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星”号在死寂的虚空中滑行,像一头拖着残躯、在黑暗深海中寻找最后一线生机的巨兽。舷窗外,是亘古不变的墨黑天幕,点缀着冰冷而遥远的星点,没有任何参照物,只有无尽的虚无。飞船内部,则是一片紧张而有序的忙碌景象,与外面的永恒寂静形成鲜明对比。
梁熠的苏醒,如同给这艘濒临绝望的方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虽然他依旧虚弱,脸色苍白,需要依靠特制的营养液和生命维持系统才能保持清醒,但他那双重新焕发出锐利光芒的眼睛,以及清晰冷静的指令,让所有人找到了主心骨。
他没有再尝试进行那种近乎燃烧生命的深度神经连接,而是坐在经过加固的指挥官座椅上,通过高带宽的数据接口和多个悬浮的全息屏幕,同时处理着海量的信息。飞船的结构损伤报告、各系统修复进度、能源分配方案、航线优化计算、深空环境监测数据……如同汹涌的潮水般在他面前流过,而他的大脑则像最高效的并行处理器,迅速做出判断和指示。
“三号推进器矢量喷口校准偏差超过允许值千分之三,修复组优先调整,否则长距离航行会导致航线累积误差放大。”
“生命维持系统循环滤芯寿命剩余不足百分之十五,启用备用模块,同时计算在低功耗模式下最大限度延长使用周期的方案。”
“深空扫描阵列检测到前方0.3光年处存在微弱的引力异常,疑似小型暗物质云,规避航线已生成,需额外消耗百分之五能源储备。”
他的指令精准、高效,往往能提前预判到问题所在,并提出最优解决方案。工程师和操作员们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迅速转变为心悦诚服的执行。这位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在经历了意识层面的剧变后,似乎拥有了一种近乎预知般的洞察力和远超超级计算机的统筹能力。
陈骏负责协调具体的修复工作,跑前跑后,累得满头大汗,却干劲十足。每当遇到棘手的技术难题,他总会第一时间看向梁熠,而梁熠往往只需瞥一眼数据,就能指出关键所在,甚至给出一些打破常规、却极为有效的“野路子”解决方案,让陈骏茅塞顿开,大呼过瘾。
灰隼则带领着精简后的安全小组,日夜不停地巡逻在飞船的关键区域,警惕着任何可能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威胁。虽然“净世者”暂时退却,但谁也不敢保证这诡异的平静能持续多久。他的目光时常落在梁熠身上,带着军人对强者的认可,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他看得出,梁熠是在用意志力强行支撑,那平静外表下隐藏的是巨大的精神负荷。
而林雪,则默默地守在梁熠身边,成为了他最坚实的后盾。她细心照料着他的身体,为他按摩因长时间保持坐姿而僵硬的肌肉,在他因过度思考而眉头紧锁时,递上一杯温水,或者只是静静地握着他的手,传递着无声的支持与温暖。她不再试图用过去的回忆去“唤醒”他,而是选择接纳他现在的状态,陪伴他面对眼前的困境。她的存在,像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梁熠被数据和责任充斥的冰冷世界,成为他保持人性温度的最后锚点。
航行的日子在高度紧张和重复的修复工作中流逝。十五光年的距离,在宇宙尺度上微不足道,但对于这艘伤痕累累的飞船而言,却是一段漫长而凶险的旅程。他们不敢进行空间跳跃,受损的船体结构无法承受那种剧烈的时空扭曲。只能依靠常规推进器,以亚光速缓慢而坚定地向着那个未知的坐标点前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飞船的状况在梁熠的指导和全体船员的努力下,逐渐稳定下来。最危险的破损点被临时加固,生命维持系统恢复了正常循环,能源供应也找到了相对平衡的点。虽然距离完全修复还差得很远,但至少,这艘船重新拥有了在深空中持续航行的基本能力。
终于,在航行日历翻过第二十七个地球日时,深空扫描阵列捕捉到了期待已久的信号反馈。
“检测到目标区域存在稳定的低强度引力源和……复杂的电磁屏障!”陈骏兴奋地大喊,将扫描结果投射到主屏幕上。
只见在原本空无一物的星图坐标点上,出现了一个模糊的、被扭曲光线环绕的区域。各种探测波束照射过去,如同泥牛入海,大部分被吸收或偏转,只能反馈回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那里确实有东西!一个被某种高级隐匿技术保护起来的空间!
“尝试用‘守望者’提供的识别码进行接触。”梁熠下令,声音因期待而微微提高。
陈骏立刻将那段由复杂几何符号组成的识别码,通过特定频段定向发射向目标区域。
几秒钟令人窒息的等待后,扫描屏幕上的干扰波纹突然开始有规律地波动起来!紧接着,一道极其微弱、但清晰可辨的回应信号,穿透了电磁屏障,被“启明星”号成功接收!
“信号匹配!识别码确认!对方……对方发出了引导信号!”陈骏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主屏幕上,一条由闪烁光点构成的虚拟航道,从“启明星”号前方延伸出去,直指那片扭曲空间的中心。这意味着,他们找对地方了!那个“播种者”的“安全屋”,向他们敞开了大门!
一股难以抑制的狂喜和如释重负的情绪,瞬间席卷了整个舰桥。连日来的疲惫、恐惧和压抑,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他们成功了!他们找到了一线生机!
“保持警惕,按照引导航道,低速接近。”梁熠的声音依旧冷静,但紧握扶手微微发白的手指,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希望往往与危险并存。
“启明星”号调整姿态,如同小心翼翼的访客,沿着那条光点航道,缓缓驶向那片未知的空间。随着距离的拉近,舷窗外的景象开始发生奇异的变化。前方的虚空不再是纯粹的黑暗,而是呈现出一种水波般的扭曲感,星光被拉长、变形,仿佛透过一块巨大的透镜观察世界。
当飞船最终触及那片扭曲空间的边界时,并没有发生剧烈的碰撞或能量冲击。船身只是轻轻一震,仿佛穿过了一层无形的薄膜。下一刻,舷窗外的景象豁然开朗!
一个巨大的人造天体,静静地悬浮在虚空之中,映入所有人的眼帘。
那并非想象中的行星或巨大空间站,而是一个……难以用语言精确描述的构造体。它由无数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几何模块拼接而成,有些模块是标准的立方体或球体,闪烁着金属光泽;有些则像是天然形成的晶体簇,散发着柔和的内光源;还有一些模块的结构完全违背了常规几何学,呈现出流线型或分形拓扑的形态,表面有能量流如同血液般缓缓流淌。这些模块以一种看似随机、却又蕴含着某种深奥数学美感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直径超过数十公里的、充满未来感和神秘色彩的超级建筑群。
它没有明显的推进器或武器端口,表面也看不到任何舷窗或对接舱门,只有无数细微的能量纹路在模块间的缝隙中明灭闪烁,如同一个沉睡巨人的神经网络。一种古老、沧桑、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气息,从这庞然大物上散发出来,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这……这就是‘安全屋’?”陈骏张大了嘴巴,喃喃自语。这规模和气场,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
“扫描结果如何?”灰隼更关心实际威胁。
“外部扫描受到强烈干扰,无法获取内部结构信息。能量读数……非常平稳,但总量深不可测。未检测到任何攻击性武器或防御系统主动扫描的迹象。”负责探测的船员报告道。
就在这时,那道引导信号再次出现,指向了构造体表面某个不起眼的、由数个六边形晶体模块构成的区域。随着“启明星”号的靠近,那片区域的晶体模块如同有生命般,悄无声息地向两侧滑开,露出了一个大小正好容纳飞船通过的、内部泛着柔和白光的通道入口。
“邀请我们进去?”林雪看着那深邃的通道,有些不安。
梁熠凝视着那入口,暗蓝色的眼眸中数据流飞速闪过,他在快速分析着入口结构的稳定性和可能的风险。几秒后,他点了点头:“结构稳定,能量流动平稳,未检测到陷阱或敌意程序。这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对接程序。灰隼,保持最高警戒,我们进去。”
“明白!”灰隼下令安全小组各就各位,武器系统处于待命状态,尽管面对这种级别的造物,他们的武器可能如同玩具。
“启明星”号缓缓驶入那条光洁的通道。通道内壁是由某种能够自我发光的温润材料构成,光线柔和而不刺眼。飞船进入后,身后的入口悄无声息地闭合,将外面的虚空隔绝。
航行了几分钟后,前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内部空港。空港的规模远超地球上的任何航天基地,穹顶高耸,看不到尽头,四周停泊着一些造型奇特、但明显已经沉寂了不知多少万年的小型飞行器残骸,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宇宙尘埃。空港中央,有一个明显是为大型飞船准备的对接平台。
引导信号将“启明星”号引向那个平台。当飞船的起落架轻轻接触平台表面时,一阵轻微的能量波动扫过全船,所有系统运行正常。
他们,终于抵达了彼岸。
对接完成的那一刻,舰桥内一片寂静。众人透过舷窗,望着这巨大、空旷、充满未知的内部空间,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对“播种者”鬼斧神工技术的震撼,也有对前路未卜的深深忧虑。
梁熠缓缓从座椅上站起,虽然脚步还有些虚浮,但腰杆挺得笔直。他走到舷窗前,望着眼前这片沉睡的远古遗迹,暗蓝色的眼眸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这里,究竟隐藏着“播种者”怎样的秘密?是拯救的方舟,还是另一个囚笼?人类的火种,能否在这里真正扎根,还是仅仅迎来短暂的喘息?
答案,就在这扇门之后。
预告: “启明星”号成功进入神秘的“播种者”安全屋,内部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景象?是沉睡的科技宝库,还是危险的未知陷阱?梁熠能否在这里找到修复飞船、对抗“肃正协议”的关键?新的探索,即将开始!敬请期待下一章:《沉睡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