里冷气开得更足,带走了刚才会议室里沉闷的气氛。
……
明泽大学的建筑学院资料室占据了整栋A楼的二层东侧,格局像一座迷宫。灯光是柔和但略偏冷的黄色,一排排高大的木质档案柜一直顶到天花板,散发着浓厚的旧纸墨和樟脑混合的特殊气味。偌大的空间里几乎没有学生,只有管理员坐在遥远的入口处柜台后面,戴着老花镜在看一本书。
林微光刷了红卡,管理员抬头看了她一眼,点点头,又埋进书里。
按照助教说的区域标识,她找到了“h”打头的档案柜——怀源图书馆(huaiyuan Library)。厚重的橡木抽屉被小心地拉开,尘封多年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厚厚的老相册和一捆捆用白色棉线小心扎起的、泛黄的图纸卷筒。
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小心地抽出几大本老相册。照片明显带着岁月的磨损和失真感,大多是黑白的,也有少量后期补的彩色翻拍。怀源图书馆是明大的起点和象征之一,这座在记载中饱经战火和岁月侵蚀的老建筑早已不复存在。照片记录着它的残垣断壁、被风雨侵蚀剥落的浮雕、还有那些在黑白影像里依旧透着沧桑优雅的哥特式尖拱残窗。
她拿起铅笔和速写本,开始快速勾勒起那些光影斑驳的墙体和具有年代特征的装饰线条,试图抓住那些照片中沉淀的历史感。
专注,让时间流走得悄无声息。窗外的雨声依旧滂沱,敲打着窗玻璃,仿佛全世界都浸泡在无尽的水声里。
当墙上的挂钟指针无声地滑过四点十五分时,林微光才惊觉时间晚了!管理员大叔的脚步声在阅览区远处的某个角落响起,他略带沙哑的声音不大,却在整个安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同学们注意!关门时间到了,没看完的资料请放回原处……”
她赶忙收拾自己的速写本和笔。这时,手机在口袋里极其克制地轻震了一下——不是常规消息音。
她拿出手机,屏幕上是许静发来的微信,消息框短得惊人,却像一把冷冰冰的钥匙,瞬间捅开了混乱的漩涡源头:
【许静】:监控截屏。注意人脸。
【许静】:(附图:一张高糊但能辨认出苏晚晴侧脸、拍摄角度明显在微光身后的监控截图)
【许静】:晚6点30分前回宿舍,看论坛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