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娘带着皇上赏赐的“诚信商户”牌匾和内务府的公文返回泉州时,整个泉州城都沸腾了。行会的伙计、织工、茶农,还有常年合作的商户们,自发地聚集在码头到行会的路上,手里拿着彩旗,脸上满是自豪。温景然带着周会长、卢文轩等人站在码头最前面,远远看到青娘乘坐的船只靠岸,立刻迎了上去。
“青娘,可算回来了!皇上赏赐的牌匾呢?快让我们瞧瞧!”卢文轩迫不及待地问道,眼中满是好奇。
青娘笑着示意随从将牌匾抬过来,乌黑的牌匾上,“诚信商户”四个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落款处是皇上的御笔印章,庄重而威严。众人看得啧啧称奇,纷纷拱手道贺:“恭喜青娘会长!恭喜行会!得皇上御赐牌匾,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啊!”
温景然看着牌匾,语气感慨:“这不仅是你的荣耀,更是整个行会的荣耀。这说明咱们坚守品质、诚信经营的路子走对了,连皇上都认可了咱们。”
青娘点头道:“这确实是大家的功劳,若不是每个人都用心做事,贡品也不会顺利通过验收,更不会得到皇上的赏赐。咱们先把牌匾挂到行会大堂正中,再商议下批贡品的事,内务府已经送来了新的需求清单,皇后娘娘特意加了几种云锦样式。”
一行人簇拥着牌匾回到行会,将“诚信商户”的牌匾小心翼翼地挂在大堂正中。阳光透过大堂的窗棂洒在牌匾上,金光与大堂内的匾额相映成趣,瞬间让整个行会都显得格外庄重。挂好牌匾后,青娘召集众人在大堂议事,拿出内务府的公文,念道:“下批贡品需增加‘百鸟朝凤’‘松鹤延年’两种云锦样式,御茶数量增加五成,药膏需额外准备十盒专供太医院研究。期限还是一个月,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
周会长立刻道:“‘百鸟朝凤’和‘松鹤延年’的纹样我以前织过,只是工艺复杂,需要更多熟练织工。我这就回苏州,把最顶尖的织工都召集过来,再赶制一批专用的织梭,确保能按时完成。”
“御茶数量增加五成,武夷山和江南的茶厂可能不够,我得立刻去两地看看,让茶农们提前采摘,再临时雇些人手帮忙炒制和晾晒。”负责茶厂的管事说道。
温景然则道:“药膏增加十盒没问题,原料储备充足,只是专供太医院的药膏需要更精细的包装,还要附上详细的药材配比和熬制方法,我会亲自盯着制作,确保万无一失。”
青娘见众人都有明确的安排,放心道:“好,那就按大家说的分工行动。周会长,织工召集和云锦织造就交给你,有需要人手或原料的地方,直接和行会对接;茶厂管事,你务必盯紧茶叶的采摘和炒制,品质不能有半点下降;温大夫,药膏的事就拜托你了,太医院那边的研究样本一定要细致。我会来回巡查,有任何问题及时沟通。”
众人齐声应道:“放心吧,青娘会长!”
接下来的一个月,泉州及周边的行会据点都进入了忙碌状态。苏州的织机房里,数十名顶尖织工围着织机,日夜不停地织造“百鸟朝凤”和“松鹤延年”云锦,周会长亲自坐镇,每一片纹样、每一处金线衔接都亲自检查,确保没有丝毫差错。武夷山的茶山上,茶农们趁着天气晴好,抓紧时间采摘“一芽二叶”的嫩芽,茶厂里,炒茶师傅们轮流上阵,茶香飘出数里之外。药材加工厂内,温景然带着医徒们熬制药膏,每一味药材的用量都精确到分毫,熬制时间也严格把控,专供太医院的药膏更是用了最好的瓷瓶和锦缎包装,还附上了详细的说明书。
青娘则穿梭在各个据点之间,先是去苏州查看云锦织造进度,见织工们技艺娴熟,纹样织得栩栩如生,心中放心不少,又特意叮嘱周会长:“‘百鸟朝凤’的羽毛要层次感分明,用色要鲜活但不艳俗,皇后娘娘很看重这些细节。”随后,她又赶往武夷山和江南茶厂,查看茶叶品质,教茶农们如何更快地筛选优质茶叶,还安排行会的马车帮忙运输茶叶,确保不会耽误工期。最后,她回到泉州的药材加工厂,和温景然一起核对药膏的配比和包装,确保符合太医院的要求。
就在一切都按计划推进时,苏州织机房突然传来消息——织造“松鹤延年”云锦的金线不够了,苏州的金线供应商说库存已空,要半个月后才能从京城调货过来,而云锦织造已经到了关键阶段,若是等金线,肯定会耽误贡品工期。
周会长急得团团转,立刻派人给青娘送信。青娘收到消息后,当即决定亲自去京城采购金线。她安排好行会的事,带着护卫和银两,快马赶往京城。抵达京城后,她直奔最大的金线作坊,却被告知优质金线都被内务府订走了,只剩下些劣质金线,不符合云锦织造标准。
青娘无奈,只能前往内务府找李公公求助。李公公见她亲自跑来,笑道:“青娘会长怎么又来了?莫非是贡品出了问题?”
青娘躬身道:“公公明鉴,民女是来求公公帮忙的。苏州织机房织造云锦的金线不够了,市面上的优质金线都被订走了,还请公公通融通融,从内务府订的金线里匀出一些给民女,民女愿意按市价加倍付款。”
李公公沉吟片刻,道:“内务府的金线都是按贡品需求订的,本不该私自挪用。但看你这般用心,又有皇上御赐的牌匾,若是耽误了贡品工期,皇上也会不高兴。这样吧,我从库存里匀出足够的金线给你,不用加倍付款,只是你得保证下批贡品按时按质完成。”
青娘大喜,连忙谢道:“多谢公公!民女定当按时完成贡品,绝不辜负公公的信任!”
拿到金线后,青娘立刻安排护卫快马送往苏州。周会长收到金线,连夜组织织工们继续织造,终于在工期结束前,完成了所有云锦的织造。
当这批贡品再次送往京城时,内务府的验收格外顺利。织染局的王大人看着“百鸟朝凤”云锦上鲜活的羽毛、“松鹤延年”中灵动的仙鹤,忍不住赞叹:“这般精妙的手艺,怕是整个江南也找不出第二家了!皇后娘娘见了定会喜欢。”
太医院的刘院正也对专供研究的药膏赞不绝口:“配料详细,工艺精湛,有了这份说明书,咱们就能更好地研究药膏的药效,说不定还能在此基础上改进配方,造福百姓。”
李公公将贡品呈给皇上和皇后娘娘,皇后娘娘看到“百鸟朝凤”云锦,眼睛一亮,当即让人拿去做成屏风:“这云锦太好看了,放在寝宫里正好。青娘这孩子,果然没让我失望。”
皇上看着贡品清单和验收报告,对李公公道:“通商行会屡次按时按质完成贡品,又有诚信经营的名声,值得嘉奖。传朕的旨意,赐通商行会‘御用贡品供应商’的名号,以后泉州及周边的商户若想参与贡品供应,可由通商行会推荐,省去层层查验的麻烦。”
旨意传到泉州时,青娘正和温景然查看东洋商路的回款记录。听到旨意内容,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振奋。温景然道:“有了‘御用贡品供应商’的名号,咱们行会的声望就更高了,以后不仅贡品生意稳了,连普通货物的销路也会更好。”
青娘看着大堂正中的“诚信商户”牌匾,语气坚定:“这既是荣耀,也是责任。咱们以后更要坚守诚信,精进手艺,不能辜负皇上的认可和众人的期望。等沈公子从东洋回来,看到这些,一定会很高兴的。”
此时的泉州港,往来的船只络绎不绝,不少商户都主动找上门,希望能和通商行会合作,沾沾“御用供应商”的光。青娘和温景然有条不紊地接待商户,筛选优质的合作伙伴,行会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青娘站在行会的阁楼上,望着楼下繁忙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从最初城隍庙前的一个倡议,到如今拥有皇上认可的名号、遍布南北的商路,这一路走来,离不开众人的合力,更离不开“诚信经营、品质为先”的初心。她知道,皇家的认可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的商路还很长,她会带着行会众人,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创造更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