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会议室的灯光亮了一夜。梁熠也在走廊的长椅上,几乎睁着眼熬到了天亮。当清晨的第一缕光线透过走廊尽头的窗户,洒下冰冷的苍白时,他感到的不仅是身体的疲惫,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极度透支。那种玄妙的“状态”之后,留下的空虚感远比想象中更强烈,仿佛大脑的某个区域被过度激活后陷入了休眠。
Gaia: 监测到您的皮质醇水平持续偏高,脑电波显示深度睡眠波段严重缺失。强烈建议您进行至少90分钟的浅度休息,否则认知功能将出现可测量的下降。
梁熠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苦笑着回复:“现在怎么可能睡得着。” 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隔离病房的那扇门。
上午八点,王主任带着一脸倦容,但眼中却闪烁着一丝奇异的光彩,再次找到了梁熠。他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报告。
“初步结果出来了。”王主任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我们连夜联系了本市一家顶尖的合成生物公司,他们动用了紧急通道,合成了报告中最优先推荐的两条候选适配体序列,并进行了最简单的体外结合实验。”
梁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奇迹……简直是奇迹!”王主任将报告递给梁熠,手指因为兴奋而微微颤抖,“在细胞模型实验中,这两条适配体,尤其是序列b,对伪病毒(带有SARS-coV-2 S蛋白的病毒样颗粒)的中和效率达到了惊人的99.5%!远超目前任何已知的单克隆抗体!而且,在模拟炎症环境的培养液里,其抑制炎症因子(特别是tNF-a)的效果也达到了理论预测的区间!”
成功了!理论和模拟,经受住了初步实验的考验!
一股热流涌上梁熠的心头,冲散了些许疲惫。这不仅意味着林雪有救了,更证明了他那无法言说的“能力”与Gaia的结合,是真实有效的,是能够撬动现实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王主任压低声音,仿佛在分享一个天大的秘密,“我们在进行实验时,赵教授也在场。他亲自监督了全过程,甚至一度怀疑是我们用了特殊的试剂。但结果无可辩驳。他现在……无话可说。”
仿佛是为了印证王主任的话,赵岱宗教授从旁边的办公室走了出来。他看起来比梁熠还要憔悴,眼袋深重,但之前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消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带着震惊和难以置信的沉默。他看了梁熠一眼,目光闪烁,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背影竟有几分佝偻。
一场潜在的学术风暴,被硬生生的、无可辩驳的实验数据暂时平息了。这是“知识”和“事实”对“权威”和“偏见”最直接、最爽快的打脸。梁熠心中并无多少快意,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科学,终究是要靠证据说话的。
然而,好消息的背后,阴影也在悄然蔓延。
当天下午,当梁熠终于支撑不住,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短暂打盹时,他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震动惊醒。是陈骏。
“熠哥!不对劲!很不对劲!”陈骏的声音透着前所未有的紧张,“从昨晚开始,就有好几波人在扫描我们宿舍的Ip,手法非常专业,像是职业的!我本来没太在意,以为是学校网管在搞什么维护。但刚才,我设置在‘星河’网吧我们常坐那几台机器上的监控小程序报警了!有人试图物理接触你的机器!而且不是一次,是不同的人,装作上网,实际上在检查主机接口和键盘!”
梁熠的睡意瞬间全无,脊背一阵发凉。“创生科技”的动作比他想象的还要快、还要直接!
“能追踪到是谁吗?”
“很难!都是生面孔,而且很明显受过反侦察训练,网吧的摄像头角度也被他们巧妙避开了。但我截获到一点他们尝试连接时泄露的数据包碎片,经过多重跳板分析,源头……指向海外几个知名的匿名服务器节点,但最终的资金流向和操作习惯,跟‘创生科技’养的那几个黑客团体高度吻合!”陈骏语速飞快,“熠哥,他们是不是冲着你那个‘匿名报告’来的?”
“很有可能。”梁熠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林雪的事上了校内通报,有心人很容易查到我和她的关系。匿名报告的技术含量太高,他们肯定想知道来源。”
“那我们怎么办?要不要报警?”
“报警?证据不足,而且容易打草惊蛇。”梁熠沉吟道,“骏哥,你能不能想个办法,给他们点‘甜头’,但又不能是真的核心的东西?”
“嘿!这个我在行!”陈骏的声音立刻兴奋起来,“钓鱼执法嘛!我可以在那台电脑上做个假的虚拟机,里面放点看起来高大上、实则充满逻辑陷阱和追踪木马的‘研究资料’,比如起个名字叫‘未完成的适配体理论研究’之类的。只要他们敢偷,我就能反向咬住他们,至少能搞清楚到底是谁在搞鬼,还能给他们点教训!”
“好!就这么办!注意安全,别暴露你自己。”梁熠同意了陈骏的计划。在数字世界里,陈骏是他的最佳屏障和利刃。
结束通话,梁熠的心情更加沉重。学术界的质疑可以用数据反驳,但商业世界的贪婪和冷酷,却如同暗处的毒牙,防不胜防。他意识到,仅仅有超前的知识还不够,还必须具备保护这知识、以及保护自己和身边人的能力。
就在这时,王主任再次找到了他,脸色却不像上午那样轻松。
“梁熠,有个情况。”王主任将他带到一间空闲的办公室,关上门,语气严肃,“伦理委员会的紧急使用申请,遇到了阻力。”
“阻力?”梁熠心中一紧。
“不是赵教授那边。”王主任摇摇头,“是委员会里一位平时很少发言的资深委员,今天突然提出强烈反对,理由是‘方案过于激进,缺乏足够的动物实验数据,且来源不明,潜在风险无法评估’。这本身是合乎流程的质疑,但他态度异常坚决,甚至暗示如果强行通过,他会向更高级别的卫生监管部门反映。”
“这……”梁熠感到不解,“既然初步体外验证效果这么好,挽救生命不是第一位吗?”
“按理说是这样。但这位委员……我私下了解到,他女儿的女婿,就在‘创生科技’的亚太研发部担任要职。”王主任意味深长地看着梁熠。
一切豁然开朗!创生科技的手,不仅伸向了网络和现实中的侦查,更是直接伸向了能够决定方案生死的伦理委员会!他们在用合规的借口,拖延甚至扼杀这个可能威胁到他们现有技术路线和未来市场的创新方案!
现实的残酷,远比论文上的争论更加赤裸和冰冷。
“那我们怎么办?”梁熠感到一股怒火在胸中燃烧。这些人,为了商业利益,竟然可以无视一个年轻生命的安危!
“我和院长正在积极沟通,争取更多委员的支持。同时,我们也在准备更详尽的补充材料,重点强调个性化急救的‘同情使用’原则(passionate Use),以及方案本身的理论安全性和巨大潜力。”王主任拍了拍梁熠的肩膀,眼神坚定,“但这需要时间,而林雪的病情,不一定能等那么久。”
时间!又是时间!梁熠再次感受到了那种令人窒息的紧迫感。
回到走廊,他看着隔离病房的门,双拳悄然握紧。知识和技术上的障碍,他和Gaia可以联手攻克。但这些来自现实世界的、盘根错节的利益纠缠和人为阻挠,又该如何应对?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推动变革,不仅仅是提出一个正确的答案那么简单。他需要力量,不仅仅是智慧的力量,还需要能够破除这些无形壁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