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计划”的机械轰鸣,并没能完全掩盖弥漫在火星空气中的悲伤与凝重。胜利的代价,是用无数鲜活的生命堆砌而成。废墟可以清理,建筑可以重建,但逝去的英魂,需要一块永恒的丰碑来安放,一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来铭记。
在瓦西里耶夫上将的提议下,并经地球联盟最高议事会一致通过,一项特殊的、超越军事与工程优先级的决议被下达:在火星的最高峰,奥林匹斯山的山巅,建立一座纪念碑,用以镌刻所有在火星战役中牺牲的地球联军将士之名。
选址于此,意义深远。奥林匹斯山不仅是火星的制高点,俯瞰着曾经激烈争夺的“奥林匹斯”基地,更象征着人类探索精神的极限与勇气。将纪念碑立于此,意味着英魂们将永远守护着他们用生命光复的土地,他们的精神,将与这颗星球最高峰同在。
消息传出,得到了前线将士和后方民众的广泛响应与支持。这不仅仅是一座石碑,更是对逝者的告慰,对生者的激励,以及对整个文明的警示。
建造工作,由工程部队与元初门、蜀山等修真门派协同进行。
工程部队负责基础建设。重型运输机顶着火星稀薄的大气和紊乱的气流,将预先在地球上切割、打磨好的巨大基座构件,以及特种合金骨架,运抵海拔近两万七千米的奥林匹斯山之巅。在这里,机械的操作变得异常困难,工人们需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低温和强辐射环境下,依靠娴熟的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将一块块数吨重的构件精准拼接、焊接。
而修真者们,则负责纪念碑的核心与灵魂。
纪念碑的主体,并非寻常石材,而是一块高达百米、通体黝黑、却在特定光线下会隐隐透出星辉的巨型“星辰玄石”。这是元初门贡献出的珍藏,产自某个已毁灭的修真星核深处,质地极其坚硬,更能天然汇聚并缓慢释放温和的星辰之力,寓意着牺牲将士的精神与星辰同辉。
蜀山剑修们则以自身精纯的剑元为刻刀,辅以特制的、混合了金星砂与魂玉粉的灵液,将牺牲者的名字,一个接一个,深深地、带着某种玄奥道韵地,镌刻在星辰玄石光滑如镜的碑体之上。
每一个名字的刻录,都伴随着一位修士的静默与敬意。他们能感受到那名字背后蕴含的壮烈与不舍,感受到那消散在火星战场上的意志。这不是一项工作,更像是一场庄严的仪式,一次与英魂的对话。
青鸾亲自执笔,刻下了队长“雷刃”的名字,笔触凌厉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石虎少将站在碑前良久,亲手刻下了数十位他亲眼目睹牺牲的部下之名,每一笔都重若千钧。
甚至连艾琳娜博士,也换上素服,用她不擅刻印却无比专注的手,刻下几位为保护科研数据而殉职的技术人员名字。
与此同时,一座小型的、结合了聚灵阵与信息存储符阵的附属建筑,在纪念碑旁落成。这里不仅存放着所有牺牲者更详细的生平资料、影像记录,还设有一个永恒不灭的“心灯阵”,由修士轮流值守,以自身微薄的真元维系着阵中万千盏象征性的心灯长明,代表着生者永恒的怀念。
数月之后,纪念碑终于落成。
这一日,奥林匹斯山之巅,风格外凛冽,却吹不散那庄严肃穆的气氛。
巨大的星辰玄石碑体巍然屹立,直指暗红色的苍穹。碑身之上,数十万个名字密密麻麻,却排列有序,在火星特有的光照下,仿佛无数双凝视着远方的眼睛,又像是漫天永恒的星辰。碑体底部,用帝国语、中文、英文等多种地球主要语言,铭刻着同一段铭文:
“纪念为光复火星、守护家园而牺牲的英烈。
他们的鲜血浸染此土,他们的勇气照耀星空。
愿战争之残酷常警后人,愿和平之珍贵永驻心间。
——地球文明 永志不忘”
瓦西里耶夫上将率领着所有在火星的高级军官、科学家代表、修真界代表,以及能够脱开岗位的将士代表,肃立在纪念碑前。他们身着最正式的礼服或道袍,神情庄重。
没有盛大的演讲,只有漫长的、寄托了无尽哀思的默哀。
风声呜咽,仿佛无数英魂在低语。
默哀完毕,瓦西里耶夫上前一步,将一枚代表地球联盟最高荣誉的“人类文明勋章”,缓缓放在了纪念碑的基座前。随后,所有参与仪式的人员,依次上前,献上由火星本土培育出的、顽强生长的红色,很快,碑座便被一片肃穆的红色所环绕。
仪式通过修复后的通讯网络,向地球和月球基地进行了直播。无数人守候在屏幕前,默默垂泪,或肃然起敬。这一刻,跨越了星球,整个地球文明的心跳仿佛同步,共同感受着这份沉重的哀荣与铭记。
“他们不会白死。”瓦西里耶夫望着那无尽的姓名,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也通过电波,传遍了两个世界,“他们的牺牲,铸就了我们生存的基石,也点燃了我们前进的烽火。我们在此立誓,必将继承他们的遗志,守护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让地球文明的火种,在这浩瀚星海中,永不熄灭!”
他的话语,在山巅的风中回荡,与那数十万个名字一起,融入了火星的苍茫,成为了这颗星球历史的一部分,也化作了文明前行路上,一盏永不磨灭的指路明灯。
悼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铭记,是为了不再重蹈覆辙。
火星纪念碑,如同一位沉默的哨兵,将永远矗立于此,见证着过去,警示着现在,也凝望着未来。