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年2月11日,上午
酒店大厅里的空气还僵着,母亲看着丈夫安抚女儿的模样,又瞥见桌上笔记本里清晰的正确答案,突然双腿一软,直直跪在了女儿面前。她双手撑着地,额头抵着冰凉的地面,声音带着哭腔:“妈妈错了……妈妈不该不听你解释,不该随便骂你,更不该质疑你的努力……是妈妈太固执,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你,对不起……”
女孩愣住了,眼泪还挂在脸上,却下意识地想拉母亲起来:“妈,你别这样……”
母亲慢慢抬头,眼眶通红,伸手擦掉女儿的眼泪:“以后妈妈一定改,再也不这样逼你了,咱们有话好好说,好不好?”旁边的爸爸也松了口气,蹲下来一起扶起妻子,班主任看着这一幕,也悄悄露出了欣慰的眼神,大厅里紧绷的气氛终于慢慢缓和。
转眼到了当天中午,我们几人在酒店餐厅吃午饭,刚拿起筷子,约翰就匆匆推门进来,脸色凝重:“刚接到派出所电话,有新的报案,就在附近的居民楼里。”
我们立刻放下碗筷,跟着约翰赶过去。案发现场在望湖小区旁边的一栋老式居民楼里,警戒线已经拉起,民警掀开白布,我们看清死者的脸时,都愣住了——死者正是上午在酒店里和女儿发生争执的那位母亲,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不配做母亲”。
韩亮皱着眉低声说:“上午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出事了?这和林老师的案子会不会有关联?”我蹲下身,看着死者身边散落的物品,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劲——短短一天内接连发生两起命案,绝不可能是巧合,背后一定藏着更复杂的线索。
警戒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女孩被爸爸紧紧牵着,一看到白布下的人,瞬间挣脱爸爸的手冲过来,趴在警戒线边放声大哭:“妈妈!妈妈你怎么了!你快起来啊!”爸爸跟在后面,眼眶通红,伸手按住女孩的肩膀,声音哽咽着说不出话,只能死死咬着嘴唇强忍情绪。
等女孩的情绪稍微平复,爸爸才转向民警,深吸一口气说道:“警官,其实……我妻子有一个带锁的箱子,一直放在我们家衣柜最里面,她从来不让我和孩子碰,说不定里面有线索。”
我们立刻跟着父女俩前往他们的住处,在卧室衣柜深处找到了那个棕色皮箱。打开箱子的瞬间,我们都愣住了——里面整齐放着的文件,和在林老师办公室找到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1. 姓名:赵梅(死者母亲的名字)
2. 性别:女
3. 年龄:35岁
4. 籍贯:蒙兰市东城区
5. 学历:大专(市场营销专业)
6. 工作单位:蒙兰市恒通贸易公司(职员)
7. 家庭住址:蒙兰市城西街道晨光居民楼4单元302室
8. 婚姻状况:已婚
9. 紧急联系人:李伟(死者丈夫)
10. 关联记录:2006年10月签署“mdF计划”协议,协议编号与林慧烨所持一致
文件封面上同样印着五角星符号,旁边还放着一个和林老师家找到的同款银色五角星吊坠。除此之外,箱子底部还压着一张被撕去一半的照片,边缘的撕痕很新,能看出是近期才被撕掉的另一半。
王思宁拿起文件和吊坠反复比对,突然恍然大悟,语气肯定地说:“果然,原来如此!赵梅和林慧烨都签了‘mdF计划’,她们俩根本不是毫无关联,而是都卷入了同一个事件里!”
我看着箱子里的东西,心里的疑云渐渐散开——两起命案、相同的文件和吊坠,还有被撕掉一半的照片,这些线索终于串联了起来,指向的正是那个神秘的“mdF计划”。
我们带着从赵梅家找到的箱子和证物回到酒店,径直走进临时用作分析室的房间。我把林老师铁盒里的半张照片,和赵梅箱子里带撕痕的照片都平摊在桌面上,指尖轻轻抚过边缘的撕口,试着将两张照片往中间对接。
两张照片的撕痕能勉强对上一部分——林老师的半张照片里,她穿着白色衬衫,肩膀微微侧着,似乎在和身边的人说话;赵梅的半张照片里,能看到一只握着钢笔的手,还有深色外套的衣角。可拼接后中间仍空着一块明显的缺口,像是硬生生少了最重要的部分,根本看不清两人中间原本站着的人是谁,也看不到照片的背景场景。
韩亮凑过来盯着缺口看了半天:“这缺口看着不像是自然撕坏的,边缘很整齐,像是故意留着的,就是不想让我们看到中间的人。”王思宁拿起照片对着光看了看,点头附和:“而且两张照片的纸质、色调都一样,肯定是同一张被拆开的,中间缺的那块,说不定藏着‘mdF计划’的关键人物。”
我把两张照片小心地夹进证物册,心里清楚:要解开这两起命案的谜团,找到这块残缺的照片,或许是最关键的一步。
我合上证物册,抬头看向众人:“这样,我们先去一下刚刚去世的赵梅工作的地方进行调查,说不定能从她同事嘴里问出和‘mdF计划’相关的线索。”
一行人立刻动身,赶往赵梅所在的江城市恒通贸易公司。走进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把我们领到休息区,随后叫来了几位和赵梅同部门的同事。我们接连问了近一个小时,从赵梅的日常工作状态,到她最近是否有异常举动,得到的回答却都大同小异——
“赵姐平时挺安静的,每天按时上下班,做的都是核对单据、整理报表的常规工作,没见她和谁起过冲突。”
“最近没发现她有不对劲的地方啊,就是上周好像请过一天假,回来后也没说去做了什么。”
“我们都不知道她签过什么‘计划’,平时聊天也很少聊工作以外的事,更没见过她带什么特别的文件来公司。”
一圈问下来,几乎没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韩亮有些失望地挠了挠头:“难道她在公司里把和‘mdF计划’相关的事藏得这么深?连身边的同事都一无所知?”我皱着眉看向窗外,心里隐约觉得,赵梅的工作单位或许只是她的“掩护”,真正和“mdF计划”相关的活动,应该发生在其他地方。
我们带着一身疲惫回到酒店,刚把两个银色五角星吊坠并排放在桌面上,还没来得及仔细比对纹路,门口就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酒店负责楼层服务的服务员,她手里攥着个记事本,神色有些急切:“风生警官,楼下前台刚收到消息,有个女的说是要举报她的上司,还说这事可能和你们正在查的案子有关,前台让我来问问你们现在方便见她吗?”
我和王思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接连两起命案还没理清,突然冒出来的举报,会是新的线索吗?我立刻起身:“方便,麻烦你让前台把人带到接待室,我们马上过去。”服务员点点头快步离开,韩亮已经顺手把两个吊坠收进了证物袋,寸寿生则拿起笔记本,几人跟着我往楼下走,脚步比来时轻快了几分,心里都盼着这趟举报能带来关键突破。
我们刚在接待室坐下,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举报的女人,约翰就急匆匆推门进来,手里攥着报案记录,脸色严肃地说:“风生,刚接到蒙兰市警方的协助请求,在江城区龙野公园发现一具男尸,死者名叫邢建棠,现场找到的证物,看着和前两起案子有关。”
我们立刻终止询问,跟着约翰赶往龙野公园。警戒线围在公园的竹林旁,男尸躺在长椅上,身旁散落着一个公文包。打开公文包,里面的物品让我们瞬间绷紧了神经——除了一份“mdF计划”协议书(编号与林慧烨、赵梅的完全一致),还有一张印着五角星符号的死者信息表,内容如下:
1. 姓名:邢建棠
2. 性别:男
3. 年龄:40岁
4. 籍贯:蒙兰市江城区
5. 学历:本科(机械工程专业)
6. 工作单位:蒙兰市鼎盛机械制造厂(技术总监)
7. 家庭住址:蒙兰市江城区滨河花园6号楼1单元1002室
8. 婚姻状况:已婚
9. 紧急联系人:刘芳(邢建棠妻子)
10. 关联记录:2006年8月签署“mdF计划”协议,是三人中最早签署的
公文包内侧的夹层里,还藏着一个和前两次一模一样的银色五角星吊坠,以及半张被撕毁的照片——这张照片的边缘撕痕,刚好能和林慧烨、赵梅那两张的缺口对上一部分,但拼接后仍有一小块空白,显然还有第四张照片的碎片没找到。
韩亮拿着三张照片反复比对,语气凝重地说:“三个人,三份相同的协议、吊坠,还有能拼起来的照片……这‘mdF计划’到底是什么,竟然已经害死了三个人?”我蹲在地上,看着邢建棠的信息表,心里很清楚:这绝不是简单的连环杀人案,背后的“mdF计划”,牵扯的人恐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我们带着龙野公园的证物回到蒙兰市莲花国际酒店,刚走进临时分析室,吴连秋就迎了上来,手里攥着一页笔录纸:“刚才那个要举报的女人一直在接待室等,她叫刘芳,说是有重要的事要跟你们说。”
我接过笔录纸,目光扫过“刘芳”这个名字,心里猛地一沉——这正是邢建棠信息表里的紧急联系人,也就是他的妻子。我深吸一口气,快步走向接待室,推开门时,刘芳正坐在沙发上搓着手,神色焦虑。
看到我进来,她立刻站起身,眼神里满是期待,可还没等她开口,我就先艰难地开了口:“刘女士,很抱歉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你的老公邢建棠,刚才在龙野公园被发现,已经确认死亡了。”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刘芳脸上的期待瞬间凝固,她怔怔地看着我,嘴唇哆嗦着:“你……你说什么?不可能啊,他早上出门的时候还跟我说晚上要一起吃饭的,怎么会……”她说着,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捂住脸,肩膀剧烈地颤抖起来,压抑的哭声从指缝里漏出来,整个接待室的空气都变得沉重。
我看着情绪崩溃的刘芳,放缓语气追问:“我们刚接到的这起案件,现场发现了你丈夫参与‘mdF计划’的证据,你真的不知道他和这个组织有过接触吗?”
刘芳摇着头,眼泪还在不停往下掉:“我真的不知道什么计划……但我能跟你们说,我的上司,也就是董善达,他就是个变态!平时在公司里对女员工动手动脚,还总强迫下属做额外的工作,我早就想举报他了!”
她的话刚说完,约翰就匆匆闯进接待室,手里的报案记录都快被攥皱了:“风生,又有新案子!死者是建材公司老板董善达,他妻子叫蔡达丽,现场找到的线索和前三次一模一样!现在已经是第四起案件了!”
我们立刻赶往董善达的遇害现场,在他的办公室抽屉里,果然搜出了关键证物:
1. 一份“mdF计划”协议书,协议编号与林慧烨、赵梅、邢建棠的完全一致;
2. 一张印着五角星符号的死者信息表,内容如下:
1. 姓名:董善达
2. 性别:男
3. 年龄:45岁
4. 籍贯:蒙兰市临河区
5. 学历:大专(工商管理专业)
6. 工作单位:蒙兰市宏远建材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老板)
7. 家庭住址:蒙兰市临河区锦绣华庭2号楼3单元801室
8. 婚姻状况:已婚
9. 紧急联系人:蔡达丽(董善达妻子)
10. 关联记录:2006年9月签署“mdF计划”协议,曾多次与其他签署人私下会面
3. 一个和前三位死者同款的银色五角星吊坠;
4. 半张被撕毁的照片,撕痕能和之前的三张照片进一步拼接,但仍差最后一小块缺口。
韩亮拿着信息表,看向一旁还在发抖的刘芳:“这么说,董善达就是你口中那个变态上司?”刘芳点点头,眼神里满是震惊:“我只是想举报他的恶行,没想到他也……”
我看着桌上四份相似的证物,心里的紧迫感越来越强——四起命案,四个关联“mdF计划”的死者,还有拼不全的照片,这个隐藏在背后的组织,显然还在继续行动。
我把林慧烨、赵梅、邢建棠和董善达的四张半张照片铺在酒店的长桌上,指尖顺着撕痕一点点对接——随着最后一张照片归位,画面终于有了大致轮廓:背景是一片开阔的草地,远处能看到几棵高大的白杨树,像是郊外的某个公园或空地。但正中间仍缺了一块巴掌大的缺口,刚好挡住了四人围绕着的那个关键人物,只能看到那人穿着深色衣服的衣角,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线索。
“背景是草地,和龙野公园的环境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王思宁凑过来,指着照片里的树木说,“这种白杨树在蒙兰市只有西郊的森林公园里有,说不定他们当初就是在那拍的照。”
接下来,我们分头行动,把四位死者的家属——林慧敏、李伟、刘芳和蔡达丽都请到了酒店的不同房间进行审问。从死者生前的社交关系,到是否知道“mdF计划”的具体内容,再到案发前后有没有见过可疑人员,我们问得格外细致。可几人的回答都大同小异:要么对“mdF计划”一无所知,要么只知道死者签过一份“能赚钱的协议”,至于其他细节,根本说不出更多;案发前后,也都没见过陌生访客或异常情况。
审问结束后,我们在分析室汇总情况,韩亮把笔录本往桌上一放,有些无奈地说:“家属那边一点可疑信息都没有,难道他们真的完全没接触过死者和‘mdF计划’相关的事?”我看着桌上拼到一半的照片,轻轻摇头:“不一定是没接触,可能是知道了但不敢说,或者……他们也被蒙在鼓里。现在关键还是要找到照片里缺的那一块,还有‘mdF计划’的核心成员到底是谁。”
审问刚结束,我们正对着拼到一半的照片发愁,一名民警就提着一个快递盒走进来:“风生警官,刚收到一个匿名快递,地址写的是咱们酒店临时办案点,寄件人信息是空的。”
我接过快递盒,拆开外层包装,里面只有一个信封。打开信封,一张小小的照片碎片掉了出来——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最后一块!我立刻走到桌前,将碎片往照片缺口处一放,整幅画面终于完整了:草地、白杨树的背景下,林慧烨、赵梅、邢建棠、董善达四人站在两侧,中间站着的是个穿着浅色连衣裙的女人,眉眼清秀,正是照片碎片上的人。
除了照片,信封里还有一张便签纸,上面用打印体写着一行字:“程凌凌的失踪与‘mdF计划’有关。”
“程凌凌?”王思宁拿起照片,指着中间的女人,“这么说,她就是最后一个关联人?而且不是遇害,是失踪了?”
韩亮皱着眉翻看快递盒:“匿名寄件人是谁?为什么偏偏现在寄来这个?”我盯着照片里程凌凌的脸,心里突然明朗起来:前四人遇害,程凌凌失踪,这绝不是巧合。她要么是“mdF计划”的核心人物,要么就是知道太多秘密,被人藏了起来。
“立刻查程凌凌的身份信息!”我抬头对众人说,“重点查她和前四位死者的关系,还有近两年的失踪报案记录——找到她,说不定就能解开‘mdF计划’的所有谜团!”
我拿着黑色马克笔走到会议室黑板前,抬手在黑板顶部写下“mdF计划关联案件汇总”几个大字,随后分两栏开始梳理:
左侧:核心关联人员情况
1. 失踪人员:程凌凌(照片核心人物,与“mdF计划”直接相关,目前下落不明)
2. 遇害人员(4人,均死于近期):
1、林慧烨(教师,办公室查获计划协议、五角星文件及吊坠)
2、赵梅(贸易公司职员,家中查获同款协议、文件及吊坠)
3、邢建棠(机械制造厂技术总监,公园遇害,现场查获关联证物)
4、董善达(建材公司老板,办公室遇害,现场查获关联证物)
右侧:关键证物共性
1. 协议:4名遇害者均持有“mdF计划”协议,编号完全一致
2. 标识物:每人对应1个银色五角星吊坠,款式、纹路完全相同
3. 文件:均有印着五角星符号的个人信息文件,格式统一
4. 照片:4人各持有1张半张照片,拼接后完整照片含程凌凌,背景为郊外草地(白杨树环境)
写完后,我用红色马克笔在“程凌凌”和“4名遇害者”之间画了一道箭头,又圈出“五角星吊坠”和“同款协议”:“现在线索很明确,程凌凌是串联所有案件的关键,要么她是计划核心,要么是掌握秘密的证人。接下来重点要查她的失踪时间,以及她和这四人的交集。”
王思宁盯着黑板上的案件汇总,眉头拧成一团:“四个死者、一个失踪者,还有处处相同的证物,这背后的真相到底会指向哪里?总不能是‘mdF计划’内部自相残杀吧?”
我放下马克笔,转身看向众人,语气肯定地说:“现在还不能确定,但有两个关键地方我们还没查——之前在赵梅家找到的箱子里,除了协议和吊坠,其实还有一张没来得及细查的旧纸条;另外,昨天早上云江市的周队特意打电话来,给了我们一个厂房地址,就在蒙兰市龙岗工业区5区208号,说那地方可能和‘mdF计划’有关联,我们一直没腾出时间去看。”
韩亮立刻拿起笔记本记下车牌号:“那我们现在就动身?先去那个厂房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和程凌凌相关的线索。”我点点头,伸手擦掉黑板上的临时标记:“事不宜迟,留两个人在酒店整理证物,其他人跟我去工业区——那个厂房,很可能就是解开所有谜团的突破口。”
约翰快步走进会议室,手里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语气急促:“风生,刚才整理赵梅家的箱子时,在夹层里发现了这张照片!里面拍的是一辆蓝色货车,背后还写着字——‘厂房旁边的停车场’,应该就是周队说的那个龙岗工业区厂房!”
我接过照片,只见画面里的货车车身印着模糊的物流公司logo,车牌被污渍挡住了一部分,只能看清前两位数字。我把照片递给王思宁,转身抓起椅背上的外套:“出发!去龙岗工业区5区208号,先找停车场里的这辆货车!”
一行人迅速下楼开车,半小时后抵达工业区。按照照片里的场景,我们很快在厂房西侧的停车场找到了那辆蓝色货车——车身落了层薄灰,看起来停在这里有些日子了,车门上的物流公司logo和照片里的完全一致。韩亮上前拉了拉车门,发现没锁,转头看向我,眼神里满是期待:“要打开看看吗?”我点点头,示意他小心——这辆货车里藏着的东西,或许就是串联起所有案件的关键。
韩亮拉开货车后备箱,里面整齐放着一个铁制货箱。打开货箱,首先看到的是一张照片,旁边还压着一份标注“雷姆计划”的文件,文件里列出了成员名单:泰雷姆巴佩、雷泰安迪姆巴佩、陶库德、朱英红、鸭舌哥(鸭妹)、周料科(企鹅)、王赤轮、王隆博、尤克里里·李达斯、白伊慧(伊慧)、张千年、张兰、美姜红玉(白薇)、白美莲、张小芸、林晓敏、青山梅敏、蛇妹。
货箱内侧还藏着一个更小的木盒,打开木盒,里面的物品依次排开:一张印着“永恒电器公司”字样的宣传画;一张写着“少女(林?),奶茶大王”的卡片;三本名为《燃烧》《复燃》《落幕曲》的小册子,封面上印着“玫瑰的过程”字样;最后是三幅手绘作品,分别画着门、红绳和时钟。
王思宁说:“什么意思,这些之前调查的案件的相关证据都在这,分别代表什么呢?”
我说:“这些都是案件回顾”
韩亮从货箱角落拿起一串钥匙,晃了晃说:“还有一把那个工厂(蒙兰市龙岗工业区5区208号)厂门的钥匙。”
我们把货箱里的文件、照片、画作和钥匙都仔细收好,装进证物袋里。韩亮拿着那把工厂钥匙,快步走到蒙兰市龙岗工业区5区208号的厂门前,将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转,“咔嗒”一声,门锁应声打开。
我们几人依次走进厂房,刚迈过门槛,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厂房内部并非预想中的生产车间,而是矗立着一个与轮船外观高度相似的建筑,整体结构、窗户布局都仿照轮船设计,远远望去,仿佛一艘停泊在室内的轮船。
王思宁盯着眼前仿轮船的建筑,眼神里满是疑惑,忍不住开口:“这厂房里怎么会有个轮船建筑?该轮船里面会有什么信息呢?”
我抬手按了按帽檐,目光落在轮船建筑的入口处,语气坚定地说:“当然要进去查。说不定‘mdF计划’的核心资料,还有程凌凌的下落,都藏在里面。”说着,我率先朝着轮船入口走去,韩亮和其他同事立刻跟上,所有人都握紧了手里的装备,做好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我们顺着轮船建筑的入口往里走,很快抵达宽敞的大厅。大厅中央铺着深色地毯,四周摆放着装饰性的金属栏杆,天花板上的吊灯仿照船用探照灯设计,整个空间透着一股诡异的仪式感。
我走到大厅左侧的前台,发现台面上放着一台未关闭的电脑,鼠标点击后,屏幕上立刻弹出一个加密视频,解密后开始播放一段规则说明,标题赫然是“彩色世界游戏规则”。
视频里的机械音缓缓念道:“本场游戏设有六位VIp宾客,对应颜色分别为绿色、蓝色、红色、橙色、紫色、青色。六种颜色标记于大厅座椅之上,每把座椅均配有专属数字,所有数字均为两位数,无一位数或三位数。需根据颜色与数字的对应关系,推算出两组四位数密码,分别用于开启A区与b区大门。”
我盯着屏幕上的规则,转头对众人说:“也就是说,我们要先找到大厅里六把带颜色的椅子,记下它们对应的两位数数字,再通过某种规律,把这些数字组合成两组四位数密码。”韩亮立刻分散开来,开始在大厅各处寻找带颜色标记的椅子,王思宁则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找到的颜色和数字,所有人的目光里都多了几分紧迫——这两组密码,很可能是进入下一个关键区域的唯一钥匙。
韩亮和同事们很快在大厅各处找到了六把带颜色标记的椅子,每把椅子的椅背上都贴着对应颜色的标签,椅面下方用马克笔写着两位数数字。我们把找到的信息汇总到王思宁的笔记本上,清晰列出:
绿色:18,蓝色:24,红色:36
橙色:42,紫色:57,青色:63
我盯着这组数字,手指在笔记本上轻轻敲击:“六个两位数,要凑出两组四位数密码……得先找出颜色和数字之间的规律,是按颜色深浅排序,还是数字本身有什么关联?”韩亮凑过来看了看,指着数字说:“你看,红色36、橙色42,这两个数字加起来是78;绿色18、青色63加起来也是81,好像有点规律但又不太对。”我们围着这组数字反复琢磨,大厅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所有人都在努力从数字里找出解开密码的关键。
我指着笔记本上的颜色和数字,对众人说:“把这六个颜色分成两组,前三个颜色和后三个颜色分别两两相加,最后一个+第一个分别算出结果,而不是这六个数字最后一个+第一个。结果不一定是两位数。”
按照这个方法,我们立刻开始计算:
1. 前三个颜色(绿色、蓝色、红色):
绿色(18)+蓝色(24)=42
蓝色(24)+红色(36)=60
红色(36)+绿色(18)=54
2. 后三个颜色(橙色、紫色、青色):
橙色(42)+紫色(57)=99
紫色(57)+青色(63)=120
青色(63)+橙色(42)=105
我看着计算结果,手指在数字上依次划过,突然停下来说:“42,60,54这三个数字组合为:4265,99,120,105这三个数字组合为:9125。”
话音刚落,韩亮立刻凑过来核对:“前三个数取十位和个位拼吗?42的4、60的2、54的6和5?不对,你这4265是怎么凑出来的?”我指着笔记本上的数字解释:“看每个数的首尾——42取4和2,60取6,54取5,组合起来就是4265;后三个数同理,99取9,120取1和2,105取5,刚好是9125。”王思宁立刻拿起密码本记下:“那我们现在就去A区和b区大门试试这两组密码?说不定真能打开!”
我看了眼手表,指针已经指向晚上十点,便对众人说:“这样,我们明天来?时间差不多了,大家先回酒店休整,养足精神才能更好地查线索。”
众人点头同意,收拾好证物后便一起离开了厂房。回程的路上,车里没人多说话,但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盘算着——明天(2007年2月12日)带着4265和9125这两组密码,打开A区、b区大门后会遇到什么?轮船建筑里还藏着多少和“mdF计划”、程凌凌相关的秘密?
我们明天(2007年2月12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探索呢?精彩继续。
【第63章(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