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南山的茶园上。露珠在茶叶上滚动,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青娘站在茶园的最高处,望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青娘,周老已经到了。”沈行舟从山下走来,远远地喊道。
青娘深吸一口气,转身下山。她知道,今天将是决定合作社未来的重要一天。
二
周老已经在小木屋前等候。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长衫,手里拿着一个旧茶盒。见到青娘,他微笑着点头:“青娘,我们开始吧。”
青娘点头,将早已准备好的茶样一一摆放在木桌上。她邀请了北坡、南坡和西坡的几位茶农代表,共同参与这次“标准品鉴会”。
“各位,”青娘郑重地说,“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确定我们合作社的统一标准。只有标准统一,我们的茶叶才能走得更远。”
周老接过话头:“我会从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耐泡度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但最终以品质为准。”
三
品鉴开始。青娘亲自烧水、温杯、置茶、注水。她的动作娴熟而优雅,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周老则在一旁认真观察,不时点头。
第一泡,香气清雅,汤色清澈。周老轻啜一口,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香清,水细,韵长。这是高山茶的典型特征。”
第二泡,滋味甘醇,回甘持久。周老在评分表上写下“92分”。
第三泡,茶叶依旧保持良好的状态,耐泡度极佳。周老满意地点头:“难得。”
茶农们围在一旁,认真倾听周老的点评,不时发出赞叹。他们第一次如此系统地了解到自己茶叶的优点和不足。
四
品鉴结束后,周老将评分表递给青娘:“青娘,这是今天的结果。总体来说,你们的茶叶品质很高,但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改进。比如杀青的温度控制、萎凋的时间掌握,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品质。”
青娘接过评分表,认真记录:“周老放心,我们会按照您的建议改进。”
她转身对茶农们说:“各位,我建议我们从今天开始,统一执行‘一芽两叶’的采摘标准,统一杀青温度和时间,统一萎凋和烘干的流程。我会安排周老定期来指导。”
茶农们纷纷点头:“我们听你的。”
五
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统一标准?说得好听。你们有本事,自己去卖啊。”
众人回头,只见德顺茶行的王掌柜带着两个伙计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冷笑,显然是来挑衅的。
青娘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迎上去:“王掌柜,欢迎。我们正准备请您品鉴我们的茶叶。”
王掌柜冷哼一声:“不必了。我今天来,是想提醒你们,这山脚的茶市,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
青娘的眼神渐渐变得锐利:“王掌柜,我们只谈品质和合作,不谈威胁。”
王掌柜脸色一变,刚想说什么,周老站了出来:“王掌柜,老朽虽然退休多年,但在茶界还有几分薄面。我可以作证,青娘的茶叶品质过硬,值得尊重。”
王掌柜见周老出面,脸色更加难看,但最终还是悻悻地走了。
六
王掌柜走后,茶农们的脸上露出一丝担忧。赵老忍不住问:“青娘,他们会不会再来捣乱?”
青娘点头:“很有可能。但我们不能因此退缩。我们要做的,是把品质做得更好,把合作做得更规范。只要我们自己站稳了,就不怕别人来挑事。”
她顿了顿,又道:“而且,我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
七
下午,青娘召集茶农们开会。她将一份详细的“直采协议草案”分发给大家。协议中明确了:
- 茶叶的品质标准(一芽两叶,无病虫叶,无焦叶红梗)
- 收购价格(高于市价一成,并设立返利条款)
- 交付时间(按月交付,逾期承担违约责任)
- 质量验收(青娘或周老现场验收)
- 风险共担(遇不可抗力,双方共同承担损失)
茶农们认真阅读着协议,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到理解,再到兴奋。赵老忍不住感叹:“青娘,你这是在为我们着想啊。”
青年微笑:“我也是在为自己着想。只有大家都有保障,合作才能长久。”
八
会议结束后,青娘留下了几位茶农代表,继续讨论具体的执行细节。她将茶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负责日常管理和标准执行。她还安排了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品质抽检。
“青娘,你考虑得太周全了。”赵老由衷地说。
青娘摇头:“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她看向窗外,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茶树上。她的心中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九
傍晚,青娘独自来到茶园的最高处。她坐在一块石头上,俯瞰着整个茶园。微风拂过,茶香四溢。她的脑海里不断回放着这几天的经历——山脚试探、茶市风波、标准品鉴、协议草案……每一个画面都让她更加坚定。
“直采,不只是一种采购方式,更是一种承诺。”她在心中默念,“对品质的承诺,对茶农的承诺,对消费者的承诺。”
她站起身,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从今天起,我们正式启动直采。”
十
第二天一早,合作社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直采启动仪式”。茶农们穿着整洁的衣服,站在茶园前。青娘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份签好字的直采协议。
“各位,”青娘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今天,我们南山茶农合作社正式启动直采。我们将以品质为本,以诚信为根,与所有尊重品质的茶商合作。我们欢迎竞争,但不接受恶意压价和垄断。”
茶农们齐声应道:“好!”
青娘将协议递给赵老:“赵叔,这是我们的承诺。”
赵老接过协议,激动得手都在发抖:“青娘,谢谢你。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标准和尊严。”
十一
仪式结束后,青娘和沈行舟一起将第一批直采的茶叶打包、封箱、贴标签。每一个箱子上都清晰地写着“南山高山茶”、“一芽两叶”、“生产日期”和“等级”。
“青娘,这些茶我们自己送下山吗?”沈行舟问。
青娘摇头:“我已经联系了李大壮。他会帮我们运到城里。我则直接去茶肆,准备试茶会。”
沈行舟点头:“好。我在山里等你消息。”
青年微笑:“行舟,谢谢你。”
沈行舟看着她,眼中满是真诚:“青娘,该说谢谢的人是我。是你让我看到了茶的未来。”
十二
中午,李大壮挑着茶箱来到茶园。他的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青娘,这是我们合作社的第一批直采茶啊!”
青娘点头:“李大壮,辛苦你了。路上小心。”
李大壮摆手:“不辛苦!能为我们自己的茶出力,是我的荣幸。”
他挑起茶箱,大步向山下走去。青娘和沈行舟站在茶园前,目送他远去。
十三
下午,青娘收拾好行装,准备回城。她将茶路笔记、评分表、协议草案和周老的建议一一收好,背上竹制茶箱。
“周老,茶农们就拜托您了。”青娘恭敬地向周老行礼。
周老点头:“放心去吧。我会定期来指导。”
青娘又向茶农们一一告别:“各位,我回城准备试茶会。你们在家按照标准执行,有问题随时联系我。”
茶农们纷纷点头:“我们会的。”
十四
青娘转身向山下走去。沈行舟送她到山脚。
“青娘,”沈行舟突然停下脚步,认真地说,“我有一个请求。”
青娘疑惑地看着他:“什么请求?”
沈行舟鼓起勇气:“等你回来,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看更远的茶山。我想把我们的直采做得更大,让更多的好茶走出大山。”
青娘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好!行舟,我们一起。”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已经看到了更广阔的茶路。
十五
回城的路上,青娘的心情格外轻松。她知道,直采只是第一步,但这一步她走得坚定而扎实。她的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思试茶会的细节——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高山茶的魅力,如何让合作社的茶叶走进更多的茶馆和家庭。
“青娘茶肆,将不再只是一家普通的茶肆。”她在心中默念,“它将是连接大山与城市的桥梁,是品质与诚信的象征。”
十六
傍晚时分,青娘终于回到了城里。她远远地就看到了茶肆门口的木牌,上面写着“青娘茶肆”四个大字。她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是她的家,也是她的战场。
阿福和陆砚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到青娘,阿福激动地跑过来:“青娘,你终于回来了!”
陆砚也微笑着迎上来:“辛苦了。试茶会的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了,就等你的好茶了。”
青娘点头:“好茶已经在路上了。我们一起,把这次试茶会办好。”
十七
夜深了,青娘独自坐在柜台前,翻看着这次进山的茶路笔记。她在最后一页写下:
“直采,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信念。它让好茶走出大山,让诚信连接人心。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她合上笔记,抬头望向窗外。月光如水,洒在茶肆的瓦檐上。青娘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知道,属于她的茶路,才刚刚开始。
十八
第二天一早,青娘茶肆的门口挂出了一块新的木牌——“南山茶农合作社直采点”。过往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议论纷纷。
“青娘这是要做大啊。”
“听说她去山里收茶了,品质很好。”
“那一定要去尝尝。”
青娘站在门口,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客人。她知道,这不仅是一块木牌,更是一份承诺。
十九
中午,李大壮终于将第一批直采的茶叶送到了茶肆。青娘亲自开箱验茶,确认品质无误后,将茶叶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
“青娘,这茶真香啊。”阿福忍不住感叹。
青娘点头:“这是我们合作社的第一批茶,也是我们的骄傲。”
陆砚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试茶会的邀请名单:“青娘,名单我已经拟好了。我们邀请了城里的几位名士、资深茶客,还有几家媒体。”
青娘接过名单,满意地点头:“好。我们要用品质说话,用诚信赢得信任。”
二十
傍晚,青娘站在茶肆的门口,望着渐渐散去的人群。她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她知道,直采的决心不仅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也将改变很多茶农的生活。
“青娘,”陆砚走到她身边,轻声说,“恭喜你。”
青年微笑:“这只是开始。”
她抬头望向远方,仿佛又看到了南山的茶园。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无论未来有多少挑战,她都将坚定地走在这条茶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