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龙鳞》的demo如同一颗引爆网络的核弹,将所有人的期待值拉满。在基金会和凌墨新组建的高效团队运作下,整张名为《墨色》的专辑,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录制、后期和宣发。
专辑收录十首歌,全部由凌墨包办词曲。除了磅礴大气的《天地龙鳞》,还有婉转缠绵的《青花瓷》、逍遥洒脱的《沧海一声笑》、禅意深远的《半壶纱》……风格各异,却都深深烙印着独特的“凌氏国风”印记。
发行当日,数字平台秒破百万销量,一小时破千万,打破平台历史记录!实体专辑首批十万张,上线三分钟售罄,黄牛价炒到天上!
各大音乐榜单瞬间被《墨色》屠榜,前十名有八首是专辑里的歌。乐评人集体高潮,用尽溢美之词:“开宗立派”、“重新定义国风”、“华语乐坛久违的盛宴”!
街头巷尾,商场餐厅,到处都在播放《墨色》里的歌。凌墨的歌声,以一种霸道又优雅的方式,席卷了整个华语世界。
“音乐诗人”、“国风掌门”、“凌神”……一个个称号被冠在他头上,地位无可撼动。
庆功宴上,王秘书长红光满面,握着凌墨的手用力摇晃:“凌墨!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你这张专辑,不仅仅是音乐的成功,更是文化推广的巨大胜利!”
楚风、林思思等好友纷纷到场祝贺,看着被众人簇拥、却依旧淡然如水的凌墨,楚风心中再无半分比较之心,只剩下与有荣焉的感慨。
然而,树大招风。
就在专辑销量突破一个恐怖数字,凌墨风头无两之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某位以“毒舌”着称、自诩权威的乐评人“丁太升”,在微博发布长文,标题极为刺眼:《剖析凌墨现象:华丽包装下的文化快餐与精神空虚》。
文中,他避重就轻地承认了凌墨旋律的优美和歌词的古雅,但话锋一转,开始猛烈抨击:
“凌墨的音乐,听起来很美,但细品之下,缺乏真正的灵魂和批判精神!不过是将古诗词和传统元素进行堆砌,迎合了当下浮躁的‘古风’审美,是一种投机取巧!他的成功,是资本和流量精心炮制的幻梦,是大众审美惰性的体现!这种音乐,充其量是包装精美的文化快餐,无法经受时间的考验!”
这篇长文,带着一股居高临下的酸腐气和“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立刻被一些看不惯凌墨如此成功的人以及对主流抱有逆反心理的网友奉为圭臬,疯狂转发。
“丁老师说得对!凌墨的歌就是听起来好听,没什么深度!”
“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了!全是辞藻堆砌,无病呻吟!”
“支持丁老师!反对流量造神!”
虽然支持凌墨的粉丝和路人迅速反击,将丁太升的微博冲得七零八落,但这种看似“专业”的质疑声,依然造成了一定的舆论混乱,也恶心到了不少人。
庆功宴的气氛,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个丁太升,分明就是哗众取宠,蹭热度!”林思思气得小脸通红。
楚风皱眉:“这人一向如此,靠唱反调博出名。但他的言论确实会误导一部分人。”
王秘书长脸色也不太好看,正准备动用资源压下这股歪风。
一直沉默的凌墨却开口了,他晃动着手中的酒杯,眼神平静无波:“王秘书长,不必麻烦。既然有人想讨论音乐的‘深度’和‘灵魂’,那我奉陪便是。”
他拿出手机,登录了自己许久未用的微博账号,转发了丁太升的那篇长文。
没有激烈的反驳,没有情绪的宣泄,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明日下午三点,国家图书馆报告厅,聊一聊何为‘音乐的筋骨与血肉’。@乐评人丁太升,恭请指教。”
这条微博一发,全网炸锅!
凌墨,竟然公开应战了!而且选择在国家图书馆这种地方,进行公开对谈?!
“卧槽!凌神霸气!”
“直接线下对线?!太刚了!”
“国家图书馆!这逼格!这底气!”
“丁太升敢去吗?不会是键盘侠吧?”
粉丝沸腾,路人期待,连许多音乐圈内的人都密切关注起来。这已不仅仅是口水仗,更像是一场关于音乐本质、关于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公开论战!
丁太升也被凌墨这手弄得措手不及,骑虎难下。不去,坐实了键盘侠之名;去,面对刚刚用专辑创造神话、气势如虹的凌墨,他心底发虚。
但众目睽睽之下,他只能硬着头皮回应:“既然凌先生有此雅兴,丁某必定到场,共同探讨!”
风波,瞬间被凌墨引导向一个更高规格、更受瞩目的舞台。
所有人都预感到,明天下午,将有一场好戏上演。
而凌墨,要用最堂堂正正的方式,将这最后的杂音,彻底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