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站用地说明会,被林微光安排在部落聚居区边缘那棵巨大的古老沙拐枣树下进行。没有华丽的布置,只有几张临时搬来的长桌,上面铺开了放大的用地规划图、效益分析图表,以及几台循环播放电站三维动画的平板电脑。哈立德长老和几位族老坐在前排,后面围拢着数十名部落族人,其中就包括萨米尔提到的那几个神色游离的年轻人。
林微光没有站在高处,而是与族人们平视。她穿着简单的工装,声音清晰而平和,如同在拉家常。她没有回避“占用土地”这个事实,而是用最直观的图表,将电站实际用地与周边广袤牧场的比例清晰地展示出来——那不过是指甲盖大小的一片。
“各位叔伯,兄弟姐妹,”她用上了更亲近的称呼,“这片地,我们不是‘拿走’,而是‘借用’。借用它,是为了点亮我们共同的未来。”她指向效益分析图,“电站建成后,文化中心和部落的用电成本将降低七成,剩余的电能卖给国家电网,每年产生的收益,将直接注入我们共同管理的社区基金,用于修建新的水井、改善诊所、资助孩子们去更远的地方读书。”
她让负责电站设计的工程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太阳能技术的安全和无害。她又让萨米尔现身说法,讲述他如何在项目中学到新技术,对未来充满希望。
最后,她目光扫过那几个年轻人,语气诚恳:“我知道,可能有人听了些不一样的话,心里有疑惑。这很正常。我今天站在这里,就是希望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当面问我。我们之间,不应该有猜疑,只有共同的期盼。”
她的坦诚和清晰的数据,像阳光一样驱散着阴霾。族人们交头接耳,频频点头,脸上的疑虑渐渐消散。哈立德长老也微微颔首,对林微光投来赞许的目光。
那几个年轻人眼神闪烁,在众人明朗的态度下,终究没敢提出尖锐的质疑,说明会在一片相对融洽的气氛中结束。
暂时稳住了内部,但外部的威胁却如同沙漠中毒蝎的尾刺,更加清晰地显露出来。
说明会结束后第二天,韩峥带着一身露水和冷冽的气息,在黎明时分敲响了林微光的房门。
“找到那辆摩托车了。”他言简意赅,眼神锐利,“在五十公里外一个废弃的贝都因人营地里,被烧毁了,处理得很干净,没留下任何线索。但是,”他顿了顿,将一张用证物袋装着的、烧得只剩一角的纸片递给林微光,“在灰烬里找到了这个。”
纸片边缘焦黑,上面隐约可见用特殊墨水打印的、残缺的几行字母和数字,像是一个坐标,又像是某种代号。
“专业人士。”韩峥语气肯定,“不是苏氏那些本地代理人能驾驭的层次。他们请了外援,很可能……是国际雇佣兵背景的侦察人员。”
国际雇佣兵!林微光的心猛地一沉。这意味着,对手的狠辣程度和资源投入,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更危险的级别。之前的舆论攻击、内部瓦解、甚至伪造证据,都还带着商战的影子,而雇佣兵的出现,则意味着物理清除的可能!
“他们的目标是什么?”林微光强迫自己冷静。
“不清楚。可能是进一步侦察,寻找安放爆炸物的薄弱点;也可能是为后续的绑架或刺杀行动做准备。”韩峥分析道,“但既然派了侦察人员,说明他们还在评估风险和寻找最佳时机。我们还有时间加强防御。”
林微光立刻意识到,工地现有的安保措施,在应对这种级别的威胁时,可能已经不够看了。
她立刻联系了周景明,没有绕弯子,直接汇报了发现雇佣兵侦察痕迹的情况,并请求陆氏集团提供更高级别的安保支持,包括更专业的反侦察设备、受过特殊训练的增援人员,以及对项目所有核心人员(尤其是她自己)的人身安全进行升级保护。
消息发出去后,她心中有些没底。这已经超出了常规的项目管理范畴,涉及到了更高层面的安全冲突和巨大的额外投入。
然而,陆时砚的回复来得比她预想的更快,依旧是周景明转达,内容却带着一种冰冷的杀伐之气:
「已知。安保升级方案及人员一小时内抵达。坐标信息已追查。你们照常推进,无须自乱阵脚。」
“照常推进,无须自乱阵脚”。短短九个字,却像定海神针,瞬间稳住了林微光有些慌乱的心神。他知道了,他接手了,他甚至已经在追查那个残缺的坐标!
一小时后,三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越野车驶入基地。车上下来八名身着便装、眼神精悍、动作矫健的男子,为首的是一名代号“山猫”的中年人。他们带来了更先进的无人机干扰设备、地面震动传感器、热成像仪,并迅速接替了韩峥手下部分核心区域的布防。同时,林微光和周景明的通讯设备也被更换为加密等级更高的卫星电话。
“山猫”团队效率极高,不到半天时间,便重新评估并优化了整个基地的安保体系,设置了更多隐蔽的警戒点和应急撤离路线。韩峥与他们进行了简短高效的对接,双方显然属于同一类人,沟通起来毫无障碍。
看着这些专业而冷峻的面孔,林微光在感到安心的同时,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陆时砚所掌控的、那片冰山之下隐藏的庞大力量。这不再是商业博弈,而是真正的暗战。
安保升级的同时,项目并未停滞。在埃米尔和幕墙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星芒”核心区域的第一片参数化表皮单元,终于迎来了正式安装的时刻。
这片单元面积巨大,造型复杂,融合了镜面、透光与仿生纹理,是林微光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吊装过程极其缓慢而谨慎,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当单元最终精准地嵌入预定位置,与钢结构完美契合,独特的曲面在夕阳下折射出第一道瑰丽而变幻的光芒时,现场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声惊叹。
那片光,仿佛拥有了生命,在冰冷的金属与玻璃间流动,与沙漠的环境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鸣。
林微光仰头看着,眼眶微微湿润。这一刻,所有的艰难、危险、挣扎,仿佛都值得了。这是她的光,是她对抗一切黑暗的、最初的战果。
然而,就在这片初生的光芒之下,阴影依旧存在。
当晚,林微光接到“山猫”的低声汇报:他们在基地外围新布置的震动传感器,捕捉到了几次极其轻微、但规律异常的震动信号,来源不明,疑似有人在远处使用高精度设备进行地下勘探或监听。
与此同时,周景明转来陆时砚的另一条消息,内容更短,却更令人心悸:
「坐标指向一个国际私人军事公司(pmc)‘灰石国际’。苏氏与他们签订了短期侦察合同。目的:评估项目关键节点脆弱性,及……目标人物活动规律。」
目标人物活动规律!
这七个字,像冰锥一样刺入林微光的心脏。他们不仅在侦察项目,更在侦察她!评估她的行踪,她的习惯!
她,也成了对方计划中的一环。
她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在夜色和加强安保下依旧灯火通明、持续施工的“星芒”。那光芒在黑暗中顽强地闪烁着,如同指引,也如同靶心。
光与暗的界限,在这一刻,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也前所未有的危险。
她不再是躲在项目背后的设计师,而是被推到了这场暗战前线的、一个明确的“目标”。
陆时砚的庇护如同坚固的堡垒,但堡垒之外,是虎视眈眈的、专业的猎手。
她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指尖微微颤抖,但眼神却逐渐沉淀下来,变得更加冷静,也更加……锐利。
既然无法避开,那就直面。
“星芒”必须建成。
而她,也必须保护好自己,不仅仅是为了项目,或许,也为了不辜负那道在冰山之下,为她亮起的、冰冷却始终未曾熄灭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